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3.4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科学下册3.4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0 12:50:29

文档简介

九年级科学下册3.4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丽水月考)甲、乙、丙三人参加医院体检,在体检时发现:甲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而乙通过验血发现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疾病?(  )
A.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病 B.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
C.遗传病、心血管病、传染病 D.心血管病、传染病、遗传病
2.(2021九下·丽水月考)“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3.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现代文明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行性感冒
C.心脑血管疾病 D.糖尿病
4.癌致人死亡的原因是(  )
A.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中毒死亡
B.癌细胞侵入人体细胞内,使细胞死亡而导致人死亡
C.癌细胞不断恶性增殖,耗尽患者营养,使人衰竭而死
D.癌细胞能分泌毒素致人死亡
5.如图是研究人员对1200名食道癌患者发病原因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从调查结果可知,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原因是(  )
A.吸烟和酗酒 B.吸烟和高盐食品
C.酗酒和膨化食品 D.膨化食品和酸辣食品
6.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不能通过该图获得的结论是(  )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7.心血管病被称为“现代病”,是人类的头号“死敌”。下列生活方式会诱发心血管病的有(  )
①酗酒 ②吸烟 ③很少运动 ④偏食高胆固醇食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9.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
A.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10.下列不会导致细胞癌变的是(  )
A.黄曲霉毒素 B.孢疹病毒 C.电离辐射 D.抗生素
11.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下列因素与它的发病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高血压 B.甲型H1N1流感
C.肥胖 D.高血脂
12.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感
C.非典型肺炎 D.乙型肝炎
13.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  )
A.降压灵 B.哮喘宁 C.心得安 D.硝酸甘油
14.人体除下列哪种结构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
A.指(趾甲) B.咽喉 C.胃 D.皮肤
15.人体内哪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二、填空题
1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   。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   小时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   。
17.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根据疾病的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   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   、   、   等。
18.糖尿病
含义:因   分泌功能减退引起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   ,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19.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糖尿病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我国12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1.9%的人患有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看,脂肪是人体内一种备用的   ;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   (至少写出两项)。
(3)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4)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糖浓度过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的血糖状况,于是他们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到图中所示结果,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那么,你认为他们提出的假设是   ;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   。
20.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21.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来的,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而不发生    ,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发生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22.心血管疾病是由于    和    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    病变所导致的心脏病.
23.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如图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位于“宝塔”底层的米饭和面食是我们的主食,从营养成分看,含有较多的    .
(2)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少年每天应比成人多摄取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即“宝塔”第    和    层的食物.
(3)李伯伯近期患了冠心病,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在饮食中应尽量减少    层的食物,适当多吃    层的食物.
(4)请根据“宝塔”的建议,挑选下列食物中的3-4种,组成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   
面包 大米 牛奶 带鱼 猪肉 苹果 油菜 蛋 鲫鱼 黄瓜
24.近年来,成为我国人民健康最大威胁的疾病是    和    ,城市中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是    .
25.恶性肿瘤细胞不仅能不断分裂,而且能     ,从而在人体内广泛扩散。
三、实验探究题
26.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27.老张在医院体检时发现患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医生告诉他如不及时治疗和注意饮食习惯,将会患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高血脂往往会引起    。
(2)下列食物中,老张应尽量多吃的是(  )
A.蔬菜 B.奶油 C.猪肉 D.花生
四、解答题
2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29.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
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
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疾病 20.36
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
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
6 脑溢血 5.46 内分泌营养 和代谢疾病 3.28
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
(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
(2)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绘制在相应位置。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写一点)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   。
30.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   ,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   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    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    分泌过    ,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    ,以致肾小管无法将    全部吸收,于是    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适当锻炼,注射    。
31.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解答】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甲的肝功能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乙的血脂偏高,属于心血管疾病;色盲症是遗传基因导致的,属于遗传病。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绿颜色,决定此病的色盲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现代文明病的概念解题。
【解答】解: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而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不是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癌症致死的原因致使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最终耗尽患者营养,使人衰竭而死;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食道癌发病率与饮食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据图可知,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原因是吸烟和酗酒;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分析、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的情况下,曲线都没有完全重合,故两者的增殖速率不相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正常细胞在有、无血清情况下,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故B正确;
C、通过对正常细胞有、无血清情况的分析可知,在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故C正确;
D、通过对癌细胞有、无血清情况的分析可知,在培养基中补充血清和不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酗酒的危害;吸烟危害健康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答】酗酒、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少运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偏食高胆固醇食品,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故①②③④均会诱发。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的生活习惯知识解题。
【解答】解: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都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蛋白质是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故要适量食用,以保证身体需要;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知识解题,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成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一般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子。
【解答】解:A、黄曲霉毒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孢疹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C、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一类药物,不属于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解答】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肥胖、高血脂会引起冠状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引起冠心病没有密切关系。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从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区别入手逐一分析。非传染性疾病,指生活与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A、高血压的病因产生有多种因素,大体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因此A属于非传染性疾病。
B、流感是由流感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C、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D、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所以属于传染病。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降压灵为降血压药物;哮喘宁用于治疗哮喘病;心得安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硝酸甘油可用做心绞痛的缓解药物,但是易燃易爆。故答案选:D
【分析】解答本题可通过药名进行判断疾病与之相对应的药物。
14.【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癌变是指细胞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头发和指甲是一些角蛋白等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不会发生癌变。故答案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癌变是发生在细胞中的。
15.【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器官的成熟状态及正常的性功能;雌激素可以刺激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器官的成熟状态,能激发性欲的产生,并维持其性功能.孕激素可与雌激素配合共同完成女子月经和生殖生理过程等.
【解答】解:A:性激素分泌不足会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第二性征会发生异常.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小孩会患侏儒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D: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幼儿呆小症,成人年会表现水肿、智力减退等.
故选:C
16.【答案】(1)糖尿病
(2)0.75
(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
【解答】(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3)糖类摄入过多,超出人体需求时,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故答案为:(1)糖尿病;(2)0.75;(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17.【答案】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疾病。根据疾病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故答案为: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18.【答案】胰岛素;糖;高血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尿病的症状和含义。
【解答】糖尿病
含义:因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高血糖
19.【答案】(1)能源物质;酶
(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调节血糖浓度
(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解答】(1)脂肪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上看,脂肪是体内的一种备用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在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浓度;
(4)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他们提出的假设是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喂阿司匹林和正常喂养;
故答案为:(1)能源物质;酶;(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3)调节血糖浓度;(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20.【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21.【答案】分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癌细胞的产生、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但不进行分化,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但不具有传染性,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22.【答案】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解答】解: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23.【答案】(1)糖类
(2)3;4
(3)第5;第2
(4)大米、油菜、带鱼、蛋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图中的第一层谷类中主要含有淀粉,第二层蔬菜水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第三层鱼、肉、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四层奶类和豆类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五层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解答】解:(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糖类,因此要满足糖类的供应,饮食中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品.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儿童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表3层、4层的食物,以保证生长发育.
(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饮食中应减少油脂类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即少吃第5层的食物,多吃第2层的食物.
(4)要达到合理营养,必须合理调配膳食,满足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科学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根据“宝塔”的建议,组成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是:大米、油菜、带鱼、蛋.
24.【答案】心血管疾病;癌症;肺癌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癌症的危害极大.
【解答】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因素.据统计,我国的癌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25.【答案】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的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故答案为: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26.【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总结交流。上文中步骤①是对微量黄樟素是否会导致癌症的肯定猜测,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分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中是否含黄樟素;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故答案为:(1)B;(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不成立;(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27.【答案】(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结合动脉硬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2)从有利于减少酯类物质的摄入分析;
【解答】(1)血液中脂肪类物质会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得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
(2)食用低脂类食物可以减少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沉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蔬菜富含纤维素等,应该尽量多吃;而奶油 、猪肉 、花生含有较多的脂肪,应该少吃。
故答案为:(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A
28.【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29.【答案】(1)恶性肿瘤
(2)
(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4)易感人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知,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恶性肿瘤;
(2)1957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6.61%;而2009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20.77%;故绘图如下:;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恶性肿瘤;(2);(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4)易感人群。
30.【答案】(1)含量升高;胰岛素;下降
(2)高;胰岛素;少;高;葡萄糖;葡萄糖
(3)饮食;胰岛素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胰岛素与血糖含量;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使得血糖含量出现上升,此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从而使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解答】(1)正常人在进食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含量升高,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使血糖浓度降低,一般在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范围。
(2)由于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过少,所以在进食后血糖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以致肾小管无法将全部吸收葡萄糖,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适当锻炼饮食,注射胰岛素。
故答案为:(1)含量升高 ;胰岛素;下降
(2)高 ;胰岛素;少;高;葡萄糖 ;葡萄糖
(3)饮食 ;胰岛素
31.【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结合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情况及图分析回答,其调节情况如下:
【解答】(1)由图和题目分析可知,该激素具有调节体内血糖含量的作用,所以应该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所以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会下降。
(3)由图分析可知,甲口服胰岛素不会使体内的血糖含量降低,乙注射胰岛素后体内的血糖含量一开始会明显降低,所以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1 / 1九年级科学下册3.4非传染性疾病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丽水月考)甲、乙、丙三人参加医院体检,在体检时发现:甲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而乙通过验血发现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疾病?(  )
A.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病 B.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
C.遗传病、心血管病、传染病 D.心血管病、传染病、遗传病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解答】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甲的肝功能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乙的血脂偏高,属于心血管疾病;色盲症是遗传基因导致的,属于遗传病。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绿颜色,决定此病的色盲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九下·丽水月考)“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现代文明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行性感冒
C.心脑血管疾病 D.糖尿病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现代文明病的概念解题。
【解答】解: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而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不是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B。
4.癌致人死亡的原因是(  )
A.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中毒死亡
B.癌细胞侵入人体细胞内,使细胞死亡而导致人死亡
C.癌细胞不断恶性增殖,耗尽患者营养,使人衰竭而死
D.癌细胞能分泌毒素致人死亡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癌症致死的原因致使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最终耗尽患者营养,使人衰竭而死;
故答案为:C。
5.如图是研究人员对1200名食道癌患者发病原因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从调查结果可知,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原因是(  )
A.吸烟和酗酒 B.吸烟和高盐食品
C.酗酒和膨化食品 D.膨化食品和酸辣食品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食道癌发病率与饮食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据图可知,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原因是吸烟和酗酒;
故答案为:A。
6.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不能通过该图获得的结论是(  )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分析、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的情况下,曲线都没有完全重合,故两者的增殖速率不相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正常细胞在有、无血清情况下,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故B正确;
C、通过对正常细胞有、无血清情况的分析可知,在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故C正确;
D、通过对癌细胞有、无血清情况的分析可知,在培养基中补充血清和不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心血管病被称为“现代病”,是人类的头号“死敌”。下列生活方式会诱发心血管病的有(  )
①酗酒 ②吸烟 ③很少运动 ④偏食高胆固醇食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酗酒的危害;吸烟危害健康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答】酗酒、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少运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偏食高胆固醇食品,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故①②③④均会诱发。
故选:C
8.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9.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
A.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健康的生活习惯知识解题。
【解答】解: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都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蛋白质是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故要适量食用,以保证身体需要;
故答案为:B。
10.下列不会导致细胞癌变的是(  )
A.黄曲霉毒素 B.孢疹病毒 C.电离辐射 D.抗生素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知识解题,凡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子成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一般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子。
【解答】解:A、黄曲霉毒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孢疹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C、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一类药物,不属于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D。
11.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下列因素与它的发病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高血压 B.甲型H1N1流感
C.肥胖 D.高血脂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解答】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肥胖、高血脂会引起冠状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引起冠心病没有密切关系。
故选:B
12.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感
C.非典型肺炎 D.乙型肝炎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从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区别入手逐一分析。非传染性疾病,指生活与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A、高血压的病因产生有多种因素,大体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因此A属于非传染性疾病。
B、流感是由流感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C、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D、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所以属于传染病。
故选:A。
13.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  )
A.降压灵 B.哮喘宁 C.心得安 D.硝酸甘油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降压灵为降血压药物;哮喘宁用于治疗哮喘病;心得安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硝酸甘油可用做心绞痛的缓解药物,但是易燃易爆。故答案选:D
【分析】解答本题可通过药名进行判断疾病与之相对应的药物。
14.人体除下列哪种结构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
A.指(趾甲) B.咽喉 C.胃 D.皮肤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癌变是指细胞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头发和指甲是一些角蛋白等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不会发生癌变。故答案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癌变是发生在细胞中的。
15.人体内哪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器官的成熟状态及正常的性功能;雌激素可以刺激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器官的成熟状态,能激发性欲的产生,并维持其性功能.孕激素可与雌激素配合共同完成女子月经和生殖生理过程等.
【解答】解:A:性激素分泌不足会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第二性征会发生异常.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小孩会患侏儒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D: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幼儿呆小症,成人年会表现水肿、智力减退等.
故选:C
二、填空题
1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   。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   小时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   。
【答案】(1)糖尿病
(2)0.75
(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
【解答】(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3)糖类摄入过多,超出人体需求时,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故答案为:(1)糖尿病;(2)0.75;(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17.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根据疾病的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   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   、   、   等。
【答案】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疾病诊断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病人作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所患病种的名称。
【解答】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疾病。根据疾病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故答案为:疾病;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18.糖尿病
含义:因   分泌功能减退引起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   ,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答案】胰岛素;糖;高血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尿病的症状和含义。
【解答】糖尿病
含义:因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症状: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高血糖
19.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糖尿病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我国12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1.9%的人患有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看,脂肪是人体内一种备用的   ;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   (至少写出两项)。
(3)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4)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糖浓度过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的血糖状况,于是他们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到图中所示结果,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那么,你认为他们提出的假设是   ;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   。
【答案】(1)能源物质;酶
(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调节血糖浓度
(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解答】(1)脂肪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上看,脂肪是体内的一种备用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在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浓度;
(4)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他们提出的假设是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喂阿司匹林和正常喂养;
故答案为:(1)能源物质;酶;(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3)调节血糖浓度;(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20.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21.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来的,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而不发生    ,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发生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答案】分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癌细胞的产生、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但不进行分化,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但不具有传染性,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22.心血管疾病是由于    和    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    病变所导致的心脏病.
【答案】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解答】解: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23.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如图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位于“宝塔”底层的米饭和面食是我们的主食,从营养成分看,含有较多的    .
(2)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少年每天应比成人多摄取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即“宝塔”第    和    层的食物.
(3)李伯伯近期患了冠心病,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在饮食中应尽量减少    层的食物,适当多吃    层的食物.
(4)请根据“宝塔”的建议,挑选下列食物中的3-4种,组成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   
面包 大米 牛奶 带鱼 猪肉 苹果 油菜 蛋 鲫鱼 黄瓜
【答案】(1)糖类
(2)3;4
(3)第5;第2
(4)大米、油菜、带鱼、蛋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图中的第一层谷类中主要含有淀粉,第二层蔬菜水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第三层鱼、肉、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四层奶类和豆类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五层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解答】解:(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糖类,因此要满足糖类的供应,饮食中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品.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儿童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表3层、4层的食物,以保证生长发育.
(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饮食中应减少油脂类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即少吃第5层的食物,多吃第2层的食物.
(4)要达到合理营养,必须合理调配膳食,满足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科学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根据“宝塔”的建议,组成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是:大米、油菜、带鱼、蛋.
24.近年来,成为我国人民健康最大威胁的疾病是    和    ,城市中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是    .
【答案】心血管疾病;癌症;肺癌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癌症的危害极大.
【解答】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因素.据统计,我国的癌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25.恶性肿瘤细胞不仅能不断分裂,而且能     ,从而在人体内广泛扩散。
【答案】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的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故答案为: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三、实验探究题
26.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总结交流。上文中步骤①是对微量黄樟素是否会导致癌症的肯定猜测,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分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中是否含黄樟素;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故答案为:(1)B;(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3)不成立;(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27.老张在医院体检时发现患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医生告诉他如不及时治疗和注意饮食习惯,将会患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高血脂往往会引起    。
(2)下列食物中,老张应尽量多吃的是(  )
A.蔬菜 B.奶油 C.猪肉 D.花生
【答案】(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1)结合动脉硬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2)从有利于减少酯类物质的摄入分析;
【解答】(1)血液中脂肪类物质会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得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
(2)食用低脂类食物可以减少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沉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蔬菜富含纤维素等,应该尽量多吃;而奶油 、猪肉 、花生含有较多的脂肪,应该少吃。
故答案为:(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A
四、解答题
2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29.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
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
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疾病 20.36
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
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
6 脑溢血 5.46 内分泌营养 和代谢疾病 3.28
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
(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
(2)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绘制在相应位置。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   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写一点)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   。
【答案】(1)恶性肿瘤
(2)
(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4)易感人群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知,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恶性肿瘤;
(2)1957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6.61%;而2009年心脏病占死亡总人数的20.77%;故绘图如下:;
(3)50年来,肺结核等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4)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恶性肿瘤;(2);(3)病原体、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4)易感人群。
30.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   ,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   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    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    分泌过    ,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    ,以致肾小管无法将    全部吸收,于是    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适当锻炼,注射    。
【答案】(1)含量升高;胰岛素;下降
(2)高;胰岛素;少;高;葡萄糖;葡萄糖
(3)饮食;胰岛素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胰岛素与血糖含量;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使得血糖含量出现上升,此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从而使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解答】(1)正常人在进食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含量升高,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使血糖浓度降低,一般在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范围。
(2)由于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过少,所以在进食后血糖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以致肾小管无法将全部吸收葡萄糖,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适当锻炼饮食,注射胰岛素。
故答案为:(1)含量升高 ;胰岛素;下降
(2)高 ;胰岛素;少;高;葡萄糖 ;葡萄糖
(3)饮食 ;胰岛素
31.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结合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情况及图分析回答,其调节情况如下:
【解答】(1)由图和题目分析可知,该激素具有调节体内血糖含量的作用,所以应该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所以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会下降。
(3)由图分析可知,甲口服胰岛素不会使体内的血糖含量降低,乙注射胰岛素后体内的血糖含量一开始会明显降低,所以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