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单元检测题7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区别小苏打和食盐
B.用小木条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
C.用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定溶液酸碱度
C.过滤悬浊液 D.稀释浓硫酸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小苏打作为食品添加剂
B.氮气充入食品袋中防腐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大量使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4.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B.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则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5.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吹胀气球:分子的体积增大
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H+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氢气可发生剧烈爆炸: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D.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7.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在右盘上放4.8g镁 D.在左盘上放4g碳酸钠固体
8.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
A.熔点:武德合金<铅 B.相同条件下密度:氢气>氧气
C.热稳定性:碳酸氢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
9.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方案
A CO2 CO 点燃混合气体
B Mg Cu 加硫酸铜溶液后过滤
C O2 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
D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0.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石灰石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1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Fe B.CO2 C.CuO D.CaCO3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酒精也不能无限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B.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盐酸、硫酸等酸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1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于电池电极
B.不锈钢的硬度较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C.液态氧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推进燃料
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15.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Zn、Fe粉、CuO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将mg固体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n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固体粉末X含有铁,则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固体粉末X一定由三种物质组成
D.剩余ng固体可能由铁和组成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色.
(2)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_(填序号)。
(4)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CO3)中的一种物质:写出其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17.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微粒(除水分子外)_____;
(2)写出AB段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氰酸(HCN)是一种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有毒,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在水溶液中呈现强酸性,性质不稳定,水解时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1)氰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和______(填化学符号)。
(2)氰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氰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氰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的一类重要反应。
(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2)画出其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为了探究盐酸是否过量,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
三、推断题
20.2021年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小雨同学参会后受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化学版飞机模型,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A~E分别代表氢氧化钠、铁、稀盐酸、硫酸铜、氧化铁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其中C属于单质。
(1)C的化学式为______;A的用途是______(写一种)。
(2)C—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B→C的反应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3)D一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物质中可用来代替E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1.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E是海水中含有的一种盐,常用作调味剂,F、G是组成元素相同两种气体,F、Q、G都是氧化物。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F的固体俗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R与Q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生成F。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①~⑤的基本反应类型中不包括______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开放日,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活动。
活动一:比较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甲试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丙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Mg>Zn>Cu>Ag,则丁试管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活动二: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烧瓶内注入20mL 10%的稀硫酸,将打磨后足量镁片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如下图),点击采集得到如图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4)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曲线在40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6)把足量镁片换成足量锌片,同样与20mL 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填字母)。
A.镁比锌生成的多 B.锌比镁生成的多 C.一样多
23.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用甲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若想验证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b和c分别为___________。
(3)向丙装置的烧杯内加水,观察到注射器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实验可说明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24g此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80 160 24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 4 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 的值为______。
(2)CuO的质量为______g。
(3)稀硫酸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氧化铜溶解完全所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25.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______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B 8.A 9.C 10.A 11.B 12.C 13.D 14.D 15.B
16. 红 2HCl+Ca(OH)2=CaCl2+2H2O ③⑤ Na2CO3+CaCl2=CaCO3↓+2NaCl
17.(1)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或Na+、和Cu2+
(2)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18.(1)CN﹣
(2)复分解反应
(3)2NaCN+CO2+H2O=Na2CO3+2HCN
19.(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
(3)铁粉(合理即可)
20.(1) Fe 除铁锈
(2)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不一定
(3)
(4)AC
21.(1) NaCl 干冰
(2)能
(3) 置换反应
22.(1)比较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锌和硫酸铜(合理即可)
(4)
(5)镁与硫酸反应放热,在40s反应结束,温度降低
(6)C
23. 分液漏斗 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高锰酸钾和汽油(或碘和汽油,答案合理即可) 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4.(1)4
(2)20
(3)设16g氧化铜消耗硫酸质量为x则:
解得:x=19.6g,所以稀硫酸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80g硫酸消耗16g氧化铜,则消耗20g氧化铜需稀硫酸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00g。
25.(1)0.4
(2)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
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