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八年生物下册 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设计
课题 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单元 六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生物学》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还介绍了一些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了解我国濒危生物物种方面的现状和采取的保护措施。重点突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生物多样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科学思维: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态度责任: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 生命观念: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步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自上世纪末到现在,野生华南虎已难觅踪迹,这种曾让亚洲人引以为豪的珍稀猛兽,从此仅仅生活在动物园和人们的记忆中。统计数据表明,地球上每年约有1万~2万个物种灭绝,这从一个侧面给予了我们警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和重大研究课题。 观看图片,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和责任感
讲授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生物的灭绝是进化中的自然过程,每个物种都有其寿命。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万~1000万年。但是,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17~20世纪全球鸟类和哺乳类物种灭绝的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1600~1649年这50年内鸟类灭绝的种数比哺乳类多以外,以后每50年内都是哺乳类灭绝的种数比鸟类要多,并且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种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①鸟类、哺乳类等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使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②珍稀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状态,使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面临威胁。 提示 ①物种的灭绝对于灭绝的物种来说是可悲的,但却使自然界空出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空间,这对于新物种的产生是有利的。 ②物种灭绝的危害: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引发各方面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生存。 注意 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的灭绝速度呈逐年加快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实例 ①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许多植物,尤其是生长于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减少或消亡。同时,动物由于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其种类和数量也在急剧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②酸雨导致树木死亡:人们普遍认为大面积的森林死亡是由于酸雨的危害。如北美洲东部濒临灭绝的森林大部分是酸雨造成的。森林是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森林的大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③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牧草的再生能力是有限度的。过度放牧虽在短时间内增加了牲畜的产量,但会导致草场的质量下降和土地荒漠化,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偷猎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在哺乳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人类的乱捕滥杀、偷猎等占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⑤城市化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支离破碎,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了这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⑥外来物种严重影响本土生物的生长:如美国白蛾具有繁殖力强、传播快等特点,常常爆发成灾,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第87页“观察思考 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2.造成一些动植物物种濒危或灭绝的因素有哪些? 过度采伐和乱捕滥杀,生存环境碎片化或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农业、牧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等。 3.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恶化,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旅游、采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视频: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丧失。 ②乱捕滥杀和乱采滥伐。人类掠夺式地开发和不合理地利用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③外来生物的入侵。外来物种失去天敌的制约,会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争夺营养和生存的空间,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拓展 外来生物入侵 ①概念:外来生物入侵是指某生物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包含两层含义。 a.该生物必须是外来的、非本土的。 b.该外来生物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损害或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②危害:入侵的外来生物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危害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注意 引进外来物种有时并不能丰富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反而会威胁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④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许多,如全球气候变化等。 总之,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从1993年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89页“分析讨论” 1.造成朱鹮和扬子鳄濒危的原因有哪些 为拯救朱鹮和扬子鳄,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濒危的原因:人类的过度捕杀,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化和缩小等。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建立繁殖研究中心等。 2.对栖息地已不复存在的濒危野生生物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才能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 迁出原地,人工圈养,建立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繁育等。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1)就地保护 ①概念:就地保护是指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 ②意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③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④主要形式: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限制或禁止捕杀和采集,控制人类的其他干扰活动。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天然储存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规律总结 ①就地保护主要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实施保护。 视频:自然保护区简介 拓展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类型自然保护区名称主要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金丝猴贵州大沙河银杉自然保护区银杉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朱鹮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
(2)迁地保护 ①概述:人们把某些极度濒危、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实行迁地保护。 ②意义: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保障作用。 规律总结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的比较 措施形式目的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在栖息地保护野生动植物,限制或禁止捕杀和采集,控制人类的活动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殖中心为极度濒危、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颁布法律、法规对于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①根本措施:就地保护。 ②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补充措施:迁地保护。 ④保障措施: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2.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既可为人类造福,又能保持生物生存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辩证的明确物种的灭绝的好与害 知道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实例 完成观察思考内容 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拓展了解外来生物入侵 知道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知道《生物多样性公约》 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完成分析讨论 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知道什么是就地保护及意义、对象、形式等 知道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拓展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知道迁地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知道保护多样性的法律保障 总结比较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辨析概念 知道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引导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介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指导辩证的明确物种的灭绝的好与害 介绍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实例 引导完成观察思考内容 指导总结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拓展介绍外来生物入侵 概述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引导完成分析讨论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介绍是就地保护及意义、对象、形式等 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拓展介绍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介绍迁地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概述保护多样性的法律保障 引导总结比较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指导辨析概念 概述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课堂练习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 ) A.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B.生物的繁殖速度下降 C.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D.珍稀动植物死亡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火山爆发、地震频发等自然灾害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3.(2020 陕西)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不正确的是( D ) 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4.(2019 四川巴中)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B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5.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C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自然灾害 6.(2020 山东青岛)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迁地保护 B.随意捕杀或引进某种生物,会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3.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