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动物》单元 2.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动物》 课题 2.校园里的动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探究实践 1.学生能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校园动物的知识和经验判断。 2.学生能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观察所得。 态度责任 1.学生能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学生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校园小动物卡片、空白卡片。
学生:棉签、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校园小动物卡片、空白卡片] 1.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播放ppt)它们会在我们校园里出现吗? 我们的校园里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预设:学生会不分季节性和环境差别,举例一些在现阶段本校园中无法找到的小动物,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2.板书或贴画小动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小动物卡片或用简笔画形式画出学生举例的小动物,以便在实地观察后进行验证。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来科学地寻找和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地寻访(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4根棉签、2个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校园里这么多的小动物,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并观察呢? 这个环节可以分成先后四个层次来进行讨论,为下面的探究环节做好准备。 (1)用什么方法观察? 比如“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如何记录”“一些难以接近的小动物如何观察”等。 (2)用什么工具观察? 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本插图予以提示,并引导和强调使用适当工具(放大镜)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去哪里观察? 大树上、草丛中、花坛里、石块下……确定观察的场所,能让一年级学生在观察时直奔现场,从而避免随便看看,结果什么小动物也看不到。 (4)如何保证安全? 其一是观察者自身的安全(危险的场所和危险的动物)。 其二是要保障小动物的安全(珍视生命和保护环境)。 方法一:可以让学生以小动物的口吻来说一说。比如: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方法二:可以从提供的工具——棉签进行展开,用柔软的物体去触碰小动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发到棉签、放大镜等工具,拿上笔和空白卡片列队出发,提高观察活动的正规感,像科学家那样去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三、研讨:寻访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学生已经画好的小动物卡片] 1.教师张贴班级记录表,学生将自己画的动物卡片贴到场景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2.提问:你们组找到了哪些动物?分别是在哪里找到的?它们在做什么? 把研讨的第一个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连起来回答和交流,注意句式的表达。 3.我们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小动物?(统计指向校园动物的多样性。) 4.举例一种小动物,提问:你觉得这种小动物有可能还会在校园的什么地方生活着 (让学生初步感知校园同种小动物数量的多少和基本的生活环境。) 5.哪些预测的小动物果然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没有找到,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对于季节性、生活环境、观察方法等方面的反思。)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拓展:兴趣延伸(预设3分钟) 1.关于这些校园小动物,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结。
五、练一练 2.校园里的动物 一、选择题 1.寻找校园的动物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静悄悄地观察 B.要大声喊叫 C.用脚踩住小动物 D.可以破坏绿化 2.校园里的动物中,喜欢生活在泥土里的是( )。 A.B.C.D. 3.在寻访小动物时,如果翻动落叶堆,我们需要( )。 A.用小木棍轻轻翻 B.用手直接翻 C.用嘴吹开 D.用电风扇吹 4.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 A.肉 B.饼干 C.蔬菜 D.树皮 5.下面动物中的( )不会生活在校园里。 A.B.C.D. 二、判断题 1.在观察动物时,我们要注意不要伤害它们,不损坏它们的家。( ) 2.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必须要把小动物抓在手上才行。 ( ) 3.小组合作观察动物时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 ) 4.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 ) 5.我们在观察时应安静,尽量不打扰小动物。( )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D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校园里的动物
八、课堂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教材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备受关注的大型动物转移到了比较熟知的小动物。本课就是引导学生把探究的目光聚焦到学校和身边的动物上,主要通过寻访活动了解校园里有哪些小动物,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体会小动物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适应性。本课有以下活动; 1.到校园里寻找动物 2.分享寻访发现 二、活动材料 材料:棉签、放大镜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到校园寻访小动物 活动材料:棉签、放大镜 活动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外出要注意的事项 2.分享注意事项 3.分发活动材料 4.排队到校园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孩子们很兴奋,会为发现一只小动物而高兴,也会运用放大镜去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及运动特征,更会把自己的观察用简图的方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实现教学目标。 2.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走进校园寻找植物的叶,再次走进校园,学生已经明白要注意的事项。 3.活动前老师还是要先到校园踩点,确定好位置,既能让学生活动的开,找到动物;又能让学生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4.活动前强调要爱护小动物。有的班级虽然反复强调要爱护小动物,但还是有同学反复告状:XXX在踩蚂蚁、XXX又去伤害小动物了。后面的班级中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把他带在身边,以免去影响小组活动。 5.活动前,把活动二要求分享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回教室后要分享的内容。 活动二:分享寻访到的小动物 活动目的:学生简洁、有条理的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 活动方法:用“我找到了几种动物,有……;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它在……”这样的句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动物。 活动反思: 1.老师给出分享的句式,学生大多能根据给出的句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2.分享过程中,只用老师给出的句式比较单一,可以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其余同学猜测他找到了几种动物;也可以根据他的简图猜测找到的是什么动物,这样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