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导学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导学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13 20:54:49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重难点:
探究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选择小拇指粗的,每个装置中10条左右,注意装置的透气性,可选用塑料瓶,去掉上半部分,塑料瓶边缘锯齿状)
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去掉上半部分的透明饮料瓶子(边缘锯齿状)、玻璃板、20条蚯蚓、菜叶、湿土、细沙。
二、导入新课:
“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 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认识一位新朋友吧。
三、学习新知: 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目的要求:
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
蚯蚓(每组10条,4人一组)、菜叶、大烧杯(或自备的透明饮料瓶子)、玻璃板、湿土、细沙。
提出问题
蚯蚓对土壤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 。
制定并实施计划
(一) 实验装置的设计:
取甲乙两个大烧杯(或塑料瓶),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再铺一层湿土,在装置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二) 将蚯蚓放入甲烧杯,乙烧杯不放,分别向两烧杯中洒适量水,加入适量菜叶,杯口盖玻璃板留一定空隙,以保证____________。
(三) 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思考:1.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置两套装置的原因___________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
这与你们的假设一致吗? 。
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说明各小组观察到现象。
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与土的分界是否明显?
本节小结: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请同学再举出这方面的一些例子,加以巩固)
达标检测:
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2. 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多选题)
A. 猫头鹰的利爪与肉食性生活 B. 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C.野鸭趾间有蹼与水中生活 D. 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茎肉质
E. 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F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G 细菌等微生物及时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
H.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3.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4.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蚂蚁搬家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都能适应环境 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 仙人掌能够生活在沙漠,企鹅能够生活在南极冰原,这是生物_________的具体表现。蚯蚓能够改良土壤,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这是生物能够______具体表现。
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请你参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的探究实验:制作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1)请你作出假设 。
(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 (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通过资料分析,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通过资料分析,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3、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内容:
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课前预习】: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________环境。同时,也_________环境。
【自学导航】
一、同学们对照课本P21的六幅图片与文字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以下问题:
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 的适应。
2、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体现了莲对 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对 的适应。
4、山上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树冠形状对 的适应。
5、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是避役保护色对 的适应。
6、葵花朵朵向太阳,是花盘对 的适应。
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 的,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是 。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猬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三、除课本插图外,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延伸阅读】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达标检测: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3、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4、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5、仔细分析下列各现象,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 B、森林附近地区降雨量较多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D、万物生长靠太阳
6、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茎绿色且含有大量的水分,是对下列哪一因素的适应( )
A、寒冷 B、缺水 C、大风 D、强光
7、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公鸡的红鸡冠 B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C孔雀漂亮的羽毛 D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8、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的侵袭 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太寒冷 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9、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连线题
A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具鳍 a捕食的适应
B仙人掌的茎厚实多汁,叶变化成叶刺 b对干旱的适应
C虎豹等猛兽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 c对水中生活的适应
D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 d躲避敌害的适应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