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综合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5 A A B A C 6-10C A D B D 11-15D C C C C 16-20D D D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适应 影响 竞争
22.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向的、逐渐减少
23.年龄结构 性别比 D
24.(1)D (2)稳定性 自动调节能力
25.(1)太阳能 (2)群落 (3)弱
26.(1)甲丙 (2)丙(或生产者、绿色植物)
27.(1)硫细菌→蠕虫→蛤; (2)AB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8.Mn/m 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29.(1)C (2)增大生存空间,及时补充食物和氧气等(3)出芽
(4)营养充足、种内斗争不激烈 C
30.③水稻→鸡→人(合理即可) (1)生产者 (2)动物 (3)氨基酸
31.(1)生产者;(2)A;(3)A和B;
(4)缺氧(或二氧化碳过多PH值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数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可)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3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细菌、真菌;分解者;(3)藻类→浮游动物→鱼
33.(1)消费者 (2)厨余垃圾 (3)3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34.(1)种群(2)生产者(3)自动调节 (4)减少
35.(1)深海中水压过大(合理即可)(2)生产者(3)B(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合理即可)
36.(1)1.4×1011KJ 23.4% 1.65%
(2)生物防治 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综合测试
答题卷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 7 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
22. ; ; 。
23. ; ; 。
24.(1) ;(2) 。
25. (1) ;(2) ;(3) 。
26. (1) ;(2) 。
27.(1) ;(2)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8.(1) ;(2) ;
29.(1) ;(2) ;
(3) ;(4) 。
30.③ (1) (2) (3) 。
31.(1) ;(2) ;(3) ;
(4) 。
四、解答题(共35分)
32.(1) ;(2) ;(3) 。
33.(1) ;(2) ;(3) 。
34.(1) ; (2) ;
(3) ;(4) 。
35.(1) ;(2) ;(3) ;(4) 。
36.(1) ;
(2) ;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2022 丽水]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
B.乙图: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丙图: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D.丁图: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
2.[2021·嘉兴、舟山]今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2010
年第六次普查结果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仅5.38%。但浙江省的人口增加了1014
万,增长率高达18.6%。浙江省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人口多 B.年龄结构合理 C.出生率高 D.性别比例合理
3.[2022 杭州]达尔文曾有过下列描述: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根据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三叶草→土蜂 B.三叶草→牛 C.土蜂→田鼠→猫 D.土蜂→三叶草→牛
4.小敏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细菌 B.菜青虫 C.食虫鸟 D.青菜
5.下列对下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B.此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D.蛇与鹰只有捕食关系
6.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比例。假设这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有可能是( )
8.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堪称“高原精灵”,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不是一种
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人类不去干扰它,它就能生活得很好。但令人
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藏羚羊遭到了最残酷的猎杀,因为在它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
绒。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因素,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 B.人为因素,食物缺乏引起大量死亡
C.自然因素,出生率过低 D.人为因素,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滥杀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0.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增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多
C.食物链上的同一生物只能占有一个营养级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
1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材区的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B.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 D.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12.如图为学校附近的一块农田为单位进行研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且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②和⑤过程可能需要分解者参加
C.农作物通过①、③途径比④途径流向人的能量更多
D.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在到达人的过程中不断递减
13.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种的入侵
C.为更多地处理污水、污物,可以任意加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D.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污水无害化处理
14.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水稻→蝗虫→蛙”是一条食物链
B.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D.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最多
15.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
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17.[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18.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该生态系统由 a、b、c 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D.若b灭绝,则 c 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1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20.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
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甲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图甲中能量沿着食物链A→B→C流动,其中图乙中的b对应的是图甲中的A
D.若图乙中b数量大量减少,则最初一段时间内a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生物必须 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 着环境。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22.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将太阳的光能储存
在有机物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 传递到各种动物中,能量传递的特点
是 。
23.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番
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
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下
图是—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其中种群灭绝的概率最大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24.一种称水葫芦的生物疯狂肆虐我国江南地区,各地水域警报频传。100年前作为花卉引入
我国的水葫芦,如今却要投入巨资打捞。有关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一个亟须
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水葫芦灾难的原因是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 D.外来物种侵入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2)上述事实说明,在引进水葫芦之前,该水域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________。引进
水葫芦后,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 ,因此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5.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观点质
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
生态平衡。其实早在 1991 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
进行了一个“生物圈二号”实验,在占地面积 1.3 平方千米的
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
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而使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 。
(2)“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
2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甲、乙、丙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和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7.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
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
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
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 。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8.“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若在被调查的一个池塘中,捕获一部分鲫鱼(数量为M)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重捕的鲫鱼数为n,其中标记的鲫鱼树为m,则可计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种群的数量为 ,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 。
29.小敏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酵母培养:从实验前一周开始,每天同一时间将 0.1 毫升的酵母培养 物注入到盛
有等量无菌葡萄糖培养液的分别标记为 A1~A7 的试管中,轻轻振 荡试管几次,使
酵母细胞分布均匀,并放入 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②制片观察:观察时,分别从试管 A1~A7 中取出培养液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
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交流与评价】
(1)关于该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该实验可加深对种群密度概念的理解
B通过该实验可进一步了解种群中个体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C.实验中A1~A7样品中,A样品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
D.在显微镜中观察样品时,估算酵母菌数量和密度可用“+”的多少来表示
(2)实验中发现,酵母菌在容器里不能无限增长,要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在一定时间
内持续增长,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实验拓展】
(3)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主要通过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方式。
(4)用一容器培养某种酵母菌,每隔4小时统计容器中酵母菌的个体数,结果如下表:
时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数量/个 10 65 356 585 656 670
在4~8小时,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最快,是由于这段时间 的缘故;容
器内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可能是 。
30.人类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探究。
【提出问题】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同学们能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
学道理吗?
【解决问题】
①“追本溯源”——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②分类列表:学生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
植物类 食物 米饭 植物油 蔬菜
生物 水稻 油菜 青菜
动物类 食物 鸡蛋 猪肉 鱼肉
生物 鸡 猪 黑鱼
③画出“食物网”,写出一条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
【交流与评价】
(1)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 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
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2)在画出的食物网中的某种动物被除去,对人的饮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其他
替代。
(3)表中所列的动物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在小肠中最终消化成 被吸收。
31.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
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
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探究小组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
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持续光照8 h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 (填字母)。
(3)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填字母)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
比较。
(4)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小鱼、螺蛳、小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
内的小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32.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即 。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 利用,达到污水净
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
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3.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 A 代表的是 。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 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以通过 条食物链流入鱼中。一
般情况下,人工建造的鱼塘系统稳定性比天然湖泊稳定性要弱,其原因是 。
34.[2021·金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
大影响。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蛾幼虫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________;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___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
35.[2021·台州]如图所示,随着深海载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深海的了解也越来
越多。
(1)早期科学家认为10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没有生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19世纪科学家推测,深海生物的食物主要来自上层水域生物下沉的的排泄物、尸体
等,是因为他们认为深海生态系统缺乏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某一成分,该成
分是________。
(3)深海地壳内喷出丰富的硫化氢、氢气等物质,周围微生物可以通过氧化硫化氢、氢
气来获取能量,从而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附近的动物提供能量,形成了特殊
的热泉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
A.核能 B.化学能 C.机械能
(4)研究深海生物的科学意义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6.一位生态学家研究时,得到了一块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的如下数据:①这块玉米地共
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其中共含碳2675kg;②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
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2045kg;③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④整个生长季
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
(1)试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呼吸消耗的能量
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 。
(2)若玉米田内有害虫发生,从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生态学家建议采用 方
法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说,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计算,请画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图解,图解中应标明各环节能量利用和散
失的比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