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2 12: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爱上新课标地理课微信公众号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章 区域合作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区域认知,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结合实例,认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掌握全球范围内三次产业转移的规律。
3.结合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课导入
问 题
材料
1. 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 为什么韩国制鞋企业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3.通过韩国制鞋业出口额的变化,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政策等。
2、一是韩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弱;二是我国沿海地区政策优势提升,相比韩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优势,同时海运交通便利,方便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目录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类型: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原生产地
其他产地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研发、设计、制造、销售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要素约束因素
要素供给
状况恶化
经营环境欠佳
工资上涨
劳动力供给紧张
环保约束加强
税负加重
竞争对手增加
市场需求减少
生产成本增加
生存压力加重
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
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市场因素
一些企业发展到拥有较强实力,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企业规模扩大→开辟新兴市场→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政策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人地以“拉力”为主。
其它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案例分析: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企业
转出地
企业
转入地
“推力”
“拉力”
探究活动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以“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为例,
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
转入地(中西部地区)
拉力: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探究活动
1、阅读下列材料,简述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
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有:
集聚多种功能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地理位置优越, 是多种交通运输线路的枢纽,海陆空交通运输便捷;
加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提供优惠的招商与贸易政策。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探究活动
( 1 )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1、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汽车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开拓中国市场做准备。
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较快,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再加上土地成本、运营成本较低,国际汽车企业为尽快占领中国市场
将汽车产业链较低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转移到中国来。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
图3.4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一60年代。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60一8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60一8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影响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分别有哪些
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资源;
第二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第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市场。
图3.4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探究活动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2、在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中,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产业;德国和日本把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了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等产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
在三次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德国和日本转出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型产业,在国内重点发展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在产业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国内资金积累与技术创新条件满足产业升级要求,因此将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交低的地区,获取更大的利润。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3、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探究活动
在新的产业变革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巨大消费市场,需要将成本优势转为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重视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产业,实现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移到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3.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总结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产业转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不利影响:
主要是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即原有产业萎靡萧条,新兴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
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综合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活动
图3-5 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的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吸引廉价的劳动力,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3、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不利的影响是: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
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
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探究活动
某电子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分布示意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发展中国家承接的是价值链中利润空间较小的加工和组装环节,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人第二产业,加快城市化进 程:但同时也存在利润空间小,资金积累慢,产业升级困难等不利影响。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同时注重转人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或销售营销环节,如果早期只能转人加工、组装环节,也必须加快培养技术人才,创立自主 品牌等,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
随堂练习
04
随堂练习
D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随堂练习
C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