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3 17: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三章
疏通文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疏通文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并被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必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疏通文意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同“增”,增加
同“横”,梗塞,不顺
同“弼”,辅佐
狱官 士兵
用来 表因果的连词
知识梳理
3.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人恒过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使动用法,使……痛苦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贫困
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
使动,使…受到震撼,使…坚忍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外
知识梳理
4.一词多义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征于色,发于声
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香远益清
违背
同“弼”,辅佐
发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增加
更加
知识梳理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介词,表处所,从
介词,表对象,给
介词,表处所,在
介词,表处所,在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如果
合作探究
1.课文第1段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列举这些人物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共同点:
①出身卑微;
②经历艰苦磨练,显露出非凡才干;
③后来都被委以重任,干出一番大事业。
列举目的:论证“磨难出人才”的道理。
合作探究
所以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就要送给他一份人生锦囊。这份锦囊的名字,就叫 。锦囊里有:
磨难
心志之苦
筋骨之劳
体肤之饿
身之空乏
所为拂乱
—— 邓稼先
—— 朱 德
—— 林清玄
—— 匡 衡
—— 苏 轼
思想
生活
做事
历经磨难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合作探究
2.除了要历经磨难之外,成才还需要哪些条件?
内心的困惑
思虑的阻塞
然后才能振奋,有所作为
合作探究
3.接下来作者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告诉统治者一个怎样的道理?
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劝诫统治者:负荷天下重任,必须要了解民生疾苦,对内要明辨是非、赏罚有度,对外要时刻保持警惕,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可以亡身!
列举六位名人成才的事例
成就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首先
(个人成才)
生于忧患
然后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后
死于安乐
国恒亡
(举例论证)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国家治理)
(对比、类比)
合作探究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推理归纳:
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
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
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
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予当时的统治者鲜明警示: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可以亡身!也启示人们: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合作探究
本文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补充一些例子。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
贝多芬即使双耳失聪,仍然坚持音乐创作,留下了不朽之作《欢乐颂》。
逆境(磨难)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