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
2.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导学提纲
课前预习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圈、 圈、 圈、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发生的领域有 之间, 之间, 之间。
2.海陆间循环发生在 之间,使陆地水得到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海上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维持全球水 ,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缓解了不同纬度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不断塑造 。
课上探究
(一)导入新课: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联系,处在不断运动循环之中。
(二)探究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阅读教材P55页图文内容,完成问题: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圈、 圈、 圈、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画图: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⑴海陆间循环:发生在 之间,使陆地水得到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⑵陆地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⑶海上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活动:教材P55—56页活动
阅读教材P56页最后两段,完成问题:
3.水循环的意义:
⑴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
⑵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 和 过程之一。它维持着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⑶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
当堂检测
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使陆地水得到不断补充的是( )
A.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
C.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读非洲乍得湖流域图,回答3~4题。
3.乍得湖流域(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若右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回答5~7题:
5.①环节所代表的地理意义是( )
A.植物蒸腾 B.河湖水蒸发 C.地表径流 D.海水蒸发
6.台风登陆属于其中哪个环节( )
A.① B.② C.③ D.④
7.“南水北调”工程所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B C
D E F
⑵按照水循环发生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 循环、 循环、 循环三种类型,其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
⑶下列选项中有利于下渗进行的是( )
A.降水持续的中到小雨 B.短暂的特大暴雨 C.地形坡度大 D.地形坡度小 E.植被覆盖良好 F.植被覆盖差
⑷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可能会对该地区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某水文站在建水库前后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河主要补给水源是 ,
判断理由是
。
⑵图中能反映修建水库后的流量变化曲线是 ,判断理由是
。
⑶该水文站位于水库的 (上游、下游)方向。
⑷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重点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知道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导学提纲
课前预习
项 目 内 容
相互联系的各种水体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 水、 水和 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 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2/3。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课上探究
(一)导入新课: 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里面提到几种水体?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探究过程 相互联系的水体
阅读教材P54页图文内容,完成问题:
1.水圈的构成:按照存在空间分为________水、________水和________水。其中 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
陆地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
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2/3。
2.水体的相互补给
⑴教材图3.2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⑵读下图分析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图中A、B、C、D分别
表示丰水期、枯水期中的哪一时期的补给?
A ,B ,C ,D
结论:洪水期: 补给 ;
枯水期: 补给
考点延伸
1.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 主要分布区
雨水补给 夏、秋 随降水量而变化,水量变化大 东部季风区
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春季升温,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夏季 夏季高温融水 西北和青藏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
地下水补给 全年 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水量较稳定 普遍存在
2.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判读:
⑴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流量的大小、水量的季节变化、汛期的时间和长短。
⑵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见上表)。
活动: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河流流量过程线,请一一对应。并描述河流补给特点。
A B
C D
课堂小结 利用图形,结合实际理解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堂检测
1.占地球水圈和陆地淡水储量首位的水体分别是( )
A.海洋水、冰川水 B.海洋水、地下水 C.冰川水、河流水 D.河流水、湖泊水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格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4~8题。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19.8 28.5 17.0 9.0 1.6 0.5
4.根据表格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①夏季降水 ②春季降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冰川融水 ⑤湖泊水
A.①④ B.①⑤ C.②④ D.①③
6.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发展畜牧业 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7.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适量抽取地下水
8.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大量砍伐植被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9~11题。
9.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10.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11.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变大 B.a变小 C.b变稳定 D.b在枯水期变大
1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其原因是 ;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随 的变化而变化。
⑵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
⑶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河流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