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演化的自然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矿泉水是纯净物 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
C.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D.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
2.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细菌 B.菜青虫 C.食虫鸟 D.青菜
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秋天大雁飞向南方越冬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沙漠鼠夜晚活动
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D.人类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造可供居住的生物圈Ⅱ号
5.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空气
⑤蝗虫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⑤ D.①③⑤
6.一片草原中养殖了一群绵羊,草原上同时还有狼和野兔,假如狼全部灭绝,这片草原将出现( )
①兔子增多 ②兔子减少 ③草量减少 ④绵羊减少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
7.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8.下列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昆虫 B.一个鱼塘中所有的鲤鱼
C.一个动物园中所有的鸟 D.某山坡上所有的树
9.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
10.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
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D.: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
11.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12.动物的保护色是动物对栖息环境的一种适应,下列属于保护色的是( )
A.海洋浅层鱼类背部为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 B.有臭味的飘虫身上布满鲜艳的体色
C.黄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体色 D.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
13.永嘉楠溪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如图为风景区内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生物可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为:植物→虫→鸟→细菌
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从图中可知,各生物间的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1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15.雌黄蜂的外表与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相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蜂兰花瓣的形态,属于(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竞争
16.2021年9月10日,云南野象群长途旅行终于结束,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从生物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大象是属于卵生动物
C.大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图中的大象属于一个群落
二、填空题
17.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河道曝气机在很多河流中被优先采用,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到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1)从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属于_____,进行河道曝气复氧能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的_____能力;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河道曝气机同期工作时,能量变化为_____,该装置是_____季节使用频率最高;
(3)污水中的异味和气泡主要来自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硫化氢、甲烷以及氨气,由此可以推断,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
18.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19.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鸡、猪、蔬菜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
(2)甲烷杆菌属于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填一种生理过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20.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人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2)该岛上还生长着许多蘑菇,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角度分析,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
(3)在该岛屿生态系统中鼬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
(4)鼠和鼠疫杆菌这两类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5)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岛上兔的数量明显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1.习总书记于2020年3月31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时指出: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图示为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问题:
(1)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若孑孓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但对划蝽的 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能力较强。
(3)在该食物网中,除了体型差别外,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数量比水蚤数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22.习近平总书记3月31日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生长着大量的水藻、鱼、虾、鸟类等生物,就连白鹭每年冬季也到这里越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西溪湿地的部分食物网,请写出其中相对于涉禽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鱼类将植物或虾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_____(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3)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_____。
三、探究题
23.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SO2浓度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1)4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3)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___________。
24.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C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 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___ (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 。
25.中华按蚊可以通过吸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在一定环境中,叮人吸血的蚊子数量占蚊子总数的比例称之为吸血率。吸血率越高,中华按蚊传播疾病的几率就越大。中华按蚊吸血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习小组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 生活实例
假设一:与一天内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夏天日照时间长于冬天。夏天我们经常被蚊子叮咬。
假设二:与环境的温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实验设计如下:
组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环境温度 19℃ 22℃ 25℃ 28℃ 31℃
其它条件 大小完全相同的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容器内放入100只蚊子和一只健康状况相同的小白鼠。
吸血率(吸血蚊子数/总数) 78% 86% 98% 97% 92%
(1)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个支持假设二的生活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设计中“其他条件”环节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本次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6.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1)。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2)。
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
(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
(4)图3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Ⅰ→Ⅱ→Ⅲ”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合图3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___________。
A.先吃鸡,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
27.阳春三月,龙泉市住龙镇樱花谷的樱花如期开放,大片的花海令游人流连忘返。如图一表示该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表示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三种生物各自所具有的有机物总量。请据图回答
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___ ;
(2)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各自所具有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草的数量会__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少”),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A
7.C
8.B
9.C
10.A
11.D
12.A
13.C
14.D
15.C
16.A
17. 分解者 自我修复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夏 N、C、S、H
18. 环境 影响
19. 糖类、蛋白质、脂肪 分解者 呼吸作用
20. 4 植物→人 分解者 太阳能 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人类大量捕杀
21.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 自动调节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22. 水藻→甲壳类→涉禽 同化作用 群落
23. 作对照 SO2浓度、受害时间 菠菜
24. 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 a
25. 夏天温度高于冬天,蚊子总是在夏天时出来叮人。(夏天室外温度高于空调房,我们更容易在室外被蚊子叮) 每组光照时间相同,黑暗的时间也相同 在19℃~31℃范围内,中华按蚊的吸血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5℃时吸血率最大
26. 生物群落##群落 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增加生物种类(合理即可) A
27.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草 减少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