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9 10:14:0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   。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3.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4.文学常识填空。
《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   》和《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
5.作者尾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哪四件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完成下表。
事情 品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二、综合题性学习
6.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三、现代文阅读
7.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一民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柳,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哥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读第①段画线句,根据上下文,请用藤野先生的口吻补充他想说的活,并分析为何他“竟没有说”。
(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 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 阅读《藤野先生》有关选段,完成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掌故
(2)匿名
(3)凄然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故”易错写成“固”(2)“匿”易错写成“逆”。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故事情节”错。
故答案为:C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答案】B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标致”是褒词贬用,B中“聪明”在这里用作贬义。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知识点】藤野先生;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一书。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答案】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知识点】藤野先生;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第一件事: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品质: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第二件事: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品质: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第三件事: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品质: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第四件事: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品质: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6.【答案】(1)D
(2)③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1)注意: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显然脱离了“走近鲁迅”这个主题。(2)注意: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而③这一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所以不符合“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要求。
故答案为:(1)D;(2)③
【点评】语言综合运用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给活动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审读图表等。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和生存环境,多一些参与,多一些体验和感悟。
7.【答案】(1)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
(2)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4)“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知识点】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竟没有说”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8.【答案】(1)“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2)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3)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4)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5)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知识点】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因为作者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到“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经过“水户”想起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日本职员的“操心”和下文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相比较。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3)本题考查对词句表达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理解“大概”在句中的意思。(4)本题考查对人物思想品质的概括。藤野先生关心解剖实习,探求中国女人裹脚的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表现他的热情诚恳和求实精神。(5)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作者写人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主要特征,选取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   。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答案】(1)掌故
(2)匿名
(3)凄然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故”易错写成“固”(2)“匿”易错写成“逆”。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故事情节”错。
故答案为:C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答案】B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标致”是褒词贬用,B中“聪明”在这里用作贬义。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文学常识填空。
《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   》和《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知识点】藤野先生;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一书。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作者尾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哪四件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完成下表。
事情 品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答案】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知识点】藤野先生;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第一件事: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品质: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第二件事: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品质: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第三件事: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品质: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第四件事: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品质: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题性学习
6.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答案】(1)D
(2)③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1)注意: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显然脱离了“走近鲁迅”这个主题。(2)注意: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而③这一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所以不符合“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要求。
故答案为:(1)D;(2)③
【点评】语言综合运用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给活动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审读图表等。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和生存环境,多一些参与,多一些体验和感悟。
三、现代文阅读
7.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一民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柳,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哥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读第①段画线句,根据上下文,请用藤野先生的口吻补充他想说的活,并分析为何他“竟没有说”。
(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 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
(2)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4)“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知识点】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竟没有说”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8. 阅读《藤野先生》有关选段,完成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2)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3)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4)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5)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知识点】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因为作者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到“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经过“水户”想起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日本职员的“操心”和下文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相比较。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3)本题考查对词句表达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理解“大概”在句中的意思。(4)本题考查对人物思想品质的概括。藤野先生关心解剖实习,探求中国女人裹脚的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表现他的热情诚恳和求实精神。(5)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作者写人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主要特征,选取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