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10 10: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授课时间: 授课人: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知道《资治通鉴》的知识。
2、了解宋词和两宋时期杰出词人。
3、了解元曲及其代表作。
【重点难点】
重点:《资治通鉴》和两宋时期杰出词人。
难点:元曲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      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网罗“         ,         ”的历史事实,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      、        、        等。
3、元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        。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      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       ,其代表作是悲剧《       》。
二、课堂研讨
1、完成下表:
作者 著作 时代 体例 记述时期 成 就
司马迁 西汉 纪传体通史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司马光 北宋
2、宋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什么?请举出三个杰出代表作家、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元杂剧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得到空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态度非常认真,他花五年时间把唐代部分的六七百卷凝炼成81卷……他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摘自北师大七版年级下册《历史》
司马光的这种治学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      )
A.都属于纪传体  B.都属于编年体 C.都是断代史  D.都是通史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3.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的杰出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4.写出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杰出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5.2010年底,天价元代青花瓷器(右图)现身菏泽古沉船。下列各项中与之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      )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③我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④《天工开物》问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的词有何风格?
(2)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参考答案
一、预习导学
1、司马光 编年体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
2、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3、元曲 戏曲艺术 通俗文学 关汉卿 窦娥冤
二、课堂研讨
1、
作者 著作 时代 体例 记述时期 成 就
司马迁 《史记》 西汉 纪传体通史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编年体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词
苏轼 豪迈奔放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委婉含蓄,清闲淡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 寻寻觅觅》
辛弃疾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3、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等。
三、拓展延伸
严谨治学,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自觉自律等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5 DCABC
二、非选择题
6、(1)苏轼 豪迈奔放
(2)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