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10:0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D.人类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造可供居住的生物圈Ⅱ号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C.生态平衡只与②③有关 D.①→②→③→④是一条食物链
3.研究人员在中国南海发现了深海塑料上附有贝类卵囊、水母幼体、冷水珊瑚等生物,称之为“塑料绿洲”,其上的所有生物属于一个(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5.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膈顶上升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丁图是某条食物链上生物含有毒物质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条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6.丽水首个5A景区缙云仙都,她是浙南腹的江南秘境,恍若人间桃园。景区内有樟树、茶树、桂花、杉树、银杏及其它多种生物。仙都景区内的所有生物构成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7.不同水分的条件下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特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中而形成的是(  )
A.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B.骆驼具有驼峰
C.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 D.昆虫表面具有外骨骼
8.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9.一片草原中养殖了一群绵羊,草原上同时还有狼和野兔,假如狼全部灭绝,这片草原将出现(  )
①兔子增多 ②兔子减少 ③草量减少 ④绵羊减少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
10.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
11.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2.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13.“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传统春耕节,此时梅花昂首怒放,而樱花花芽还在孕育中。决定这两种植物开花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基因
14.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矿泉水是纯净物 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
C.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D.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
15.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针对该幅漫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C.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16.云南“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桂花耳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17.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8.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地区是(  )
A.大草原 B.农田 C.沙漠 D.热带雨林
19.学习了《重要的碱》这一课后,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了校园内种植的玉兰树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叶脉书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B.玉兰属于双子叶植物
C.校园内所有的玉兰树是一个群落 D.制作书签的过程中需要用NaOH腐蚀叶肉
20.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细菌 B.菜青虫 C.食虫鸟 D.青菜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9题)
21.湖州市新闻媒体中心制作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如图为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美丽景色。
(1)太湖中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选填“种群”或“群落”)。
(2)如图表示太湖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写出去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3)为了改善太湖生态环境,有关部门采取太湖流域禁渔、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措施做出解释: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
(1)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填序号)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温州地区常种植速生桉树林,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农业专家建议增加其它树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23.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曝气机在很多河流中被优先采用,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属于______,进行河道曝气复氧能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河道曝气机通电工作时的能量变化过程为______。
(3)污水中的异味和气泡主要来自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甲烷及氨气,据此可知,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_。
24.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曝气机在很多河流中被优先采用,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到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1)从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属于_____,进行河道曝气复氧能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的_____能力;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河道曝气机同期工作时,能量变化为_____,该装置是_____季节使用频率最高;
(3)污水中的异味和气泡主要来自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甲烷以及氨气,由此可以推断,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
25.4月19日8时许,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经救援人员20多个小时的奋力救援,成功回归大海。
(1)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 。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___________ 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
(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_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
(4)若鲸死在滩涂,细菌会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气体,待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爆炸,造成危害。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 。
26.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现在地球上的有袋类主要生活在大洋洲,这是为什么呢?
(1)哺乳动物刚起源时,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类。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有袋类遍布世界各地。后来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因___________分离开,各地的有袋类开始了各自演化。
(2)随着其它大陆上更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崛起,有袋类由于母体子宫内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而使胎儿早产,需在母体的育儿袋里完成后期发育,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有袋类的胚胎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
(3)大洋洲由于与其他大陆已经分离,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没有侵入。同时由于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具有各种相似的___________,最终大洋洲的有袋类在形态功能上演化出类似于其它大陆的各种类群,如类似狼、猫、兔的袋狼、袋猫、袋兔等。
27.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环境得到保护。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水稻可视为一个__________。
(2)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
28.图甲为某草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乙为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虚线框内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
(2)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起点是绿色植物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9.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_________。
(3)茶氨酸(C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题)
30.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___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___________。
31.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极气温有记录以来首次突破20℃,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引发关注。雪呈现粉红色,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温度升高,就会开始迅速生长。这种深类本身无害,但其出现会导致积雪吸收更多热量,加速冰雪融化。
(1)极地雪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它在南极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
(2)极地雪藻的出现使冰雪加速融化,其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___________。
(3)南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原因是___________。
32.阳春三月,龙泉市住龙镇樱花谷的樱花如期开放,大片的花海令游人流连忘返。如图一表示该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表示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三种生物各自所具有的有机物总量。请据图回答
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___ ;
(2)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各自所具有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草的数量会__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少”),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B
7.C
8.A
9.A
10.C
11.C
12.C
13.A
14.A
15.D
16.B
17.C
18.D
19.C
20.A
21. 群落 池藻→虾→鱼(合理即可)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22. ⑦ 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23. 分解者 自动调节 电能转化为动能 硫、氢、碳、氮
24. 分解者 自我修复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夏 N、C、S、H
25. 消费者 神经中枢 比热或比热容 细胞核
26. 板块运动 胎生 自然环境
27. 种群 水稻→鼠→蛇 物质循环利用
28. 5 自动调节 分解者 光合作用
29. 自动调节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12
30. 种群 适应
31. 生产者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32.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草 减少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