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试卷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综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试卷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综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3 16:52:3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试卷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综合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丽水期末)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磁感线 B.眼球结构
C.电流表 D.CO2分子结构
2.(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B.拉瓦锡——发现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3.(2022八下·安吉期末)为了实现低碳生活,很多电动汽车厂家采用了新型材料钴酸锂(LiCoO2)作为锂电池的正电极,其中Li 的化合价为+1,则此化合物中钴(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3
4.(2022八下·安吉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Al3+——1个铝离子 B.2K——2个钾元素
C.Zn2S——硫化锌 D.2N——2个氮分子
5.(2022八下·金华期中)医学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疗甲亢已非常普遍。从 1942 年第一例放射性元素碘-131 治疗甲亢以来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已知碘-131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3,中子数为 7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5 B.53 C.78 D.131
6.(2022八下·永康期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元素符号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7.(2022八下·婺城期末)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8.(2022八下·南浔期末)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9.(2022八下·南浔期末)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C2O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下列关于C2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中碳元素是+4价
C.C2O3能用排水法收集
D.C2O3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3
10.(2022八下·温州期末)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11.(2022八下·柯桥期末)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NH4+中,“2”表示2个氨气分子
B.Mg2+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K+中,“2”表示一个钾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2.(2022八下·柯桥期末)冬奥会上我国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杖含有铝元素,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单质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13.(2022八下·安吉期末)如图是工业上制硝酸的某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涉及到2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C.反应过程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1
D.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J的质量比为40:27
14.(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a粒子流轰击金箔上出现散射的实验示意图。以下是根据该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绝少数a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
B.绝少数a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
C.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D.绝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
15.(2022八下·金华期中)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晶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橡酸是由 C,H,O 三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柠檬酸分子由 6 个碳元素、8 个氢元素和 7 个氧元素组成
C.柠檬酸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组成
D.柠橡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2022八下·余杭期中)某消毒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X牌84消毒液 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有效氯含量8 000-10500 mg/L。 主要用途:消毒杀菌,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和化脓性球菌。 注意事项:避光、避热,置阴凉处保存。
A.该消毒液为纯净物
B.NaClO是由钠、氯、氧三个原子构成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
D.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17.(2022八下·柯桥期中)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2 B.80 C.40 D.16
18.(2022八下·义乌期中)S2-、 、 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
B. 和 都属于氧化物
C.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
D.S2-和H+不能结合成分子
19.(2022八下·义乌期中)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 3N2+4H2O+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A. NO2 B.N2O3 C.N2O4 D.N2O5
20.(2022八下·义乌期中)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 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二、填空题
21.(2022八下·余杭期中)下表列出的是l~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4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推测16号元素S最低负化合价为   ,+4价的S元素只与氧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写出11号元素的单质在17号元素的单质中点燃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写1点即可)
22.(2022八下·长兴月考)下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白酒、红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驾车 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醉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1)乙醇(C2H5OH)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C:H:O=   。
(2)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属于    驾车。
23.(2022八下·南浔期末)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 α粒子带正电荷) ,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24.(2022八下·嘉兴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5个钾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个氯离子:   ;硫酸亚铁:   。
25.(2022八下·柯桥期中)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Rn-离子,则该离子核外有   个电子。该元素还可以和氢元素,氧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H2RO4,则R的化合价为   如果这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2022八下·诸暨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7.(2022八下·金华期中)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元素X的原子获得2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离子的所带电子数均与氖原子相同,由X、Y两元素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具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3)相同质量的 H2O2 和 H2O 中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甲乙两种化合物都是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甲物质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16,乙物质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若甲的化学式为XY2,则乙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8.(2020八下·杭州期中)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请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的意义(写出2点即可)。
①   
②   
(2)根据甲烷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运输、贮存甲烷时应注意   。
(3)甲烷爆炸是由于甲烷和氧气(O2)发生反应引起的。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比反应前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了。
29.(2020八下·杭州期中)(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
(2)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0.(2019八下·丽水期末)为纪念门捷列夫制作的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我们对它们进行研究:
(1)第17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或“失”);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四、解答题
31.(2022八下·诸暨期中)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 ,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2.(2022八下·南浔期末)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回答:
(1)硝酸铵属于   (选填“氮肥”或“磷肥”或“钾肥”);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
(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治疗新冠患者用到的中医药“金银花”,成效明显。中医药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式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 中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xZn,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5,则:
(1)葡萄糖酸锌分子的化学式中x=    。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若某病人每天需补充6.5 mg的锌元素,则他每天需口服含10%葡萄糖酸锌的口服液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磁感线,属于模型。
B:眼球结构,属于模型。
C:电流表,属于符号。
D:CO2分子结构,属于模型。
故 C。
2.【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电磁感应;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A.卢瑟福发现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故B正确;
C.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现象,故C错误;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化学式 LiCoO2 中,Li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Al3+——1个铝离子,故A正确;
B.2K——2个钾原子,故B错误;
C.Zn2S——1个硫化锌分子,故C错误;
D.2N——2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不同的质子数。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碳原子的电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6,核电荷数也是6,故A错误,C正确;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中子数为:14-6=8,故B错误;
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①③错误符合题意;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肯定相同,但是中子数可能不同,因此它们的质量可能不相同,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2O3 可知,三氧化二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它为氧化物,故A正确;
B.在化学式C2O3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3=0,解得:x=+3,故B错误;
C.三氧化二碳可溶于水,不适合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在化学式C2O3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6×3)=1:2,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二者的粒子个数之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钙离子的化合价为+2,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3)y=0,解得:x:y=3:2,那么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2NH4+中,“2”表示2个铵根离子,故A错误;
B.Mg2+中,“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2K+中,“2”表示2个钾离子,故C错误;
D.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左上角的数字为13,那么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A正确;
B.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Al3+,则3个铝离子写作:3Al3+,故B错误;
C.正下方的数字为26.98,那么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没有单位g,故C错误;
D.单质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A.NO和H2O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产的丁的质量比为:5×(16×2):(2+16)×6=40:27,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根据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发生偏转的数量,从而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和大小。
【解答】A.绝少数a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它们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绝少数a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绝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2)(3)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越大,则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解答】A.柠檬酸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
BC.根据 C6H8O7 可知,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故B、C错误;
D.柠檬酸中C、H、O的质量之比:(12×6):(1×8):(16×7)=72:8:11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A.根据“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知,该消毒液由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分子由钠、氯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NaClO 可知,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74.5,故C正确;
D.在NaClO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的质量分数为40%,则B的质量分数为:1-40%=60%;
那么A、B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0%:60%=(x×1):(16×3);
解得:x=32。
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4)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判断。
【解答】A.离子中不可能含有元素,故A错误;
B.氧化物都是化合物,而化合物对外都不显电性,故B错误;
C.根据S2-可知,此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 可知,x+(-2)×3=-2,解得:x=+4。根据 可知,x+(-2)×4=-2,解得:x=+6,故C正确;
D.1个S2-和2个H+结合生成H2S,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的化学式。
【解答】在方程式 C2H8N2+2X 3N2+4H2O+2CO2 中,2C+8H+2N+2X=6N+8H+8O+2C,解得:2X=4N+8O,即X=N2O4。
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
故甲是反应物;
同理,可以确定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
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
故乙是反应物;
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1-70%-14%-10%=6%,
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
则丙是生成物;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说明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C错误;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D正确。
故选D。
21.【答案】(1)非金属
(2)-2;SO2
(3)有白烟生成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2)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呈现负的化合价,则负化合价的数值由它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时得到电子的数量决定。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写出化学式。
(3)根据表格确定两种物质的名称,再确定实验产物和实验现象。
【解答】(1)14号元素为Si,名字为硅,不含金子旁,为非金属元素;
(2)16号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6,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需要得到2个电子,因此最低化合价为-2。设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则化学式为:SO2。
(3)11号元素为Na,17号元素为Cl,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现象为:有白烟生成。
22.【答案】(1)2:6:1
(2)醉酒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将其与判断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5OH)可知,乙醇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C:H:O=2:6:1;
(2)每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大于80mg/100毫升,应该为醉酒驾车。
23.【答案】(1)正电荷
(2)A
(3)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属箔后运动方向不变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2)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知识判断;
(3)α离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则α离子会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根据甲图可知,只有少数α离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而大多数都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原子核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绝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 α粒子带正电荷) ,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属箔后运动方向不变。
24.【答案】5K;2N2;3Cl-;FeS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性和电荷量,最后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根据物质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1)5个钾原子写作:5K;
(2)氮气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写作N2,在前面写2表示两个氮分子,即2N2;
(3)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Cl-,在前面写3表示3个氯离子,即 3Cl- ;
(4)硫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写作: FeSO4 。
25.【答案】m+n;+6;3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Rn-离子是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那么此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m+n。
(2)在化学式 H2RO4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3)这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得到:98=1×2+y+16×4,解得:y=32。
26.【答案】(1)会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不会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固态碘和气态碘的分子相同,只是分子的间距不同;
(2)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3)分析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分子即可。
【解答】(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其中只有碘原子,没有碘分子,因此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会变蓝色。
27.【答案】(1)Al2O3
(2)Na2O
(3)9:17
(4)X2Y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的元素分布情况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确定它们构成物质的名称,写出化学式。
(2)首先根据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推算出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确定元素名称,最后写出构成物质的化学式。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氢元素的质量之比;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氧,二者组成的物质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2)氖原子的质子数为10,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0。那么X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0-2=8,即质子数为8,那么X为O元素。Y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0+1=11,即质子数为11,则Y为Na。X与Y形成的物质为氧化钠,写作:Na2O;
(3)设二者的质量都是m,
则H2O2和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4)甲的化学式为XY2,二者的质量比为:7:16,则X与Y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乙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20,
则其中X与Y的原子个数比为:,
则乙的化学式为:X2O5。
28.【答案】(1)表示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密封、严禁烟火
(3)降低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通过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知道该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可以知道该分子的结构组成。
(2)根据“ 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分析;
(3)比较氧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高低即可。
【解答】(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 CH4 可知:
①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
②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
(2)根据“ 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可知, 在生产、运输、贮存甲烷时应注意密封、严禁烟火 ;
(3)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反应后在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29.【答案】(1)+3
(2)BxAy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首先根据两个化学式推算出A、B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A、B组成化合物时原子的个数之比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5PxO10可知,(+1)×5+(+5)x+(-2)×10=0,解得:x=+3;
(1)根据NaxA 得到:(+1)x+A=0,那么A的化合价为-x;根据 BCly得到:B+(-1)y=0,那么B的化合价为+y。设A、B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mAn,B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my+(-x)n=0,则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m:n=x:y,因此化学式为BxAy。
30.【答案】(1)非金属;得
(2)A;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那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如果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那么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按照最外层电子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次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按照电子层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一个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周期表可知,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由于不含金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器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状态;
(2)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A正确,B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31.【答案】(1)1:1:1
(2)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中钠、氯和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
(2)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
32.【答案】(1)氮肥
(2)175g
(3)设硝酸铵的质量为x,

解得:x=160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为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素的叫复合肥。
(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氮元素质量相等,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H4NO3 可知,硝酸铵富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33.【答案】(1)18
(2)4: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得到:12×16+1×x+16×9=354,解得:x=18;
(2)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可知,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4:3。
34.【答案】(1)14
(2)14.3%
(3)0.45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分数= ;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质量×10%×锌的质量分数=补充锌元素的质量,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55,则:12×12+1×22+16x+65=455,解得:x=14。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设每天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质量为x,

解得:x=0.455g。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试卷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综合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丽水期末)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磁感线 B.眼球结构
C.电流表 D.CO2分子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磁感线,属于模型。
B:眼球结构,属于模型。
C:电流表,属于符号。
D:CO2分子结构,属于模型。
故 C。
2.(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B.拉瓦锡——发现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电磁感应;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A.卢瑟福发现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故B正确;
C.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现象,故C错误;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2022八下·安吉期末)为了实现低碳生活,很多电动汽车厂家采用了新型材料钴酸锂(LiCoO2)作为锂电池的正电极,其中Li 的化合价为+1,则此化合物中钴(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3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化学式 LiCoO2 中,Li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
故选C。
4.(2022八下·安吉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Al3+——1个铝离子 B.2K——2个钾元素
C.Zn2S——硫化锌 D.2N——2个氮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Al3+——1个铝离子,故A正确;
B.2K——2个钾原子,故B错误;
C.Zn2S——1个硫化锌分子,故C错误;
D.2N——2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5.(2022八下·金华期中)医学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疗甲亢已非常普遍。从 1942 年第一例放射性元素碘-131 治疗甲亢以来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已知碘-131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3,中子数为 7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5 B.53 C.78 D.131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故选B。
6.(2022八下·永康期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元素符号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不同的质子数。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2022八下·婺城期末)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碳原子的电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6,核电荷数也是6,故A错误,C正确;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中子数为:14-6=8,故B错误;
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8.(2022八下·南浔期末)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①③错误符合题意;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肯定相同,但是中子数可能不同,因此它们的质量可能不相同,故②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八下·南浔期末)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C2O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下列关于C2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中碳元素是+4价
C.C2O3能用排水法收集
D.C2O3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3
【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2O3 可知,三氧化二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它为氧化物,故A正确;
B.在化学式C2O3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3=0,解得:x=+3,故B错误;
C.三氧化二碳可溶于水,不适合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在化学式C2O3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6×3)=1:2,故D错误。
故选A。
10.(2022八下·温州期末)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二者的粒子个数之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钙离子的化合价为+2,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3)y=0,解得:x:y=3:2,那么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
故选D。
11.(2022八下·柯桥期末)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NH4+中,“2”表示2个氨气分子
B.Mg2+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K+中,“2”表示一个钾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2NH4+中,“2”表示2个铵根离子,故A错误;
B.Mg2+中,“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2K+中,“2”表示2个钾离子,故C错误;
D.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八下·柯桥期末)冬奥会上我国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杖含有铝元素,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单质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左上角的数字为13,那么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A正确;
B.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Al3+,则3个铝离子写作:3Al3+,故B错误;
C.正下方的数字为26.98,那么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没有单位g,故C错误;
D.单质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D错误。
故选A。
13.(2022八下·安吉期末)如图是工业上制硝酸的某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涉及到2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C.反应过程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1
D.参加反应的乙和反应生成的J的质量比为40:27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A.NO和H2O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产的丁的质量比为:5×(16×2):(2+16)×6=40:27,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a粒子流轰击金箔上出现散射的实验示意图。以下是根据该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绝少数a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
B.绝少数a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
C.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D.绝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根据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发生偏转的数量,从而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和大小。
【解答】A.绝少数a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它们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绝少数a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绝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八下·金华期中)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晶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橡酸是由 C,H,O 三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柠檬酸分子由 6 个碳元素、8 个氢元素和 7 个氧元素组成
C.柠檬酸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组成
D.柠橡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2)(3)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越大,则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解答】A.柠檬酸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
BC.根据 C6H8O7 可知,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故B、C错误;
D.柠檬酸中C、H、O的质量之比:(12×6):(1×8):(16×7)=72:8:11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6.(2022八下·余杭期中)某消毒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X牌84消毒液 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有效氯含量8 000-10500 mg/L。 主要用途:消毒杀菌,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和化脓性球菌。 注意事项:避光、避热,置阴凉处保存。
A.该消毒液为纯净物
B.NaClO是由钠、氯、氧三个原子构成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
D.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A.根据“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知,该消毒液由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分子由钠、氯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NaClO 可知,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74.5,故C正确;
D.在NaClO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故D错误。
故选C。
17.(2022八下·柯桥期中)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2 B.80 C.40 D.16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的质量分数为40%,则B的质量分数为:1-40%=60%;
那么A、B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0%:60%=(x×1):(16×3);
解得:x=32。
故选A。
18.(2022八下·义乌期中)S2-、 、 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
B. 和 都属于氧化物
C.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
D.S2-和H+不能结合成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4)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判断。
【解答】A.离子中不可能含有元素,故A错误;
B.氧化物都是化合物,而化合物对外都不显电性,故B错误;
C.根据S2-可知,此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 可知,x+(-2)×3=-2,解得:x=+4。根据 可知,x+(-2)×4=-2,解得:x=+6,故C正确;
D.1个S2-和2个H+结合生成H2S,故D错误。
故选C。
19.(2022八下·义乌期中)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 3N2+4H2O+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A. NO2 B.N2O3 C.N2O4 D.N2O5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的化学式。
【解答】在方程式 C2H8N2+2X 3N2+4H2O+2CO2 中,2C+8H+2N+2X=6N+8H+8O+2C,解得:2X=4N+8O,即X=N2O4。
故选C。
20.(2022八下·义乌期中)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 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
故甲是反应物;
同理,可以确定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
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
故乙是反应物;
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1-70%-14%-10%=6%,
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
则丙是生成物;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说明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C错误;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2八下·余杭期中)下表列出的是l~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4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推测16号元素S最低负化合价为   ,+4价的S元素只与氧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写出11号元素的单质在17号元素的单质中点燃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写1点即可)
【答案】(1)非金属
(2)-2;SO2
(3)有白烟生成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2)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呈现负的化合价,则负化合价的数值由它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时得到电子的数量决定。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写出化学式。
(3)根据表格确定两种物质的名称,再确定实验产物和实验现象。
【解答】(1)14号元素为Si,名字为硅,不含金子旁,为非金属元素;
(2)16号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6,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需要得到2个电子,因此最低化合价为-2。设化学式为S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x+(-2)y=0,解得:x:y=1:2,则化学式为:SO2。
(3)11号元素为Na,17号元素为Cl,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现象为:有白烟生成。
22.(2022八下·长兴月考)下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白酒、红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驾车 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醉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1)乙醇(C2H5OH)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C:H:O=   。
(2)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属于    驾车。
【答案】(1)2:6:1
(2)醉酒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将其与判断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5OH)可知,乙醇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C:H:O=2:6:1;
(2)每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大于80mg/100毫升,应该为醉酒驾车。
23.(2022八下·南浔期末)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 α粒子带正电荷) ,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答案】(1)正电荷
(2)A
(3)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属箔后运动方向不变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2)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知识判断;
(3)α离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则α离子会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根据甲图可知,只有少数α离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而大多数都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原子核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绝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 α粒子带正电荷) ,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属箔后运动方向不变。
24.(2022八下·嘉兴月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5个钾原子:   ;2个氮气分子:   ;
3个氯离子:   ;硫酸亚铁:   。
【答案】5K;2N2;3Cl-;FeS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性和电荷量,最后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根据物质名称确定分子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1)5个钾原子写作:5K;
(2)氮气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写作N2,在前面写2表示两个氮分子,即2N2;
(3)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Cl-,在前面写3表示3个氯离子,即 3Cl- ;
(4)硫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写作: FeSO4 。
25.(2022八下·柯桥期中)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Rn-离子,则该离子核外有   个电子。该元素还可以和氢元素,氧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H2RO4,则R的化合价为   如果这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答案】m+n;+6;3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Rn-离子是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那么此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m+n。
(2)在化学式 H2RO4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3)这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得到:98=1×2+y+16×4,解得:y=32。
26.(2022八下·诸暨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答案】(1)会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不会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固态碘和气态碘的分子相同,只是分子的间距不同;
(2)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3)分析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分子即可。
【解答】(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其中只有碘原子,没有碘分子,因此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会变蓝色。
27.(2022八下·金华期中)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元素X的原子获得2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离子的所带电子数均与氖原子相同,由X、Y两元素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具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3)相同质量的 H2O2 和 H2O 中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甲乙两种化合物都是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甲物质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16,乙物质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若甲的化学式为XY2,则乙的化学式为   。
【答案】(1)Al2O3
(2)Na2O
(3)9:17
(4)X2Y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地壳的元素分布情况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确定它们构成物质的名称,写出化学式。
(2)首先根据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推算出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确定元素名称,最后写出构成物质的化学式。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氢元素的质量之比;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氧,二者组成的物质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2)氖原子的质子数为10,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0。那么X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0-2=8,即质子数为8,那么X为O元素。Y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0+1=11,即质子数为11,则Y为Na。X与Y形成的物质为氧化钠,写作:Na2O;
(3)设二者的质量都是m,
则H2O2和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4)甲的化学式为XY2,二者的质量比为:7:16,则X与Y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乙中X与Y元素的质量比为:7:20,
则其中X与Y的原子个数比为:,
则乙的化学式为:X2O5。
三、实验探究题
28.(2020八下·杭州期中)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请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的意义(写出2点即可)。
①   
②   
(2)根据甲烷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运输、贮存甲烷时应注意   。
(3)甲烷爆炸是由于甲烷和氧气(O2)发生反应引起的。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比反应前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了。
【答案】(1)表示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密封、严禁烟火
(3)降低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通过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知道该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可以知道该分子的结构组成。
(2)根据“ 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分析;
(3)比较氧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高低即可。
【解答】(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 CH4 可知:
①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
②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
(2)根据“ 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可知, 在生产、运输、贮存甲烷时应注意密封、严禁烟火 ;
(3)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反应后在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29.(2020八下·杭州期中)(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
(2)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y,若化合价不变,则A、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3
(2)BxAy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首先根据两个化学式推算出A、B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A、B组成化合物时原子的个数之比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5PxO10可知,(+1)×5+(+5)x+(-2)×10=0,解得:x=+3;
(1)根据NaxA 得到:(+1)x+A=0,那么A的化合价为-x;根据 BCly得到:B+(-1)y=0,那么B的化合价为+y。设A、B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mAn,B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my+(-x)n=0,则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m:n=x:y,因此化学式为BxAy。
30.(2019八下·丽水期末)为纪念门捷列夫制作的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我们对它们进行研究:
(1)第17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或“失”);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1)非金属;得
(2)A;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那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如果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那么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按照最外层电子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次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按照电子层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一个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周期表可知,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由于不含金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器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状态;
(2)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A正确,B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四、解答题
31.(2022八下·诸暨期中)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 ,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1:1
(2)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中钠、氯和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
(2)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
32.(2022八下·南浔期末)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回答:
(1)硝酸铵属于   (选填“氮肥”或“磷肥”或“钾肥”);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
(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1)氮肥
(2)175g
(3)设硝酸铵的质量为x,

解得:x=160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为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素的叫复合肥。
(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氮元素质量相等,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H4NO3 可知,硝酸铵富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治疗新冠患者用到的中医药“金银花”,成效明显。中医药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式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 中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18
(2)4: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得到:12×16+1×x+16×9=354,解得:x=18;
(2)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可知,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4:3。
3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xZn,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5,则:
(1)葡萄糖酸锌分子的化学式中x=    。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若某病人每天需补充6.5 mg的锌元素,则他每天需口服含10%葡萄糖酸锌的口服液   g
【答案】(1)14
(2)14.3%
(3)0.45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分数= ;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质量×10%×锌的质量分数=补充锌元素的质量,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55,则:12×12+1×22+16x+65=455,解得:x=14。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设每天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质量为x,

解得:x=0.455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