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08:21: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关于青藏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资源丰富 B.植被主要是森林 C.全部为外流区 D.是我国的主要的农耕区
【答案】A
【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丰富,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降水少,植被主要为高寒草甸,是我国重要的高寒畜牧区,而非农耕区,BD错。青藏高原西北部存在内流区,C错。故选A。
2.(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临海,交通便利
【答案】C
【详解】东部经济带主要属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丘陵,地势起伏较小。同时,靠近海洋,交通便利,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整体而言,东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并不丰富,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3.(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气候地形 B.地形植被 C.植被气候 D.土壤气候
【答案】A
【详解】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根据我国各地气候和地形的差异,我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所以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气候地形,A正确。植被、土壤等均不是最基本的因素,BCD错。故选A。
4.(2018·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D.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C
【详解】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ABD说法很正确,C说法错误。故选C。
5.(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辽宁、江苏、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重庆、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答案】A
【详解】20世纪80年代, 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带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带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西部经济带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自治区。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 )
A.与1月1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 B.与15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C.成为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C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不是10℃等温线,A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与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不是1500mm年等降水量线,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因此秦岭—淮河一线为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C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C。
7.(2022·新疆·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高原多、平地少 B.多平原、少山地 C.多高原和盆地 D.山河南北延伸,相间分布
【答案】D
【详解】中南半岛地势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其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势犹如掌状,B、C错误,D正确。其次,其地势久经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印度马来地块亦有隆起和断裂现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A错误。故选D。
(2022·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和“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B.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
C.河流受地形影响较小,多短小河流 D.地势总体特征是中部低,四周高
9.由图中信息可知,亚洲东部河流大多注入(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答案】8.A 9.A
【解析】8.亚洲大致位于11°S到80°N,26°E到170°E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A对;包围亚洲的不包括大西洋,B错;亚洲面积广大,河流源远流长,C错;亚洲中部多高山高原,四周多平原低地,地势总体中部高四周低,D错。故选A。
9.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部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A对,B、C、D错。故选A。
【点睛】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亚洲地形十分复杂,在各大洲中不仅地势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异变化明显,既有庞大高耸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广阔而平坦的低地。亚洲气候也十分复杂,不仅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而且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多样。亚洲不仅长河众多,而且内陆流域面积广大,同时河流、湖泊的类型齐全。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10.(2022·浙江·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答案】D
【详解】注意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南方地区早期开发较差,随着人口南迁,推动了本地区的发展,A正确;早期生产力水平较差,稠密的水系阻碍人们沟通,后随着船的使用,河流由阻碍变为发展水运的条件,B、C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耕地面积逐渐减小,粮食的对外供给量已经逐渐减小,粮仓的地位逐渐下降,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11.(2022·河北·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二阶段练习)读西藏产业结构变化表,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模式,符合该发展模式的做法是( )
时间 三次产业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
2011年
A.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B.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限制加工业的发展
C.大力扶持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
D.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答案】C
【详解】西藏海拔高,热量不足、生态脆弱,耕地资源有限,发展经济不宜依赖第一产业,A错误;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不利于环境保护,并且限制加工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B错误;西藏主要是河谷农业,河谷地区耕地有限,盲目退耕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D错误;当地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投资小、效益高,利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符合当地“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模式,C正确。故选C。
(2022·河南开封·高一阶段练习)某年春节,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了独有的“福”字,并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福”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①至④“福”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 )
A.藏、鲁、桂、蜀 B.内蒙古、新、滇、蜀
C.藏、新、粤、陇 D.内蒙古、鲁、闽、桂
13.下列诗词所描述景观与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
①——山高稀草遍牛羊,河畔青稞黄花香
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④——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2.B 13.C
【解析】12.图①显示的是一个蒙古包形态,推断①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是内蒙古,A、C错;图②显示有载歌载舞的姑娘、高山、葡萄等形态,推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是新;图③融入了傣族孔雀舞的舞姿,推断是云南,简称是滇;图④显示由竹子和熊猫的元素,推断是四川,简称蜀或川,B对,D错。故选B。
13.山高稀草遍牛羊,河畔青稞黄花香——西藏自治区,而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①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对;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云南,③是云南,③对;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广西,而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错。②③对,故选C。
【点睛】蒙古包是反应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性建筑。
(2022·湖北·麻城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河流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松花江 D.钱塘江
15.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B.甜菜 C.茶叶 D.甘蔗
【答案】14.C 15.B
【解析】14.从河流的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可以看出,该河有两个汛期,分别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大气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应该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小麦是粮食作物,不符合题干要求,A错误;该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等,B正确;茶叶和甘蔗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东北属于温带,不适合栽培。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受其影响,河流形成夏汛。但是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河流除了雨水补给之外,还受到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所以夏季气温增高后,冰川融化,进入汛期。
二、综合题
16.(2022·江西·武宁尚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____、南亚、欧洲西部和____。请分别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类型三方面分析以上三个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____
(2)从图中看出,①处和②处人口稀少,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选择填空)。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3)图中a地区居民以____人种为主;b地区的居民多信仰____教,该地区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
(4)图中a、b、c三个地区中,属于发达地区的是____。
【答案】(1) 东亚 北美洲东部 从纬度位置看,属于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属于沿海地区;从地形类型看,属于平原地形。
(2)A
(3) 黄色 基督教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4)b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种分布、人口问题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上,人口稠密。由图可看出,以上三地区位于10°N-50°N,属于中低纬度;都位于离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地形类型看,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东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区主要是海拔500米以下地区,多为平原地形。
(2)①为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②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均不适宜人类生存,该两处人口稀少,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因素。
(3)a为东亚,以黄色人种为主,b为欧洲西部,居民多信仰基督教,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受社会福利、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
(4)a为东亚,属于发展中地区;b为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地区;c为非洲南部,属于发展中地区。
17.(2021·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并读下面“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环境差异比较表”,
地理区域 气候类型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长江三角洲 ① 平原,水稻土。水田分散,人多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松江平原 ② 平原,黑土。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较多 石油资源丰富
(1)在表格中填写两个区域的气候类型。①____气候,②____气候,
(2)在列各项中,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多项选择,填字母)A.都属于平原地形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3)两个区域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比较:
①长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农业,主要种植____等农作物,作物熟制为____。
②松嫩平原为旱地农业,主要种植植____等农作物,作物熟制为____。
【答案】(1)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2)ABD
(3)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到三熟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解析】(1)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两地都处于东部季风区。
(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所以两个地区都位于平原,A正确;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长江三角洲是水稻土,松嫩平原是黑土,土壤都比较肥沃,BD正确;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处,而松嫩平原位于嫩江流域,但不位于入海口处,C错。故选ABD。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气候类型)不同。长江三角洲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水稻生长,农业生产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到三熟。松嫩平原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主要是旱地,热量能够满足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农作物受水热条件限制。松嫩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春小麦,长江三角洲是水稻。松嫩平原经济作是甜菜、大豆,长江三角洲是油菜。耕作制度受纬度因素影响。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到三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18.(2021·甘肃·庆阳第六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图2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
(2)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1)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多于苏北;苏南二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
(2)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但水旱灾害多。
【分析】本题组以我国江苏所处地理位置和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经济差异对比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考查特征描述和农业区位条件,突出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图中信息可知∶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苏北;苏南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
(2)评价类题目应注意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因素。苏北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19.(2022·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50多年前,这里“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古道种植泡桐防护林,基本根治了兰考地区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如今,通过持续绿化造林和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考县泡桐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左图为兰考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兰考县泡桐景观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冬春白茫茫”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2)简述泡桐防护林对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的作用。
(3)为促进泡桐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量大;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土壤中的盐分随着地下毛细管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积聚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2)可以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碱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3)发展泡桐加工业,延长泡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研发泡桐新产品;加强兰考泡桐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泡桐市场;采用互联网等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省兰考县的区域地理环境和兰考县泡桐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兰考县“冬春白茫茫”这一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泡桐防护林的生态环境作用、泡桐相关产业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地理素养。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河南省兰考县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冬春白茫茫”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结合夏秋水汪汪,说明当地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春季水分蒸发时,土壤中的盐分随着地下毛细管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集聚于土壤表层,进而造成土地盐碱化,盐分析出,地表土壤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
(2)当地旱涝、风沙和盐碱灾害严重。种植泡桐防护林,持续绿化造林,推广“农桐间作”模式,可以起到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泡桐生长迅速,枝叶茂密,遮光庇荫,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碱化;植被可以在雨季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而缓解当地的风沙、水涝和盐碱问题。
(3)结合材料可知泡桐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因此结合其特性可以发展泡桐加工业,延长泡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结合泡桐特性研发泡桐新产品;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提高价值利润,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其知名度,积极开拓泡桐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采用互联网等网上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加大泡桐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等。
【点睛】
20.(2021·吉林·白山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A代表_____(洲),B代表____(洲),C代表______(岛),D代表____(海域)。
(2)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_,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亚洲 非洲 苏门答腊岛 波斯湾 ② ① ③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示的海陆分布判断,①表示土耳其海峡;②表示直布罗陀海峡;③表示马六甲海峡;④表示霍尔木兹海峡。A位于土耳其海峡的东南部,判断为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B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部为非洲;C位于马六甲海峡南部为苏门答腊岛;D位于波斯湾东北部,为伊朗。
(2)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是直布罗陀海峡,对应②;土耳其海峡跨亚欧两洲,同位于土耳其,对应①;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是马六甲海峡,对应③。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利用图示的海陆轮廓判断海峡和运河,并结合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进行作答,平时要注意经常翻看地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关于青藏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资源丰富 B.植被主要是森林 C.全部为外流区 D.是我国的主要的农耕区
2.(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临海,交通便利
3.(2022·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气候地形 B.地形植被 C.植被气候 D.土壤气候
4.(2018·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D.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5.(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辽宁、江苏、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重庆、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6.(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 )
A.与1月1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 B.与15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C.成为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7.(2022·新疆·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高原多、平地少 B.多平原、少山地 C.多高原和盆地 D.山河南北延伸,相间分布
(2022·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和“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B.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
C.河流受地形影响较小,多短小河流 D.地势总体特征是中部低,四周高
9.由图中信息可知,亚洲东部河流大多注入(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10.(2022·浙江·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11.(2022·河北·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二阶段练习)读西藏产业结构变化表,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模式,符合该发展模式的做法是( )
时间 三次产业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
2011年
A.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B.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限制加工业的发展
C.大力扶持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
D.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2022·河南开封·高一阶段练习)某年春节,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了独有的“福”字,并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福”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①至④“福”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 )
A.藏、鲁、桂、蜀 B.内蒙古、新、滇、蜀
C.藏、新、粤、陇 D.内蒙古、鲁、闽、桂
13.下列诗词所描述景观与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
①——山高稀草遍牛羊,河畔青稞黄花香
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④——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2·湖北·麻城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河流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松花江 D.钱塘江
15.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B.甜菜 C.茶叶 D.甘蔗
二、综合题
16.(2022·江西·武宁尚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____、南亚、欧洲西部和____。请分别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类型三方面分析以上三个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____
(2)从图中看出,①处和②处人口稀少,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选择填空)。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3)图中a地区居民以____人种为主;b地区的居民多信仰____教,该地区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
(4)图中a、b、c三个地区中,属于发达地区的是____。
17.(2021·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并读下面“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环境差异比较表”,
地理区域 气候类型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长江三角洲 ① 平原,水稻土。水田分散,人多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松江平原 ② 平原,黑土。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较多 石油资源丰富
(1)在表格中填写两个区域的气候类型。①____气候,②____气候,
(2)在列各项中,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多项选择,填字母)A.都属于平原地形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3)两个区域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比较:
①长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农业,主要种植____等农作物,作物熟制为____。
②松嫩平原为旱地农业,主要种植植____等农作物,作物熟制为____。
18.(2021·甘肃·庆阳第六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图2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
(2)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9.(2022·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50多年前,这里“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古道种植泡桐防护林,基本根治了兰考地区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如今,通过持续绿化造林和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考县泡桐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左图为兰考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兰考县泡桐景观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冬春白茫茫”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2)简述泡桐防护林对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的作用。
(3)为促进泡桐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021·吉林·白山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A代表_____(洲),B代表____(洲),C代表______(岛),D代表____(海域)。
(2)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_,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峡图中序号是_____。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