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件(2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30 06: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运用资料,掌握长江流域的流域特征、环境保护和协作开发。
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资源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对于给定的流域,能够简要分析流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以发电和航运等水资源开发措施为例,
说明流域内不同河段为什么要协作开发、
如何协作开发以及协作开发的意义。(综合思维)
2.根据给定的某个流域地形图和气候图,
能够自主辨析流域内部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
特别是水文水系特征,对比水资源开发方式的差异,
正确认识不同河段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域认知)
3对于给定的流域,能够说出流域内部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选取一两个问题的治理过程、结果和方式来说明协作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1. 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1.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有专家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议一议,你有哪些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利用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污染企业进行关闭或搬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开展大气、水、土壤和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加强中上游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按照上下游一体化保护原则,邻近省份建立区域协商机制;依托黄金水道,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走特色发展、优势发展、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的路子, 促进流域内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以中心城市带动重点城市和支点城市发展,以重点城市带动支点城市和卫星城发展。 加强《长江保护法》立法工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一、长江流域概况
流程与流向: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自西向东流
发源地与注入海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最终注入东海。
穿越地区: 长江穿越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全长6397千米,(流经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四个主要地形区。)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径流量大: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约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季节变化大: 有明显夏汛、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长江流经我国1/5的陆地面积,养育了我国1/3的人口。长江流域土地肥沃,物华天宝,是我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到全国一半左右,水稻产量更是占到全国七成,人们赞誉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长江经济中心: 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
长江环境效益: 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的自然地理特征
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长4504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从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938千米,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
长江干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 金沙江长3464千米,落差约5100米,约占长江落差的95%,河床比降大,滩多流急。
长江源头属于典型的高寒气候,四季如冬,干燥寒冷,气压低,日照长,多冰雹大风。金沙江峡谷地区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 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
长江主要的湖泊有 洞庭湖、巢湖、太湖,既是灌溉水源,又是调蓄洪水的天然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垦殖等原因,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1.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想一想,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优势自然资源
上游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如攀枝花铁矿、六盘水煤矿、自贡天然气等。中游是重要粮棉基地,金属矿资源丰富,如大冶铁矿、水山口铅锌矿。长江下游是鱼米之乡,土地资源丰富。
3.议一议,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沟通东中西三大地区,构成广阔的水运网。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旅游资源丰富,沿江地带工农业发达,布局了一大批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建材等企业。长三角拥有江北嘴、陆家嘴两大金融中心,是世界制造、航运、金融和商贸的中心,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向南北辐射,将我国南北经济结为一体。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1)长江流域的开发原则: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横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上游、中游、下游的情况迥然不同。长江流域集聚了众多的人口、城镇和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2)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 :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5年4月国家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战略定位是我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基础扎实,矿产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是老工业基地和中部经济中心,产业体系相对成熟,现已形成以光电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综合经济实力占到湖南的2/5。南昌一九江工业走廊是江西加工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需要突出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完善合作机制,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协调互动发展,促进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合作深化。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加快武汉一九江、长沙一南昌等城际铁路建设,形成环状快速铁路交通网,构建2小时经济圈。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黄金水道“开发
长江水系发育,由数以千计支流组成。长江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大体上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依托水运发展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4)长江水能开发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为1.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三峡段和金沙江段。合理开发长江水能资源,国家进行了科学论证和周密部署,相继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 时,三峡工程可増加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航条件。 对削减长江上游洪水流量,保障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 对于协调长江上、中游之间的关系,三峡工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游洪水有-定的控制作用;
可以加宽、加深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增加中游枯水期流量,减轻中游航道泥沙淤积,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上、中游物质流通;
三峡水电站可以向中、上游供电,缓解电力紧张状况;
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在中游农业、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扩大正面效应、缩小负面影响?
全面分析生态和社会人文概况,制定水利工程最优化方案,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土程建设,采取环保的建设措施,减轻生态破坏。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合理选址。
及时建立多种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追踪和监测,及时治理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提髙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是目前长江航运面临着通航连续性差、通达性差和航运设施落后等问題。查找有关资料,议一议,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提高中游航道水深,解除长江中游河段的通行瓶颈,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荆汉新水道等工程建设,提高长江中游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
以沿江重点港口为节点,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
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从而提升黄金水道的整体运力。
由于长江水系横跨诸多省市的不同行政区划,要建设黄金水道,关键是要形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合作开发,才能打造好长江“黄金水道”。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 长江流域建设原则:
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只有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有序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才是一条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2)长江流域的水质状况:整体良好,局部污染严重; 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水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3)长江流域的治理措施
长江流域内的许多企业以 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严格管控流域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长江流域的水质改善,还需要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包括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频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恓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不到10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46.5亿吨,增长了约2.5倍。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暨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过度捕捞鱼虾,白鳍豚食物来源减少;人类乱捕滥杀;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白鳍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繁殖能力减弱;过往船只多,船只威胁白鳍豚的生存;
2、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湖泊的重要功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旱涝)灾害的影响;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威胁加剧;
湖泊面积变大,湖泊蓄水能力增加,减小下游防洪压力。
湖泊中泥沙淤积严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加剧,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
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水环境,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信息共享,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开发地区、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激发沿江省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
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共抓长江大保护
武汉市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每月通报辖区内水质状况,警示、倒逼各区及时解决问题。以所属区的长江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设置简明的考核指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实行"水质改善的奖励""水质下降的扣缴",并与干部绩效挂钩,推动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洞庭湖水域广阔,丰水季节能够大量蓄洪,干旱季节有助维护长江主航道的水位,湖区湿地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洞庭湖区更是全国文明的“鱼米之乡”。
清朝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界50—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惜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1.洞庭湖的生态效益?
调节长江径流量,削峰补枯;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的围护造田。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
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途径。
3.洞庭湖治理措施?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1933年,美国针对田纳西河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从此,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一个全面和系统的梯级开发和治理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配合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经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和综合治理,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
1.在图3-29上找出田纳西河,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位置与范围,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①西半球的中低纬,美国东南部,临近距墨西哥湾,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季节变化大,洪涝频发。
③上游山区落差大,来水快。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航运条件差。
2.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哪些重要意义
由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緩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效果。
3.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经验。讨论其对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哪些启示。
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
结合本水电能源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
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城市垃圾集中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当堂训练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推测在19世纪末,图示①②③④水域中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35@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B
2.1980年以来,该流域蓝藻水华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37@ )
A.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
B.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
C.生产生活排放使污染物增加
D.全球变暖使区域气温升高
3.该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体现的长江流域协调发展机制是( @39@ )
A.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B. 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C. 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D. 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C
B
A
4.乌江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量丰富,落差大 B.流域内年降水量大
C.支流众多,流程长 D.多峡谷,建坝条件优越
5.乌江水电梯级开发产生的效益包括(  )
①大大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威胁 
②带动了河流沿岸地区冶金工业的发展 
③改善了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 
④有效地减少了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由涪陵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 050千米,流域面积87 900平方千米,落差1 787.46米。流域内煤、铝、磷、锰、汞等矿产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