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一课一练:3.2氧化和燃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一课一练:3.2氧化和燃烧(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24 21: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遇到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大量水冲灭
5.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6.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7.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8.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
A.甲:收集氧气并验满
B.乙: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C.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9.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己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10.水是初中科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一种试剂,在不同的实验中水起的作用不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甲图电解水实验中水槽内水的作用是导电
B.如乙图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C.如丙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水起到催化作用,使燃烧更快
D.如丁图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水有指示作用,方便观察装置是否漏气
11.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己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A B.B C.C D.D
12.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
B.水→氢气+氧水(通电)
C.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D.甲烷+氧气→燃二氧化碳+水(点燃)
二、填空题
1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氨气+氧气 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 水 D.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18.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同学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
(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装置。(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   性。
(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   (填“a”、“b" 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20.小明为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将大约20g己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g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将锌片和铜片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化学能转化成了   能。
21.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1)加热铜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火柴靠近管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该过程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2.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23.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4.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 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25.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26.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
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C 熔点/°C 沸点/°C 燃烧时温度/°C
石蜡 50-70 300-3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0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27.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1)步骤一和步骤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别是   。
(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   。
(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   ,并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   。
四、解答题
28.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1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   ;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   ;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   。
(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右图)。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
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
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答案为:C
2.B
【解析】A.热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温度,又可以阻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故A错误;
B.左边试管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而燃烧,而右边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则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左边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里面的气体体积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实验结束后,温度下降,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球体积缩小。而右边的气球几乎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错误。
3.B
【解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解析】A、若是家用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立刻用水浇灭是错误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当厨房天然气泄漏,若打开脱排油烟机,容易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等危险,B不符合题意;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起到隔绝空气灭火的作用,C符合题意;
D、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B
【解析】A.热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温度,又可以阻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故A错误;
B.左边试管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而燃烧,而右边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则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左边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里面的气体体积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实验结束后,温度下降,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球体积缩小。而右边的气球几乎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只要有一个因素不满足,那么就可以灭火。
【解答】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8.D
【解析】A.甲: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导气管口应该伸到集气瓶底部,故A错误;
B.乙:通过给土壤加热的方式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有机物,故B错误;
C.丙: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烧杯内的水几乎不能流入集气瓶内,无法完成氧气的测量,故C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为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里的白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探究影响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氧气与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水温,则X应该为O2,而Y的温度应该低于白磷的着火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A.如甲图电解水实验中水槽内水的作用是:导电和反应物,故A错误;
B.如乙图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和对白磷加热,故B错误;
C.如丙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水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将熔融物与底部隔离,防止瓶底炸裂,故C错误;
D.如丁图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水有指示作用,方便观察装置是否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探究影响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氧气与可燃物相同而改变水温,则X应该为O2,而Y的温度应该低于白磷的着火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
12.A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13.C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温度达到260℃时,③中红磷开始燃烧,而④中无烟煤没有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要得到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必须控制可燃物的种类和温度相同;①③中分别为白磷和红磷,因此无法得到结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温度都达到60℃时,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③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二者对比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不合题意。
14.C
【解析】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A错误;
B.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向上燃烧的火焰可以给火柴梗加热,使它达到燃点开始燃烧,故B错误;
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会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使它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炭的着火点,使炭燃烧,说法正确;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说法错误;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6.A
【解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据此分析。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有氧气参加,为氧化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水→氢气+氧水(通电),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点燃),有氧气参加,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有两种,肯定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7.ABCDF;ACEF
【解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解答】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F;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可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EF。
18.(1)甲(2)助燃(3)21:8
【解析】(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甲装置。
(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
(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
19.(1)a;B(2)P2O5
【解析】(1)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但是只有白磷能够达到着火点,因此能燃烧的是白磷。白磷燃烧后,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B。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化学式为P2O5。
20.(1)吸收(2)电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实验现象解答。
(2)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解答】(1)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受温度,实验现象温度降低,因此 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吸收热量。
(2)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将锌片和铜片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能量转化成电能使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21.(1)产生高温水蒸气或防止液化或使水蒸气的温度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2)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解析】(1)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防止液化或使水蒸气的温度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2)火柴靠近管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该过程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
三、实验探究题
22.(1)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低 (3)D
【解析】(1)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哪种物质着火点低,哪种物质先燃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实验二中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6%之间时,蜡烛可以燃烧,因此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时间为零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即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的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
23.(1)氧气(助燃剂) (2)A;C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对整个装置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过程①中,a处白磷和b处的白磷都与氮气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它们没有燃烧起来,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助燃剂)。
(2)A.P2O5为很细的白色粉末,而湿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气,故A正确;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因此红磷不可能燃烧,故B错误;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它没有被加热,即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24.(1)根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分析解答;
(2)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②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①,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燃烧;试管中的红磷③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则不会燃烧。
(3)根据(2)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阻断氧气。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①试管内(①白磷)燃烧, ②白磷不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3)该实验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25.(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26.(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条件:点燃)(2)气态(3)沸点;有
【解析】(1)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条件:点燃); (2)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根据表格可知,石蜡的沸点为350℃,而燃烧时的温度为600℃,温度高于沸点,肯定为气态,即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金属钠的沸点为880℃,而燃烧温度为1400℃,远远高于沸点,因此它燃烧时应该有火焰产生。
27.(1)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有充足的氧气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U型管出口,若熄灭,则排尽
(3)关闭K2,打开K1,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型管;裹入红磷的棉花不燃烧,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
【解析】(1) 步骤一和步骤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别是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有充足的氧气;
(2)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若已经排尽,则U型管出口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检验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U型管出口,若熄灭,则排尽 ;
(3)步骤三需让装置内有充足氧气,使白磷燃烧与其它步骤现象进行对比,操作为关闭K2,打开K1,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型管; 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裹入红磷的棉花不燃烧,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
四、解答题
28.外焰温度最高,火柴头向下的话,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容易着。并且燃烧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头向上的话,内焰很难点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灭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燃烧的火焰是否能够给火柴棍加热即可。
【解答】外焰温度最高,火柴头向下的话,外焰是打在火柴棍上的,能够不断的给火柴棍加热,容易着。并且燃烧也是需要燃料的,火柴头向上的话,内焰很难点燃火柴棍,所以容易熄灭。
29.(1)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2)2Mg+O2 2MgO
【解析】(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2)镁完全燃烧时,生成氧化镁。
【解答】(1)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可燃物;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2MgO
3.2氧化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