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0 11: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因此,应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同时重视引领学生体验古诗文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整体感知,理解体会作者笔下的景和情。
3、比较鉴赏,学习作者山水小品文的写作手法。
4、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吴均体山水小品文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重点)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难点)
教学方法
1、图片创设情境。
2、诵读感悟
3、语文活动:自读展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内类文比较阅读,课外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解题导入,初步感知
1、分析标题含有的信息。
2、用一句话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标题入手理解文章体裁,以课堂活动感知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展示自读成果
(一)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
2、听录音读 读出节奏
3、挑战朗读 尝试背诵(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活动感受文中的景与情之美,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展学——自读单
结合古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分享小组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小组的积累,同时试着在小组内提出一至两个问题。
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
达成目标的方法尝试
译文困惑
文言字词积累
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因此,在古文的自读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可以采用“三自”策略——自定目标,自觅方法,自解困惑。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古文学习经验和对该篇古文的学习愿景,定位自己希望在该篇古文中达到的学习目标。结合自身已有的学习能力和积累,自己寻找能够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形成阅读期待,并以“自我解决——组内协助——班级研讨”的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困惑。)
三、探究交流 问题齐商量
预设
1、本文从标题看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为何内容写的却是山水游记呢?
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富智慧和艺术精神的时代。大自然成了情趣高雅之士审美活动的重要背景和舞台,因此融情山水与好友书信交流成为当时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从而内敛地表露自己的人生取向,吴均也不例外。
2、文章是怎样写景的?
答: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3、写景是为了抒情,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写景要表达自己怎么样的感情?
答: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爱慕自然美景,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生自学中的困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四、拓展阅读
阅读“吴均三书”中的《与施从事书》,加深对吴均语言风格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吴均体山水小品的景与情。
与施从事书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1、借助注解,阅读下面的片段。
汉:指银河。 企水:口渴思饮。 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风雨”二句:出自《诗·郑风·风雨》。指山中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不止。
荡累:消除忧虑。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悟衷:开扩心胸。 散赏:散心,欣赏。
本文也是一篇骈体文,语句山讲究骈偶(句子两两相对)和“四六”(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找出你喜欢的写景骈偶句并试着翻译。
预设:
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陡峭的山壁有千尺之高,耸立的高峰直插入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秋天的露水结为白霜,春天的野草覆盖着小路。
请赏析本文中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心境相似的句子。
预设:
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
(设计意图:古文的自读课是介于古文教读与课外古文阅读之间的一种课型,是建构学生阅读能力的中介,因此,实现古文自读课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拓展与迁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策略,它对于构建学生立体的古文阅读体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山水小品文。
板书设计
景 情
自由
绿、深、清 (正/侧面、夸张、静态)
异水
轻松
湍急 浪大势猛 (夸张、比喻、对偶 动态) 惬意
天下独绝
(总—分) 形:高峻、挺拔、雄奇
(视觉、拟人、动静结合)
厌倦官场
奇山 鄙弃名利
声: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听觉、以声衬静、对偶)
色:忽明忽暗、有晖有阴(视觉、对偶)
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字词、译文
3、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的学习成果呈现到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注重课后的积累和巩固,强化学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社会背景介绍: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富智慧和艺术精神的时代。大自然成了情趣高雅之士审美活动的重要背景和舞台,移情山水成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融情山水与好友书信交流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内敛地表露自己的人生取向,他们的文学经历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体知识: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读顺课文,解决生字、节奏和译文
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小组合作学习, 制定自读单
结合古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分享小组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小组的积累,同时试着在小组内提出一至两个问题。
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
达成目标的方法尝试
译文困惑
文言字词积累
提出问题
五、拓展阅读
阅读“吴均三书”中的《与施从事书》,加深对吴均语言风格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吴均体山水小品的景与情。
借助注解,阅读下面的片段。
本文也是一篇骈体文,语句山讲究骈偶(句子两两相对)和“四六”(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找出你喜欢的写景骈偶句并试着翻译。
3、请赏析本文中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心境相似的句子。
与施从事书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汉:指银河。 企水:口渴思饮。 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风雨”二句:出自《诗·郑风·风雨》。指山中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不止。
荡累:消除忧虑。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悟衷:开扩心胸。 散赏:散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