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后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
A.肥皂水 B.石灰水 C.雪碧 D.蔗糖水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在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C.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D.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3、碳酸氢钠是哪种物质的主要成分( )
A. 烧碱 B. 纯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5、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6、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7、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 B.滤液中含有Mg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Mg
8、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H2PO4 B. NH4HCO3 C. Ca3(PO4)2 D. K2CO3
9、将pH试纸润湿后测定NaOH溶液的pH,对测得的数值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实际值 B.等于实际值 C.小于实际值 D.无法确定
10、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B.酸性溶液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
C.酸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碱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2、工业用反应来制备纯碱,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a段溶液的pH始终不变
B. c点有两种沉淀
C. 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是2.33g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BaCl2和HCl
14、常用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的颜色是( )
A.紫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1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二、填空题。
16、判断题。
(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
(2)某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但该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
(3)氢氧化铜能够使指示剂变色。( )
(4)能使酚酞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
(5)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剂与无色酚酞试剂。( )
17、“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______ 。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 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Pb3O4+2C3Pb+2CO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在活动探究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物质中取出的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没有标签的未知酸溶液,请各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成分确定.甲小组同学查阅课本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若他们测知,A为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不可少的物质,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名称:B______,未知酸溶液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乙小组的同学取10g白色粉末也按照甲组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5g.你认为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
19、某兴趣小组为了解学校旁边河水的污染情况,他们用pH试纸粗略测定河水的酸碱性,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
20、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元素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在①~⑥六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元素①和元素⑤形成的化合物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
21、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据此可推断肥皂水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22、向一定量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 ,滤液中除水外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
23、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氩气_____; (2)2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 (4)含硝酸根的复合肥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利用图示装置验证分子的性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2)实验二中,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能证明_____ 。
四、综合应用题。
25、小明去年暑假随父亲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不反应的是________,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________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g)
(1)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性。
(2)上述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g。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4)某同学另取10 g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 g 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溶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根据Na2CO3+H2SO4=Na2SO4+H2O+CO2↑,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需98份的H2SO4,100 g15%的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_____g,所以_____ 。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后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
A.肥皂水 B.石灰水 C.雪碧 D.蔗糖水
【答案】C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在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C.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D.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答案】C
3、碳酸氢钠是哪种物质的主要成分( )
A. 烧碱 B. 纯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
【答案】C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答案】D
5、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D
6、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答案】A
7、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 B.滤液中含有Mg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渣中可能含有Mg
【答案】C
8、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H2PO4 B. NH4HCO3 C. Ca3(PO4)2 D. K2CO3
【答案】A
9、将pH试纸润湿后测定NaOH溶液的pH,对测得的数值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实际值 B.等于实际值 C.小于实际值 D.无法确定
【答案】C
10、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B.酸性溶液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
C.酸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碱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答案】C
12、工业用反应来制备纯碱,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13、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a段溶液的pH始终不变
B. c点有两种沉淀
C. 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是2.33g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BaCl2和HCl
【答案】A
14、常用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的颜色是( )
A.紫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答案】B
1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答案】A
二、填空题。
16、判断题。
(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
(2)某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但该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
(3)氢氧化铜能够使指示剂变色。( )
(4)能使酚酞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
(5)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剂与无色酚酞试剂。(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17、“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______ 。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 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Pb3O4+2C3Pb+2CO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AB (3)
18、在活动探究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物质中取出的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没有标签的未知酸溶液,请各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成分确定.甲小组同学查阅课本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若他们测知,A为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不可少的物质,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名称:B______,未知酸溶液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乙小组的同学取10g白色粉末也按照甲组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5g.你认为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盐酸
(2)NaCl和Na2CO3、NaCl和NaHCO3、Na2CO3和NaH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3)NaCl和NaHCO3或Na2CO3和NaHCO3
19、某兴趣小组为了解学校旁边河水的污染情况,他们用pH试纸粗略测定河水的酸碱性,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
【答案】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20、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元素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在①~⑥六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元素①和元素⑤形成的化合物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
【答案】(1)金属 (2) O ⑥ (3)
21、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据此可推断肥皂水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答案】碱性 能
22、向一定量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 ,滤液中除水外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1) 银、铜、铁 (2) Fe(NO3)2、Zn(NO3)2
23、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氩气_____; (2)2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 (4)含硝酸根的复合肥_________。
【答案】Ar; 2NO2 3Al3+ KNO3
三、实验题。
24、利用图示装置验证分子的性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2)实验二中,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能证明_____ 。
【答案】(1)烧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
(2)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滤纸条上滴有酚酞溶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分子在不断运动
四、综合应用题。
25、小明去年暑假随父亲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不反应的是________,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________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候潮湿 Fe2O3+6HCl= 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铝 铜 硫酸锌
2Al+3ZnSO4= Al2(SO4)3+3Zn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g)
(1)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性。
(2)上述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g。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4)某同学另取10 g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 g 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溶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根据Na2CO3+H2SO4=Na2SO4+H2O+CO2↑,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需98份的H2SO4,100 g15%的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_____g,所以_____ 。
【答案】(1)酸 (2)2.2 (3)53% (4)15 加入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