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三 新闻写作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三 新闻写作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21: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任务三 新闻写作
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尝试写一则消息。
有选择地学写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背景资料和新闻花絮等。
学会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一、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二、自选任务:任选表格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
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
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
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背景资料 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
新闻花絮 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三、拓展任务: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成报纸或制作成新闻网页。




1.必做任务为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课本“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依照消息的写作技法写作。写作完成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3.消息受篇幅、时效性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进行更为详尽、深入的报道。若想全面地展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新闻体裁。
4.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时,要注意突出重点,规范语言,图文配合,版面美观。编好后,在班级或年级进行展示。








1.主题不能过多
每一则新闻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且主题必须突出。初写新闻时,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全都写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事情写得太多会让人记不住主要事情,导致新闻没有主题。
2.切忌虚假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还要避免以作者的个人感情、主观感受影响读者,一般不使用“我(我们)想”“我(我们)认为”之类的词语。
3.语言不可浮华
新闻的语言要朴实自然、通俗易懂,让各个知识层次的读者都能看得懂。除了通讯、特写外,狭义的新闻只要按照事实去写就可以了,不必运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及浮华的词语等。
4.不要使新闻成为“旧闻”
及时性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要求。写新闻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新近、刚刚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写。
5.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
新闻的五个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主要部分,三者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是辅助部分,有时可暗含在主体中,也可不写。




文题一例文:
“好消息奖”花落有主 ①
——八年级(1)班“好消息奖”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本报社20日16时电②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奖”名花有主!文华中学八年级(1)班组织的“好消息奖”评选活动,一二三等奖各有其主。③
① 标题新颖别致,夺人眼目。主副标题设计,相互补充。
②电头,体现了消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③导语点明消息的主要内容,开头“好消息”,吸引读者,简洁通俗。
本次活动由语文老师胡老师发起,暑假期间,同学们得到胡老师的“指令”,提前预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并广泛阅读报纸,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同时搜集整理新闻媒体短消息,准备参赛。④
在学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之后,同学们对新闻的有关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班级适时开展了“好消息”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新闻稿件44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医疗、体育等各个方面。
④介绍活动背景,让读者了解评选之前的有关情况。
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该班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好消息,并简要陈述选取它们的理由;二是将这些好消息进行交换阅读,在阅读中互相评价;三是采取现场打分的形式,对44篇好消息进行比对,并当场公布结果。
活动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筛选,有17篇消息获得奖项。其中《难说再见!省运会圆满落幕,江苏健儿交出亮眼答卷》和《总书记为长江生态画“红线” 》两篇消息获得一等奖的殊荣。⑤
⑤主体部分具体介绍“好消息奖”评选的标准、程序,以及评选结果,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次序,条理清楚。
整个活动秩序井然,同学们热情高涨,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消息的有关知识。 正如一等奖获得者李华所言:“‘好消息奖’评选很有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希望以后能更多地举办类似活动。”⑥
⑥结尾以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感受收束,点明活动的意义,结构完整。
消息是实用性文体,不可能天花乱坠、天马行空,所以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太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考虑谋篇布局。




这则消息就是如此,看上去语言文字非常简单通俗,但却把消息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了出来。除了标题、导语、主体部分规范有序之外,作者结尾还加入了一段采访内容收束,使得消息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更有意蕴。
文题二例文:新闻特写
林真真轻松夺冠①
18日的校运动会田径赛场几近爆满,二三十名啦啦队员就是冲着本届赛会的大牌明星林真真而来。 代表八年级(1)班出征的林真真最终以1.50米的成绩轻松夺冠,比第二名超出近20厘米。②
①标题简洁,点明事件的中心内容。
②总写比赛情况,让读者有大致的了解。
14时,同时开赛的男子百米大战和女子跳高决赛准时上演,观众也随着宣告员的“引领”游移目光,时而男子风驰电掣,时而女子起跳、落地,一场田径盛宴高潮此起彼伏……③
百米大战是瞬间的事情,男子以速度和激情赢得观众。而跳高场上的情况就不那么顺畅了。紧张的比赛使赛场成为观众的聚焦点。④ 1.30米,赛场
③交代比赛现场,渲染气氛,烘托形象。
④略写比赛过程。
上只剩下来自八年级(5)班的一名对手,两人第二次冲击成功后直接将横杆调到1.50米,此高度对于男子,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个头普遍“低人一头”的女子,就很难逾越了。这不,第一次起跳,(5)班队员就“斩于马下”,一跳失败。临到林真
真上场,你看她在大家的掌声和呐喊声中缓缓入场,神情镇定,丝毫没有受到现场嘈杂环境的影响,目视前方,起跑,加速,腾空,她像一只在空中飞舞的燕子,过杆,落地。完美的一条弧线定格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中。⑤
⑤详写林真真跳高的过程,放慢镜头,细致描写,突出人物的神态和姿态。
对手在观众掌声的气场下两次冲击未果,最终无心恋战直接与“女神”握手,俯首称臣。观众再一次把目光纷纷投向跳高女神…… ⑥
对于校运会女子跳高第一人的头衔,林真真并不满足,她说她已将目标定在县运动会上。⑦我们祝愿林真真到那时再刷新新高度。
⑥写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林真真的形象。
⑦以人物语言收束,展现林真真的志气,更加突出形象。
这篇新闻特写抓住林真真跳高夺冠的细节,巧取最后一次起跳这一横截面,放慢动作,展现人物的风采,写出了比赛的精彩。在表达上,作者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等,使语言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




(2018·湖北孝感)以下是一则新闻报道,请仔细阅读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1974年,国家登山队选中25岁的夏伯渝。 次年,他和队友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遭遇暴风雪,下撤途中双脚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
为了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想,他装上假肢继续训练。这期间他又患上了癌症,经历多次手术,仍不放弃梦想。康复后,他加大了训练量。2018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戴上假肢,第一次成功地站在了珠峰的顶端。他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
【真题解说】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为一
则新闻报道,要求考生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写作首先需要从给定的新闻报道中提炼关键信息:由夏伯渝从25岁开始攀登珠峰,虽然期间经历了无数挫折,但最终在69岁高龄时登顶珠峰这一事件,发掘出“成功源于
坚持”“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困难面前不退缩方能成功”等主题;由夏伯渝一生坚持,终于梦想成真,可以提炼出“一辈子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虽平凡也伟大”的主题;由夏伯渝所说的“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这句话,提炼出“胸怀的宽广”“敬畏”等主题。
确定了话题,再拟写比较新颖的题目,如“登上人生的珠峰”“珠峰,我来了”等,最后联系生活,说明你对这一新闻报道的感悟或所受到的启发即可。写作时,可以把新闻材料作为话题导入写作,引出生活感悟,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要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