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30 17: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区域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1.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区域认知)
2.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区域认知)
3.掌握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读图2-25、图2-26及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运输,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探究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鲁尔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当地通过便利发达的水陆交通与铁矿石产地相联系;充足的工业用水等。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鲁尔区的概况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位于德国西部,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丰富的煤炭
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俄罗斯、瑞典等国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水源与煤炭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鲁尔区的繁荣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重工业区的形成: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地采煤和炼钢,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鲁尔区的繁荣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2)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形成: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煤炭危机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原因 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
表现 煤炭开采量和就业人数下滑,大量矿井关闭
(2)钢铁危机
时间 20世纪60年代
原因 其他国家钢铁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欧洲钢铁市场需求萎缩;替代钢铁的新材料出现;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相对单一的重化工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4)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吓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如今的莱茵河
探究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德国第七大城市
20世纪50年代,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危机
2000年,启动了“多特蒙德计划”振兴经济,推动城市转型
现成为拥有现代化科技园区和宜居的高品质住宅区的现代化城市
1.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2.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探究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2.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高品质大学教育是推动创新动力和培养企业家的高效孵化器,利于培养、引进科研和创新人才,能够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等。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具体转型发展行动规划并严格实施;发挥科技园的辐射作用,促进新兴企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高核心竞争力等。
全面转型的三个阶段及主要措施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融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一阶段:
传统产业改造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二阶段:
发展新兴产业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第三阶段:
引进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鲁尔区已成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鲁尔区转型的成功经验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改造旧工业区
注重吸收外来资金和技术
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大力扶持新兴工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
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等服务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发现城市所在区域具有某种资源,进行小规模低密度的开发,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起步阶段
腾飞阶段
政府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资源开采,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随着资源开采规模达到最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峰值,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程度发展,生态环境呈现恶化态势
随着资源日趋衰竭,开采量逐年萎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此时因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恶化、生态严重失衡、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导致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走向衰退
活动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课本57-58页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外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
活动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阅读课本59页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从德国自身来看,也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的现实等。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
活动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焦作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
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
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
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成为优秀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活动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田面积广(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储量大(保有储量32.4亿吨),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传统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
金属/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加
工、火力发电等。
活动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2.阅读课本60页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由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知识拓展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区位条件
我国山西能源开发
2.问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3.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小结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检测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曾一直是德国的煤和钢铁生产基地,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鲁尔区又在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腾飞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鲁尔区能成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的优势区位是(  )
①地处欧洲西部的十字路口 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鲁尔区在战后为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腾飞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城市有(  )
①埃森 ②哈姆 ③杜伊斯堡 ④汉堡
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B
D
课堂检测
资源型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如今,鲁尔区已经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化学、钢铁  B.煤炭、钢铁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4.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廉价石油的竞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D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