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认识区域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8·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洞庭湖平原 ⑥山西省汾阳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 D.①⑤⑥
2.(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2022·新疆·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欧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为北冰洋 B.②为地中海 C.③处于亚洲 D.④为大不列颠岛
4.字母A、B、C、D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5.(2022·辽宁·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有关雄安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没有明确的范围,难以度量
B.区域没有从属关系
C.原三县自然特征差异明显
D.区域之间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
6.(2021·甘肃·兰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与华北平原相比,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2021·河南·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
8.“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民族风格 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
9.(2021·河南·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10.(2021·贵州·六盘水红桥学校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③图示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c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广东茂名·高三阶段练习)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员往来、信息交流等愈加密切,加强芜湖、马鞍山两市间轨道交通衔接,对于推进芜马同城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左图示意芜马同城发展规划,下右图为芜湖城市轨道交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芜湖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可( )
A.直接提升生活水平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缓解市内货运压力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2.芜马同城化,将使两市( )
A.产业结构趋同 B.对外联系减弱
C.产业转出频繁 D.交通地位提升
(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分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广人稀
C.技术先进 D.能源丰富
14.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
15.(2021·辽宁·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km,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描述A区域的是_______。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C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__(地形区)。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5)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地区(填字母)。
(6)俗语说,“南方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为主。
17.(2022·甘肃河西成功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许多河段都多凌汛,请说明凌汛发生的条件。
(2)说出图中A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其走向。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说出其名称,并说明其农业生产限制性条件及产生的原因。
(4)图中①和②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说明其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5)②地主要的农产品有哪些?
(6)我国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邻的国家名称分别是什么?
(7)说出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18.(2022·河南洛阳·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一些原则,例如选择坐北朝南方向、房址选于河流凸岸等。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农业生产、居住安全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河流凸岸的原因。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修建的地理原因。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19.(2022·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峨眉二中的小沈同学,对西亚地区国家颇有研究,下面是小蒋同学绘制的西亚某国地图并命制了以下试题,以供本次考试使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图。
材料二∶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
材料三∶为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18.8 19.6 22.6 26.4 30.4 32.3 33.8 34.0 32.2 28.8 24.5 20.8
平均降水量(mm) 7.0 21.2 14.5 6.1 1.3 0 微量 1.5 0 微量 0.3 5.2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马斯达尔使用的能源应该是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什么____
(2)根据材料判断,参观马斯达尔这座“零排放”城市,____季去最好,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
20.(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左图);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
(1)据右图,描述图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3)结合“蓉欧快铁”的运行,说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沿线各国及我国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认识区域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8·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洞庭湖平原 ⑥山西省汾阳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 D.①⑤⑥
【答案】C
【详解】区域有一定的界线,自然要素的变化具有过渡性,因此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洞庭湖平原是自然区域,一般没有明确界线,②、③、④、⑤不符合题意;行政区、山西省汾阳市是人为划分的行政区,有明确界线,①、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2022·陕西·渭南市三贤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季风区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雨热同期;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冰川纵横不是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新疆·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欧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为北冰洋 B.②为地中海 C.③处于亚洲 D.④为大不列颠岛
4.字母A、B、C、D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答案】3.B 4.C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大西洋,A错误;②为地中海,B正确;③是非洲,C错误;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D错误。故选B。
4.读图可知,A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ABD排除;B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阿尔卑斯山所在地,为高原山地气候;D位于欧洲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故选C。
【点睛】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由南向北分别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由沿海到内陆的气候呈现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演变。
5.(2022·辽宁·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有关雄安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没有明确的范围,难以度量
B.区域没有从属关系
C.原三县自然特征差异明显
D.区域之间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D
【详解】雄安新区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而划分,因此区域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可以度量其范围,A错误、D正确;雄安新区是一个行政区域,隶属河北省,因此区域有从属关系,B错误;原三县均位于华北平原,且距离相近,因此自然特征差异不太明显,相似性强,C错误。故选D。
6.(2021·甘肃·兰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与华北平原相比,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答案】A
【详解】与华北平原相比,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云雨少,对太阳辐射阻挡少,所以太阳辐射强,A正确;西北地区纬度和海拔比华北平原高,热量不充足,B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不丰富,C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2021·河南·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
8.“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民族风格 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7.D 8.A
【分析】7.根据材料,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是为了开发新的耕地,而绿洲中心已经是耕地,A错;山前荒漠可以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有些耕地已经分布在山前荒漠了,不属于新开发的耕地,B错误;矿山地区在开发早期主要是开矿,而不是开垦耕地,C错;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是长期驻守在戈壁沙漠边缘新疆兵团建造的地窝子,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和屯垦戍边的见证。D正确;故选D。
8.“地窝子”冬暖夏凉,具有御寒功能,而且可以抵御新疆的风沙,这是最主要的功能,A正确。“地窝子”为后来兵团入新疆才有的,不属于民族风格,B错;节省建筑材料是目的,不是功能,C错;要开挖,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D错。故选A。
【点睛】新疆地区,耕地大多分布在绿洲地区,山前位置水源较充足,土层深厚,耕地可以扩展分布到绿洲与山前荒漠的交界处,而材料中提到“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因此新开发的耕地应该向绿洲、山前荒漠的更外围地区,即新开发耕地主要分布在戈壁地区。
9.(2021·河南·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答案】D
【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耕地面积逐渐减小,粮食的对外供给量已经逐渐减小,粮仓的地位逐渐下降,D说法错误。南方地区早期开发较差,随着人口南迁,推动了本地区的发展,A说法正确。早期生产力水平较差,稠密的水系阻碍人们沟通,后随着船的使用,河流由阻碍变为发展水运的条件,B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0.(2021·贵州·六盘水红桥学校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③图示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c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分析】本小题以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图为载体,主要考查我国西部省区的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要求对我国西部各省区区域特征综合分析和突出区域特征进行掌握。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地是新疆,b地是青海省,c地是四川省,d地是西藏,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①错误;b省区受沙尘暴危害较轻,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②错误;图示省区除四川省外大部分省区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草场广布;我国西部省区大多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域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③正确;c省是四川省,该省有成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地理特征是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海洋水汽不容易到达,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气候影响,自然景观表现出干旱的特征。重要牧业区和灌溉农业区,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
(2022·广东茂名·高三阶段练习)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员往来、信息交流等愈加密切,加强芜湖、马鞍山两市间轨道交通衔接,对于推进芜马同城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左图示意芜马同城发展规划,下右图为芜湖城市轨道交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芜湖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可( )
A.直接提升生活水平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缓解市内货运压力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2.芜马同城化,将使两市( )
A.产业结构趋同 B.对外联系减弱
C.产业转出频繁 D.交通地位提升
【答案】11.D 12.D
【解析】11.芜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带动水泥、轧钢、钢轨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消费,不能直接提升生活水平,A错误。城市服务范围是由城市等级决定的,B错误。城市轨道交通是客运,不能缓解市内货运压力,C错误。芜湖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2.芜马同城化可实现两市的产业互补,A项错误。芜马同城化可使区域综合实力增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投资,C项错误。芜马同城化使两市作为一个整体,更便于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故交通地位提升,B项错误,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点睛】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分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广人稀
C.技术先进 D.能源丰富
14.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3.D 14.C
【解析】13.甲省为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十分丰富,D正确;相比于其传统能源而言,光照条件一般,技术也并不先进,AC错;山西省并非地广人稀,B错。故选D。
14.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间合作,可有效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先天差异,C正确;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产业环境等,A错误;鼓励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会进一步抑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B错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差异,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特点可总结为:广(分布范围广)、大(储量大)、全(煤种全)、优(品质优)、好(开采条件好)。
15.(2021·辽宁·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km,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答案】A
【详解】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的差异,有利于经济互补,A正确;交通规则的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社会福利的差异不利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B、C、D错。故选A。
【点睛】厄勒海峡大桥,也称欧尔松大桥,连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哥本哈根市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是20世纪较繁忙的水道之一.这一海上走廊的建成将欧洲大陆的中部和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连成一体,从而把整个欧洲连接起来。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描述A区域的是_______。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C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__(地形区)。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5)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地区(填字母)。
(6)俗语说,“南方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为主。
【答案】(1)B
(2)东北平原
(3)秦岭
(4)0
(5)B
(6)水稻
【分析】本题以中国地理分区图为材料,涉及中国地理四大分区特征、四大分区界线、四大区域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到A区域为西北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A错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西北地区,B正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C错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地区,D错误。故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到C区域为北方地区。黑土地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3)北方地区(C)与南方地区(D)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5)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属于B地区。
(6)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17.(2022·甘肃河西成功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许多河段都多凌汛,请说明凌汛发生的条件。
(2)说出图中A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其走向。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说出其名称,并说明其农业生产限制性条件及产生的原因。
(4)图中①和②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说明其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5)②地主要的农产品有哪些?
(6)我国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邻的国家名称分别是什么?
(7)说出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1)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
(3)①为三江平原,②为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不足;原因是纬度较高。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等。
(5)玉米、春小麦
(6)俄罗斯;朝鲜
(7)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简图为材料,涉及东北地区的河流、地形、农业、邻国、气候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图中A山脉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根据所学可知①为三江平原,②为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率基地。因为纬度高而导致的热量不足,是其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4)①为三江平原和②为松嫩平原都位于东北平原,其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优势:地形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等。
(5)②为松嫩平原,主要的农产品有玉米和春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带”。
(6)我国东北地区北部以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南部以鸭绿江与朝鲜相邻。
(7)我国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明显,呈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18.(2022·河南洛阳·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一些原则,例如选择坐北朝南方向、房址选于河流凸岸等。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农业生产、居住安全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河流凸岸的原因。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修建的地理原因。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答案】(1)农业生产: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土壤。居住安全:凸岸流水以堆积为主,减少流水的侵蚀。
(2)我国多数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光照条件好,利于采光;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3)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利于修建港口。
【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聚落的区位选址为材料,涉及聚落区位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河流凸岸流速较慢,取水方便,利于泥沙沉积,形成土壤,利于农业生产;凸岸天然水面环绕,水患少,利于军事防御,居住安全;凸岸流水侵蚀作用弱,不易发生塌陷等灾害,居住安全。
(2)从气候角度应从采光、取暖、避寒等方面分析;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坐北朝南建筑便于采光;冬季盛行偏北风,坐北朝南修建利于避风,减少冬季风的影响,利于避寒。
(3)凹岸流水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建设房屋容易出现塌陷;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域较深,利于港口的建设,所以一些港口城市在凹岸布局。
19.(2022·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峨眉二中的小沈同学,对西亚地区国家颇有研究,下面是小蒋同学绘制的西亚某国地图并命制了以下试题,以供本次考试使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图。
材料二∶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
材料三∶为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18.8 19.6 22.6 26.4 30.4 32.3 33.8 34.0 32.2 28.8 24.5 20.8
平均降水量(mm) 7.0 21.2 14.5 6.1 1.3 0 微量 1.5 0 微量 0.3 5.2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马斯达尔使用的能源应该是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什么____
(2)根据材料判断,参观马斯达尔这座“零排放”城市,____季去最好,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
【答案】(1) 太阳能 风能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光照强;沿海,风力大
(2) 冬季 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此地太阳高度角低,气温相对凉爽
【分析】本题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背景材料,涉及到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1)由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区其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多晴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位于沿海地区,风力强,风能资源丰富,故马斯达尔使用的能源以太阳能、风能为主。
(2)由于该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低,气温相对较低,气候相对凉爽,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冬季去最合适。
20.(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左图);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
(1)据右图,描述图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3)结合“蓉欧快铁”的运行,说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沿线各国及我国的意义。
【答案】(1)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2)较高纬度地区,冬季多寒潮(强降温、暴风雪),内陆地区多风沙(沙尘暴),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河西走廊及附近易发生地震等灾害。
(3)对沿线各国而言,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为各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各国发展;对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体两翼”、面向全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分析】本题目以“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图中甲区域海拔多在1500m以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等高线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较稀疏,高原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海拔高度相差较大,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2)从图中可知,该铁路线穿行在30°N—60°N,自东向西大致经过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中在季风区穿行于高大山地之间;再结合沿线的自然灾害类型分析即可。较高纬度地区,40°N以北,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地形起伏大,靠近地震带,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3)“蓉欧快铁”的运行对沿线各国而言,有利于改善交通,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为各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体两翼”、面向全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