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说理艺术——《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学反馈
1.摘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两文中易读错的字词。
2.写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中你不理解的字词句,和你的猜想。
我不理解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以上词语含义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以上句子含义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试用思维导图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富贵不能淫》行文思路。
课堂直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三章的前两篇《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通过学习一起来探讨“孟子的说理艺术”。
读其层次
任务一;【诵读品味】以5-6人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要求:1.读准字音和句读。(8分钟+7分钟)
2.说明本组选用这种合作诵读方式的理由。
预设1:齐读
听出不和谐的读音:粟”(sù)——栗(lì)
“畔”(pàn)同“叛”,背叛 ——而非(bàn)
“夫环而攻之”的“夫”,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无意义,应该读“fú”,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一声。
预设2:分层次读
层次一,提出问题(论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问题:“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决问题(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必胜。
层次二: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分论点二:“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出结论:引论-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必胜。危害:以天下之所顺……战必胜也。
归纳小结:通过朗读我们不仅读通了全文,还大致读出了这篇文章的说理层次,可见孟子说理讲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板书)。
PPT出示并与生一起回溯。
本文的观点是: 。
战例一:从进攻的角度:“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例二:从守城的角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
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以,“域民”“固国”“威天下”要靠“人和”。
得出结论:
任务二:【学以致用】读出《富贵不能淫》的说理层次。(6分钟)
预设一:分角色朗读——提出驳论的靶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先破后立:妾妇之道——大丈夫之道
预设二: 一人读景春,多人读孟子(女子之嫁,男子之冠,广居-正位-大道,得志与不得志,不能淫不能移不能威)
PPT出示:
摆出批驳的靶子——景春的观点
(公孙张是真正大丈夫)
论据——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直接否定——孟子的观点
(
破
)(这不能算真正的大丈夫)
论正:把公孙衍张仪类比作“妾妇之道”
(
立
) 本质是顺从迎合没有独立判断
阐明大丈夫真正标准:合乎仁礼
义,与民由之或独行其道,
不能移不能屈不能淫
归纳小结:比较两文的说理思路,同学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归纳:立论-驳论 逻辑严密
任务三:【比读辨异】你认为哪一篇说理性更强?
预设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让人毋庸置疑。
预设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必”字语气坚定,言辞十分肯定。
预设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攻城到守城的例子,来论证认和的重要性,论据充分、集中。
预设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此处作者排比再添,作者激情昂扬,气势排山,令人不可辩驳。
预设1:《富贵不能淫》驳论的方式,批驳他人观点,肯定更强烈。例如:且焉得为大丈夫?用反问的语气,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
预设2:《富贵不能淫》妾妇之道,讽刺意味极深,将公孙衍、张仪等丞相的行径,比为“妾妇之道”,语言非常尖利。
预设3:《富贵不能淫》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论证“居天下之广居”一句,将仁、礼、义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小结:同学们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还考虑了文章所用的排比手法等,发现论善用手法,气势磅礴。
品其风格
孟子在说理的时候特别喜欢用否定句式,我们两找一找这两篇文章中的“不”,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体会:(PPT出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重读“不”,发现否定词汇大量融合运用,使得说理气盛辞壮。
小结归纳:雄辩之风 言辞激越
背景介入:战国时期,诸侯争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确实面临存立危机。当时杨朱学派和墨翟学派声势极大,儒家势力单薄。“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为捍卫儒家道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欲正人心,息邪说,距波行,放淫辞”
,孟子不得不与各种人物(尤其是诸侯君主)进行面对面的论辩,正如孟子所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故受时代所使,孟子既成“雄辩”之风。
学了两文,我们似乎已经 感受到了孟子的“雄辩”之风,确乎激越高亢: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立论-驳论 逻辑严密
善用手法 气势磅礴
雄辩之风 言辞激越
“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
“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北宋程颢
“孟子则攘臂扼腕,尽发于外。论其气象……孔子则浑然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尽见。” ——南宋朱熹(把孟子说成一个挥臂准备干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