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2-27 15: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导学案及答案:
3.1 平均数
【课前预习导学】
1.学校进行献爱心活动,八年级(1)班有50人,共捐款3215元,平均每人捐 元.
2.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8,1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3.若数据-3,-2,4,,5,8的平均数是3,则= .
4.,的平均数是4,则,的平均数为 .
5.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水量(立方米)
1
1.5
2
户数
20
120
60
则3月份平均每户节水量为( )
A. 1.5立方米 B. 2 立方米 C. 1.8立方米 D. 1.6立方米
【课外资料导学】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课中生成导学】
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注:当数据中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时,用加权平均数简单.
2.若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数据的平均数为.
【课堂测评导学】(共10分)
一射击运动员一次射击练习的成绩是(单位:环):7,10,9,9,10.这位运动员这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 环.
2.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
3.如果数据的平均数为4,那么数据,的平均数为 .
4.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环数
6
7
8
9
人数
1
3
2
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___.
5.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
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
64
72
84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课后拓展导学】
一架电梯的最大载重是1000千克,现有13位“重量级”的乘客要搭乘电梯,已知其中11位先生的平均体重是80千克,2位女士的平均体重是70千克,请问他们能否一起安全地搭乘这架电梯?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2中位数和众数
【课前预习导学】
1.数据1,2,3,2, 4的众数是 .
2. 数据1,2,3,2,3,4的众数是 .
3. 数据1,2,3,4,4的中位数是 .
4. 数据1,2,3,4,5,6的中位数是 .
5.数据1,3,2,4,2,4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
6.据调查,某班30名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如下表所示:
码号 / 码
33
34
35
36
37
人数
7
7
14
1
1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鞋厂最感兴趣的是 (填平均数、众数或者中位数).
【课外资料导学】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3.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课中生成导学】
1.求中位数的步骤:
(1)将数据由小到 (或由大到 )排列,
(2)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 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 值作为中位数.
2.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出现次数最 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出现次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因此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没有,可能只要一个,甚至有可能多个.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而一组数据如果有众数,那众数肯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有单位的,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
【课堂测评导学】(10分)
1. 数据8,9,9,8,10,8,10,7,6,9,8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2. 已知数据1,3,2,,2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3,14,19,,23,27,28,31,其中位数是22,
则为 .
4.在一次数学测验(满分100分)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80,,8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
A.100 B.90 C.80 D.70
5.判断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
(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
(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
(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
(5)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
【课后拓展导学】
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7且唯一,则这5个正整数的和是( )
A.20 B.21 C.22 D.23

3.3方差和标准差
【课前预习导学】
1.方差的公式为 .
2. 已知某样本的方差是4,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3. 甲、乙两名战士在射击训练中,打靶的次数相同,且中环的平均数,如果甲
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那么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
4. 已知一个样本1,3,2,6,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5.已知一个样本1,3,2,,5,其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标准差为 .
【课外资料导学】
标准差是反应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一种量化形式,是表示精密确的重要指标.说起标准差首先得搞清楚它出现的目的.我们使用方法去检测它,但检测方法总是有误差的,所以检测值并不是其真实值.检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是评价检测方法最有决定性的指标.但是真实值 是多少,不得而知.虽然样本的真实值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每个样本总是会有一个真实值的,不管它究竟是多少.可以想象,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基检测值应该很紧密的分散在真实值周围.如何不紧密,那距真实值的就会大,准确性当然也就不好了,不可能想象离散度大的方法,会测出准确的结果.因此,离散度是评价方法的好坏的 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指标.
【课中生成导学】
1. 方差的实质是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标准差是方差的一个派生概念,它的优点是单位和样本的数据单位保持一致,给计算和研究带来方便。
3.利用方差比较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先求 ,再求 ,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4.对于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 ,标准差为 .那么对于5个连续的整数的方差为 ,标准差为 .(推导过程同学们自己思考下)
5. 如果一组数据, ,… 的平均数是,方差为,那么
(1)新数据, ,…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2)新数据, ,…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3)新数据, ,…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课堂测评导学】(10分)
1.若一个样本的标准差S,则这个样本中的数据个数是 ,平均数是 .
2.数据8,10,9,11,12的方差是 ( )
A. B. C. D.
3.如果一组数据, ,… 的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 ,… 的方差是 ( )
A. B. C. D.
4.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9环及以上次数

7
1

7
5.4
请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
分析谁的成绩稳定些;
②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
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
分析谁更有潜力些.
【课后拓展导学】
小飞在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时,觉得运用公式
求方差比较麻烦,善于动脑的小飞发现求方差的简化公式,你认为小飞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就时,帮导小飞证明该简化公
答案:
3.1 平均数
【课前预习导学】
1.64.3
2.10
3.6
4.8
5.D
【课中生成导学】

【课堂测评导学】
1.9
2.0
3.7
4.A
5.(1)甲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
丙的平均成绩为:,
候选人丙将被录用.
(2)甲的测试成绩为:,
乙的测试成绩为:,
丙的测试成绩为:,
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课后拓展导学】
11位先生的总体重=(千克)
2位女士的总体重=70×2=140(千克)   
13位乘客的总体重=880+140=1020(千克)
因为总体重超过了电梯的最大载重,所以他们不能一起安全地搭乘。
13位乘客的平均体重为1020÷13≈78.5千克
3.2中位数和众数
【课前预习导学】
1.2 2.2,3 3.3 4.3.5 5. 2,4 2.5 6.34.4 35 35 众数
【课中生成导学】
大 小 偶 平均 多
【课堂测评导学】
1. 8 8 2. 2 3. 21 4. C 5. √√×√×
【课后拓展导学】
A
3.3方差和标准差
【课前预习导学】
1.
2.2 3.﹤ 4.3.5 5.2
【课中生成导学】
3.平均数 方差 4.2 2
5.
【课堂测评导学】
1. 50 10 2. B 3. B 4. (1)1.2 7 7.5 3 (2)甲 乙 乙
【课后拓展导学】
错 化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