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13年高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13年高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09 16: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在2011年7月23日中国高铁事故中,两岁半的小女孩伊伊被埋两日后生还被称为生命的奇迹。在被救之前她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是(  )
A.抗利尿激素减少    B.胰岛素增加
C.肾上腺素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
2. [2013·东三省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均为蛋白质 ②均由活细胞产生 ③均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④均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会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3. [2013·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B.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4.[2013·北京东城区]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5.(2013·河南三市调研)如图所示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6.人处于高温环境中,下列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这将通过增加排尿量来增加散热
B.由于温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时身体供能主要靠无氧呼吸
C.因气温过高,将通过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热,调节体温
D.因大量排汗,将丢失水和Na+,这将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炎热环境里的散热量比寒冷时多
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C.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D.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pH,使血浆的pH稳定在一个定值上
8.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9.()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
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
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
10.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21世纪教育网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12.(2013·济南练习)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21世纪教育网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3.如图是与某种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模式图。相继在
1,2,3,4四处刺激神经元。每个刺激都产生一冲动,在哪一位置上刺激,将分别使Ⅱ、Ⅲ肌肉纤维和Ⅰ、Ⅲ肌肉纤维收缩(  )
A.3和1位置      B.4和2位置
C.3,4和1,2位置 D.3,4和神经元位
14.(2013·郑州第一次质检)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的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15.(2012·吉林毕业班摸底)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
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1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下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18.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需经过________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______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________(填字母)和C的分泌。
(4)血糖的三条来源和去路中,最主要的途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___(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________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__物质有关。
(6)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20.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中
⑤结构的部分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的③为________、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②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信息传递的方向为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结构⑤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
(4)静息时,结构⑤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21世纪教育网
必修三 第二章练习答案
1.解析:被掩埋两日,不能进食和饮水,则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生长激素含量不能确定是否增加。
答案:C
2.解析:只有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人体内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内分泌细胞产生,活细胞均可产生酶;酶只有催化作用,而激素只能改变细胞代谢水平以实现调节功能。
答案:D
3.解析: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所以A项错误。
答案:A
4.解析: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因此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答案:D
5.解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活动的调节枢纽,受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如果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⑥是甲状腺激素,⑥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故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答案:D
6.解析:人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尿量减少;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人体的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各种代谢正常进行;大量排汗后,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答案:C
7.解析:寒冷环境,人体热量易散失,为维持体温所以机体才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散热;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pH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C
8.解析:正常人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应全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逐项分析如下:A项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发生肾脏病变;B项糖尿病病人原尿中葡萄糖过多,肾小管不能对其重吸收,使肾小管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影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多;C项糖尿病病人排出了大量水,引起口渴现象,因果关系颠倒;D项胰岛素没有促进肾脏对水分重吸收的作用。
答案:B
9.解析: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手术摘除甲状腺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减弱。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所有的细胞。
答案:B
10.解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参与的中枢不相同,前者只需要脊髓或脑干的中枢参与,后者必须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答案:D
11.解析: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兴奋可向两边传导,但突触结构决定了兴奋不能传递至右侧的神经元,故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12.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到达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答案:C
13.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而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刺激1、2,肌肉Ⅰ、Ⅱ、Ⅲ都收缩刺激3、4只能引起肌肉Ⅱ,Ⅲ收缩,不能引起肌肉Ⅰ收缩。
答案:C
14.解析:在5月份,妇女A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淋巴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错误。
答案:D
15.解析: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
答案:A
16.解析:根据题图箭头方向可知M细胞是记忆细胞,E细胞是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加强免疫效应;人乳头瘤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前和在靶细胞裂解后被释放到体液中,都需要抗体对其发挥作用;只有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抗原。
答案:D
17.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而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产生。细胞C和细胞E中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DNA未变,而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
答案:D
18.解析:由图可知,A、B、C、D四种激素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反馈调节。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肾上腺素的分泌。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B、C(缺一不可)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皮肤立毛肌收缩 反馈调节 (3)胰岛A D (4)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5)几乎全身的细胞
19.解析:图示中,甲为垂体,乙为垂体作用的某腺体,丙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丁为胰岛A细胞,C为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支配其他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 A (2)C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
(3)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负反馈调节 (5)糖蛋白(受体) (6)抗利尿激素
20.解析:图A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其中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间隙、⑤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结构②为突触小泡,其内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静息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答案: (1)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2)神经递质 ③→④→⑤(或③→⑤)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脂质和蛋白质(或磷脂和蛋白质) (4)内负外正
21.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二次免疫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外分泌液中,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结合物吞噬掉。(6)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把其消灭。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血清(或血浆) 相应抗原 吞噬细胞 (6)体液 细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