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同步辅导与检测(人教版必修三,课标点击+知识导学+典例精析):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份,含名师点睛)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同步辅导与检测(人教版必修三,课标点击+知识导学+典例精析):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份,含名师点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11 07:28:06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知识清单1.背景
________,“地球村”第60亿位公民降生。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________的压力越来越大。
2.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________ ,我国的人口________和________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________水平的国家行列。答案:1.1999年10月12日 环境
2.控制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生育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3.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________工作。
(2)________年,我国将________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 (1)计划生育 (2)1982 计划生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4.前景
(1)人口特点: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期内________。
(2)目标
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②________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亿以内;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亿左右)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________和________的协调发展。答案:(1)持续增长 (2)①13.6 ②2020 14.5 ③15 
经济、社会、环境 资源综合拓展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基本特征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呈“J”型增长曲线。
②人口增长规模大。
③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④城镇人口比重加大。(2)与种群特征的关系
(3)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①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受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干扰很小。
②我国社会形式逐渐稳定,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尝试应用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殖年龄和个体数的差异造成的D2.我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关键(  )
A.资源        B.环境
C.人口 D.资源和环境C知识清单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的我国对________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1)人口增长造成人均________减少(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
(2)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________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________的成本和难度。答案:生态环境 (1)耕地面积 (2)自然资源 治理2.协调措施
(1)控制________。
(2)加大保护________和________的力度,如:
①植树种草,________,防治________;
②监控、治理________;
③加强________和________;
④推进________。答案:(1)人口增长 (2)资源 环境 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沙漠化 ②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生态农业综合拓展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目前,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③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3)相互关系(4)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
①引发的问题
a.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b.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c.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
②采取的措施
a.控制人口增长。
b.保护基本农田。
c.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d.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尝试应用3.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了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C4.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  )
A.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循环再生
C.废物资源化 D.生物相互依存C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003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5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5亿解析: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不可能符合“J”型曲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也将不会超过15亿,并不是说我国人口的K值为15亿。
答案:D变式训练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实行________________。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大;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减小环境容纳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纳量,杀死一批老鼠后,其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答案:(1)增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 (2)原因: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析: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答案:B名师点睛:本例涉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问题。
(1)自然环境和人口变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2)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了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经济环境污染等。
(3)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加大。
(4)要根本解决世界人口过多的问题,必须控制自己,要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下列变式题是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变式训练2.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A.A国 B.B国
C.C国 D.D国答案:B祝您学业有成课件39张PPT。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具有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知识清单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 ,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________、水资源短缺 、________、酸雨、________、海洋污染、和生物________等。答案:1.全球性
2.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多样性锐减综合拓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
①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
②原理:温室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红外线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③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的CO2,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④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⑤预防措施
a.大力植树种草。
b.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2)臭氧层破坏
①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②破坏原因:是空气中氟利昂等氯、氟类化合物过多。
③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④危害: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水资源短缺
①如果人口增加,用水就会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原有生活用水,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导致水荒。
②水污染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富含N、P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水华”)和工业废水(含Cu、Hg、Cl使水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甚至引起死亡的生物富集现象)。(4)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大气中SO2过多,使雨水的pH<5.6。
②来源:大量的SO2、NO2的排放,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
③危害
a.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b.鱼卵不能正常孵化。
c.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d.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5)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滥恳、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导致植被的破坏所引起。
②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③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6)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尝试应用1.发生在湖泊和水塘中的“水华”是因为(  )
A.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B.重金属污染所致
C.有害农药污染所致
D.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A2.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
C.冰川融化 D.滥伐森林A知识清单保护生物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含了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__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层次上的保护。如下表:答案:(1)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____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②________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③________价值:可作食用、药用和作工业原料等有________的价值,或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________的有关价值。答案: ①潜在 ②间接 
③直接 实用意义 非实用意义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________保护
概念:指在________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_______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意义:是对生物多样性________的保护。答案:(1)就地 原地 自然保护区 最有效 自然保护区: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2)________保护
概念:是指把保护对象从________迁出,在________进行专门保护。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
实例: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________。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答案:(2)易地 原地 异地 动植物繁育中心(3)其他
①建立精子库、________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_进行保护。
②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
③加强_________、________和宣传教育。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________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________开发利用。 答案:(3)①种子库 基因 ②珍稀 濒危物种 
③立法 执法
3.掠夺式 禁止 综合拓展1.红树林的消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发展
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了野生水稻的“增产基因”
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的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尝试应用3.苍蝇的平衡棒原理被应用于运载火箭的研制中,这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能体现出(  )
A.潜在价值 B.科研价值
C.间接价值 D.生态价值B4.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④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知识清单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生物________。
(2)保护________。
(3)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答案:1.自然、经济、社会
2.(1)多样性 (2)环境和资源 (3)人口 环境综合拓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1)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①两个基本点
a.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
b.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②一个目标: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在经济、人类、环境和技术等诸多方面同时取得全球进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相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的系统,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人类应该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适应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尝试应用A6.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C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草原在内的一切生态系统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答案:D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既具有直接利用的价值,又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还有目前尚未认识的潜在价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的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变式训练1.下列属于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的价值的是(  )
①工业原料 ②科学研究 ③美学价值 ④间接价值 ⑤潜在价值 ⑥药用价值 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具有的功能是(  )
A.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
C.保护生态系统
D.上述三项的总和解析:自然保护区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天然的基因库”,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所以,A、B、C均属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答案:D
名师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变式训练2.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生物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由于种种原因,使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变或破坏,导致了生物的濒危或灭绝。由于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以及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植物面积大大减少,一些野生动物绝迹或濒临灭绝。由于外来物种——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侵入了缺少天敌的华南沿海地区,因为没有消灭这种害虫的天敌,则使马尾松林受到危害。答案:(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 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5)A.直接价值:①科研价值;②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③药物的来源;④工业原料:如植物纤维、木材、蚕丝、白蜡虫、哺乳动物毛皮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⑤美学价值;⑥其他方面:如天敌昆虫(赤眼蜂),传粉昆虫(蜜蜂),昆虫信息激素等。B.间接使用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C.潜在使用价值等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设立自然保护区;饲养繁殖(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加强教育和法规的建设及政策的调整;限制珍稀物种的贸易等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