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动物》单元 3.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动物》 课题 3.观察一种动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科学思维 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探究实践 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3.学生通过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发现蜗牛身上各结构的作用。 态度责任 1.学生对观察研究小动物表现出积极的探究兴趣,学生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2.学生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蜗牛的形态结构,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学生能细致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生在经历蜗牛的观察和描述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揭示课题,强调观察环境(预设2分钟)钟) 1.我们已经知道在校园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让我们选择一种来仔细观察。 2.揭示课题:观察一种动物(板书)。 3.出示蜗牛的图片,今天我们要像研究人员一样观察蜗牛。 提问:研究人员会怎么观察呢?(预设:安静观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二、探索: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应激反应和运动,并将蜗牛画下来(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活动手册] 1.布置任务:每个小组观察一只蜗牛,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并将蜗牛画下来。 2.每组小组长领取蜗牛(可以利用实验室培养皿放置蜗牛),开始观察。 3.在观察活动中,根据小组观察情况,分发放大镜(每人1个),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画图。 4.分发棉签,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5.分发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三、研讨:蜗牛的身体特点和爬行本领(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2张学生的画,分析研讨比较,概括蜗牛的身体结构,完成班级记录表。 小结:蜗牛的身上长有壳、触角(2对)、眼睛(2只)、口、腹足等。 2.研讨蜗牛身体上的各个结构发挥了什么作用(主要交流蜗牛的运动本领)。 小结:蜗牛的壳有保护作用,当棉签触碰蜗牛,蜗牛会缩进壳里;蜗牛的触角(眼睛)在爬行时总是挥来挥去,像是在探路;将蜗牛放在菜叶上时,蜗牛时而会用口啃食菜叶;蜗牛可以在多种物体上爬行,本领之强与腹足的特征密切相关。(初步感受蜗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拓展:蜗牛能听到声音吗?观察与蜗牛相似的动物(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蜗牛、学生活动手册] 1.大家发现了很多蜗牛的结构特征,似乎没有观察到蜗牛的耳朵。 提问:蜗牛能听到声音吗? 2.在蜗牛周围发出一定的声音,观察蜗牛的反应。 小结:蜗牛能感受到声音(蜗牛没有听觉神经,但能通过感受振动来判断声音)。 3.出示蛞蝓、蛤蜊、螺的图片。 提问: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观察的蜗牛有什么相似之处?(预设:它们的身体都是软软的) 4.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了这些小动物,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观察。
五、练一练 3.观察一种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蚂蚁,画得比较准确的是( )。 A. B. C.D. 2.蜗牛身体的特点是( )。 A.长着触角、腹足和较硬的壳 B.长着两个小耳朵 C.有许多腿 D.可以离开壳生活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 )。 A.自己养着玩 B.把它放回大自然 C.随处丢弃 D.放入垃圾筒 4.( )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A.鲨鱼 B.狮子 C.蜗牛 D.狗 5.蜗牛能牢牢地抓住小棒爬行,是因为( )。 A.身体柔软,有黏液 B.身体轻 C.有爪子 D.背上有壳 6.蜗牛的( )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A.腹足 B.眼睛 C.触角 D.壳 7.下列动物中,( )是靠腹足运动的。 A.B.C.D. 8.蚂蚁依靠( )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D.足 9.观察完蜗牛的活动后,我们要( )。 A.把蜗牛埋掉 B.送蜗牛回家 C.放在实验室不管 D.扔掉蜗牛到垃圾筒中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 )对触角。 A.4 B.3 C.2 D.1 11.下面有鳃的动物是( )。 A.B.C.D. 二、判断题 1.蜜蜂可以传粉,有利于植物果实的形成。( ) 2.在观察动物时,我们不要伤害它们,不损坏它们的家。( ) 3.蜗牛喜欢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 4.蜗牛有一对触角。( ) 5.校园里小动物的脚都是有6个。(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A 6.A 7.A 8.B 9.B 10.C 11.B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班级记录表)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结合我们的地理特征,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观察蜗牛。本课有以下活动: 1.观察蜗牛的身体 2.观察蜗牛的反应 3.观察蜗牛的运动 二、活动材料 材料:塑料片、棉线、木棍、放大镜、棉签、白纸 自备材料:蜗牛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活动材料:蜗牛、白纸、放大镜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知道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点,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作用? 活动方法:将蜗牛取出饲养盒放在白纸上,学生先用肉眼观察蜗牛的身体,接着用放大镜观察,把观察到的蜗牛特征用简图记录下来,然后分享。 活动反思: 1.我想说这一课是学生最喜欢、老师最难组织的一课。当学生把蜗牛拿出来的一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可以看出对小动物的喜欢。 2.在观察前,可以收集前概念,请学生把印象中的蜗牛画在黑板上,为后续的观察做好铺垫。 3.观察前,提醒学生可以用手去触摸它,找到它身体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观察的蜗牛有的是在大自然抓的,也有的是在网上买的白玉蜗牛,在观察蜗牛身体时,有一位学生的白玉蜗牛从上课到下课都没有“出过家门”,课前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几只蜗牛,方便学生观察。 5.我觉得在观察蜗牛的身上长有什么时,用记录单做统计,可能更清晰直观。 活动二:观察蜗牛的反应 活动材料:蜗牛、棉签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蜗牛遇到危险会做出反应 活动方法:学生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它有什么反应。 活动反思:前面的班级我在学生观察了一会再分发棉签,发现这样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后面的班级就将棉签和放大镜一起给了,这样学生在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时,也可以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它的反应。 活动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活动材料:塑料片、棉线、木棍、蜗牛 活动目的:发现蜗牛能在很多物体上运动,能说出在不同物体上腹足的运动方式。 活动方法:将蜗牛放在棉线、塑料片、纸片、木棍上爬行,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反思: 1.分享时,学生大都能说到蜗牛爬行过后,会留下痕迹。 2.学生也会将塑料片倒过来观察蜗牛的爬行,能发现蜗牛会用它的足紧贴在物体上运动。他们不会说腹部肌肉做波状蠕动,但能说到伸缩运动!在说到在棉线、小棍子的运动时,能说到腹足裹棉线爬行,速度很慢。 3.活动前,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蜗牛的安全,别让蜗牛摔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