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1 16: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八年生物下册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案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科学思维:搜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态度责任: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生命观念: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学习难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预习案】
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之中。
2.生态系统的_______都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_______,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_______。
3.正是由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之间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4.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_______。
5.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_______,营养结构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6.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_______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_______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_______,甚至导致_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什么是生态平衡?
3.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是怎样的?
4.分析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5.分析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是什么?
探究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3.根据调查的生态系统的情况,找出相应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4.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5.保持生态平衡相对稳定的原因、现状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训练案】
一、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D.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
2.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3.如图所示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为蛇→鼠→草
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减少
C.该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制作小型生态瓶开展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实验,处理方法如下表:
项目 甲瓶 乙瓶 丙瓶 丁瓶
生物成分 3种生物,1条食物链 4种生物,2条食物链 5种生物,2条食物链 6种生物,3条食物链
非生物成分 较多水(4/5瓶),少量砂土 较多水(4/5瓶),少量砂土 较多水(4/5瓶),少量砂土 较多水(4/5瓶),少量砂土
上述四个生态瓶均摆放在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从理论上分析,四个生态瓶中动植物生存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兔数量与植物数量变化的模式图。该图无法说明的是( )
A.生产者的数量决定消费者的数量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D.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不断地积累
6.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7.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一→丙
C.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D.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丙、丁的数量会增加,甲的数量会下降
8.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野兔数量变化的曲线的是( )
二、提升训练
9.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如图所示的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10.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甲、乙、丙和丁)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丙
B.四种绿藻中丁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11.人们在非洲附近发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森林,森林中主要生活着鹿、狼这两种动物。过去人们没有生态意识,认为杀死狼,鹿就能生活得更好,所以,为了增加野生鹿群的数量,1905年人们开始大量捕杀以鹿为食的狼,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图是鹿的数量变化图,请你仔细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狼。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___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___,后则因植被的_________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中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________。
12.(2019 湖南娄底)如图中图一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图二中的1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
(2)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该生态系统的水质发生了恶化,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有一定限度。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D和E分别代表_______,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
13.某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①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分别标上甲、乙和丙。
②向甲、乙、丙三瓶中分别装入1~2厘米的沙子,再注入等量河水。
③向甲瓶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等动物,动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例约为1︰10。
④乙瓶中只放水草,丙瓶中只放淡水螺等动物,放入量皆与甲瓶_______。
⑤密封甲、乙和丙三瓶,放在光照较强处。一个月内,定期观察记录甲、乙和丙瓶中水质变化及生物生存状况。
(4)得出结论:_______瓶中的动植物存活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原因是_______。
(5)讨论:①小型生态瓶可看作是一个密封的_______生态系统。
②此实验方案中,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__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动态平衡
2.资源和空间 相应变化 那种成分
3.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4.结构特点
5.种类越多 越复杂
6.一定限度 一定限度 生态失调 生态危机
【训练案】
1.A
2.C
3.D
4.D
5.D
6.B
7.D
8.B
9.B
10.C
11.(1)草 鹿 (2)比例 增多 减少 (3)自我调节 稳定性 限度
12.(1)甲→乙→丙→戊、甲→丁→丙→戊、甲→丙→已→戊丙或己
(2)自我调节能力 (3)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稳定性越强吗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稳定性越强 (3)相等 (4)甲 甲瓶中的生物种类最多 (5)①水域 ②作为对照 ③多 复杂 稳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