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授课时间: 授课人: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城、故宫的布局构造和地位。
2、明朝长城的概况和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明成祖把都城从 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清朝在入关后继续定都北京。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 王朝都城。
2、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于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3、为了防范 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六千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课堂研讨:
1、七(1)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暑假到北京旅游,聘请你为北京城的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北京城?
2、长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作用?在今天又有哪些意义?
三、拓展延伸
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腾起,纵横万里。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2.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应该是: (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3.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筑群是: ( )
A.赵州桥 B.秦兵马俑 C .故宫 D.长城
4.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 )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某中学组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明长城探访活动,相约从明长城的最西起点出发,他们出发点应是: ( )
A.鸭绿江 B.临洮 C..嘉峪关 D.辽东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史记 蒙恬传》
材料二 “匈奴……数为寇暴于边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修障塞,饰烽燧火,屯戍(兵)以备之。” ——汉 桓宽《盬铁论》
材料三 “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 ——孙中山《孙文学说第四章》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秦汉时期的长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你同意孙中山盛赞长城的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导学
1、南京 大一统
2、故宫
3、蒙古骑兵 鸭绿江 嘉峪关
二、课堂研讨
1、教材P115-116
2、教材P117-119
三、拓展延伸
(1)作用:抵御了少数民族人侵;保证了边疆地区和平;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
(2)依据: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5 DACAC
二、非选择题
6、(1)抵御匈奴的进攻
(2)言之有理即可。如:同意,理由见教材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