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3·福州模拟)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生物全部死亡
2.(2012·西安铁路一中模拟)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3.(2012·湖北孝感统考)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21世纪教育网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4.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和含N、P等的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6.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7.下图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8.(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④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10.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21世纪教育网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1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1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13.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1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必修三 第六章练习答案
1.解析:生活污水和含有N、P的工业废水流入海洋,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在淡水中称为水华。发生赤潮的海水中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封闭的海湾内,由于污染物不能稀释,更容易发生赤潮。发生赤潮的水体内有大量的浮游藻类以及分解者,不是生物全部死亡。
答案:D
2.解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措施,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生物资源。
答案:D
3.解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含硫化合物,进而造成酸雨危害,因此A项叙述正确;被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距排污口越近,物种丰富度越低;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含量越多;体细胞克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答案:B
4.解析: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A项正确;被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距排污口越近,分解者作用越旺盛,耗氧越多,水中溶解氧越少,B项错误;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含量越多,D项正确。
答案:B
5.答案:B
6.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故B错误;“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麇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
答案:A
7.解析:该图只列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后常常因无天敌的制约而过度增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8.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答案:A
9.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
答案:D
10.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三个层次进行,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
11.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答案:A
12.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答案:C
13.解析: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就必须进行补充,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田中,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高产、稳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C
14.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