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11 09: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授课时间: 授课人: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知道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了解“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闭关政策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明初,        ,        。从1405年到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     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        和         。
2、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       。但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         上。
3、明朝以来,西方耶稣会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开阔视野,融入        的潮流提供了机遇。明末徐光启不失时机地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即通过       、        ,以赶超西方的主张。而清朝统治者却坚持华夷有别、        的观念。随着     年间传教士被驱逐,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断。
二、课堂研讨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2、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实施有哪些影响?
三、拓展延伸
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明朝时某船队在海上航行的路线图,该路线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3.马克思说:“(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括号中应填的是:(    )
A.文化专制    B.重农抑商    C.与外界隔绝    D.对外交往
4.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5.对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理解不正确是:              (   )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防御西方殖民势力      D.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项目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大型宝船62艘) 3艘
随航人数 27800人 88人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导学
1、社会安定 国力雄厚 郑和 半个多世纪 宣扬国威 到西洋“取宝”
2、闭关政策 严格的限制
3、工业文明 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 西学中源 雍正
二、课堂研讨
1、条件:①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③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③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②盲目自大的观念,③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抗清的恐惧。
影响:P130
三、拓展延伸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5 ABCDD
二、非选择题
6、(1)时间早,船队规模大(或船数多,航船大),人数多。
(2)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