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演化的自然综合练习01
一、单选题
1.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 )
A.密度和温度都极小的时刻 B.密度极大,温度极小的时刻
C.密度极小,温度极大的时刻 D.密度和温度都极大的时刻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掌握大爆炸理论的由来及主要观点。
【解答】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所以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时刻,
故选D。
2.下列有关热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B.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热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所以热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
D.热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
【答案】B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A: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错误。
B: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正确。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热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所以热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错误。
D:热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错误。
故选B。
3.“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主要是( )
A.认识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肯定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C.阐明天体运行现象,为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
D.开创了对天体的观察研究
【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心说”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为人类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挑战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上帝创造一切的教义,使神权统治的根基产生了动摇
【解答】A."日心说”中的关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日心说”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D.“日心说”提出之前科学家已经在对天体进行了观察研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2九下·定海月考)下列是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因此染色体包含DNA和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因此DNA包含基因。所以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为C。
故选C。
5.(2022九下·义乌期中)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我国湖北神农架地区,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传染病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及其传播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2.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
4.遗传性是指后代在这一连续系统中重复其亲代的特性和特点。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变异,由于没有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解答】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传染病,B错误。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正确。
故选B。
6.(2022九下·舟山月考)如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下列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
B.染色体、DNA、基因
C.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D.化合物、氧化物、碱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遗传物质的传递;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I包含II和Ⅲ,而II和Ⅲ之间是并列关系。
【解答】A.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不能构成图中关系,故A错误。
B.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四大基本反映类型,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氧化物和碱都属于化合物,且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7.(2021九下·浙江期末)根据生物的进化,下列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A→B→C→D→E B.B→A→D→C→E
C.B→C→A→D→E D.A→D→B→C→E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等。无脊椎动物包括肠腔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
【解答】图中A是蝴蝶,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鳄鱼,属于爬行类;D是鸟,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类。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上述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A→B→C→D→E,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1九下·浙江期末)如图为部分遗传概念的关系图,图中A、B、C分别是( )
A.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B.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通过分析可知,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A是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因此B是遗传信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因此C是基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 )
A.22对+XX B.22条+Y C.22条+X D.X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因此,可表示女性正常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经杂交产生的小麦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答】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而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性状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现代鸡的品种有很多,但其祖先却都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原鸡体重约1kg,每年产卵8~12个。以上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
A.生殖的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AB、生殖、遗传过程中不会导致物种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变异会发生物种的变化,如果不能遗传,则无法将变异传递到下一代,也会产生多种物种;故C错误;
D、由一种生物演变出多种品种,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普遍存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遗传的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体现了变异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属于哺乳类动物,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兰兰得到了爸爸和妈妈的各一部分遗传物质;故C符合题意;
D、袁隆平采用杂交的方式获得杂交水稻,利用了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如图所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DNA是长链状的分子,每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DNA上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答】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细胞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基因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基因随生殖细胞代代相传,生物个体在进行生殖时,这成对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之中,即是说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彼此分开,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减半即是选项②和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实际上是指( )
A.遗传 B.血浆 C.血细胞 D.血型
【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叫遗传。人的体内有染色体,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解答】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子女体内的染色体是从父母双方获得的,因此有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明的单眼皮和小芳的双眼皮 B.人类的皮肤白化和肤色正常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解题。
【解答】豌豆的圆粒指的是豌豆的形状,而豌豆的黄粒指的是豌豆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性状,故不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50%,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下列关于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生物体的细胞中时,只表现隐性性状
B.通常,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组成是Dd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D.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杂合状态下能在性状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纯合状态时性状能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
【解答】 A、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A符合题意;
B、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不符合题意;
C、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基因组成是Dd的,表现出显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隐性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基因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也不能遗传
D.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隐性基因是指在显性基因存在时,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2)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解答】 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染色体上的基因B表示显性基因,A不符合题意;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受精卵中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B不符合题意;
C、基因b是隐性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但这个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C符合题意;
D、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不管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其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
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可推测出3和4的决定眼睛颜色性状的这对基因组成相同
C.眼睛的棕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
D.3和4的两个孩子分别是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第三胎是棕色眼睛的概率为25%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A、通常所指眼的颜色都是虹膜的颜色,角膜无色透明,便于透光,A不符合题意;
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第二代3、4的虹膜都是棕色,第三代10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中看出,“如果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眼睛颜色是棕色的概率是7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症、乙肝、先天性愚型 D.色盲、甲肝和乙肝、佝偻病
【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解答】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色盲症,分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为性连锁遗传,男多于女,双眼视功能正常而辨色力异常。患者常主觉辨色无困难,而在检查时发现。后天性多继发于一些眼底疾病,如某些视神经、视网膜疾病,故又称获得性色盲,色盲属于遗传病。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经检查,多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先天性愚型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已知控制有耳垂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无耳垂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 性状。
(2)父亲的性状是 (选填“有耳垂”或“无耳垂”),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是无耳垂女孩的概率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原因是 。
【答案】(1)相对
(2)有耳垂;Dd
(3)12.5%(或 )
(4)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
【解答】(1)人的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2)已知控制有耳垂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无耳垂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有耳垂,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
(3)该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小丽是无耳垂,而父亲是有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从(2)题遗传图解看出,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无耳垂的概率是25%。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女孩的概率是50%。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的几率是25%×50%=12.5%。
(5)我国婚姻法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很高。
故答案为:(1)相对(2)有耳垂;Dd(3)12.5%(或 )(4)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22.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
(1)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 现象。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国新生儿都要注射乙肝疫苗,这属于上述措施中的 。
【答案】(1)变异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解答】(1)对比七千年前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发现有差别,而DNA属于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现象是变异导致的。
(2)新生儿内没有乙肝病毒抗体,属于易感人群,通过注射乙肝病毒让新生儿获得乙肝抗体,这种注射疫苗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变异(2)保护易感人群
23.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如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 个基因。
(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对染色体,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男性的一对染色体是X和Y,其中来自母方的一条性染色体是 。
(3)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 。
【答案】(1)DNA;蛋白质;1;多
(2)23;X
(3)蛋白质;环境
(4)两个个体的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2)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XY,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来自父方的是染色体Y。
(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过指导的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1;多;(2)23;X;(3)蛋白质;环境;(4)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24.变异可分为 的变异和 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样的变异称为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 而引起的,许多 因素和 因素,都可使 突变的机会增多。
【答案】不遗传;可遗传;改变;物理;化学;基因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
【解答】变异根据能否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的;导致遗传物质改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的机会增加;
故答案为:不遗传;可遗传;改变;物理;化学;基因。
25.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通过对马蛔虫生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假设一对雌、雄马蛔虫的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请画出马蛔虫雄性亲本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包括上面的基因)。
(2)比耐登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C.同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B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解答】(1)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马蛔虫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如图: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人精子或卵细胞。随着染色体的分离成对的基因也分开,进人不同的生殖细胞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2)B
26.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工作图正式完成,如图A、B表示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回答问题:
(1)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染色体的是图 ,男性性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 。
(2)男性、女性的性染色体在A、B图中应是第 对染色体。
【答案】(1)B;XY
(2)23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人的染色体有两类,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结合图片思考解题。
【解答】(1)女性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Y,因此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染色体的是图B,男性性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XY。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因此男性、女性的性染色体在A、B图中应是第23对染色体。
故答案为:(1)B;XY(2)23
三、解答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 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 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 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不遗传;圆
(2)基因;可遗传
(3)基因;环境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进化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
【解答】(1)方形西瓜的变异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方形西瓜的种子自然生长,结出的西瓜依然是圆形的;
(2)普通西瓜种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这种导致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由材料可知,生物的变异是基因和环境共同的结果;
故答案为:(1)不遗传;圆;(2)基因;可遗传;(3)基因;环境。
28.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它150天可长至1200g,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并且体积较大。
(1)转基因鲤鱼的一些性状与其亲本明显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 。
(3)转基因鲤鱼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 。
(4)由此推论,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是控制性状的 ,而不是 。
(5)采用这种技术育种的方法称为____。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技术育种 D.选择育种
【答案】(1)变异
(2)鱼的个体大小;草鱼生长激素基因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基因;性状
(5)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解答】(1)子代鲫鱼的性状与亲本明显不同,是变异的结果;
(2)由实验可知,记录的数据是鱼的体重和体积,即个体的大小;实验中让鲤鱼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实现鲤鱼的快速生长;
(3)转基因鲤鱼获得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能够快速生长,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子代与亲本之间传递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5)使一种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物种体内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育种;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变异;(2)鱼的个体大小;草鱼生长激素基因;(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4)基因;性状;(5)C。
29.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 性状。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外公的基因组成为 。
(2)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双眼皮男孩的可能性是 。
(3)小雅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吗?为什么? 。
(4)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E
(5)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 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若图乙中所示两个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隐性;Aa;AA或Aa
(2)变异;37.5%
(3)不能,因为通过手术做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变异
(4)DE
(5)生殖细胞;基因和环境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包括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总和。
【解答】(1)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其母亲、父亲也都是双眼皮,但小雅是单眼皮,说明双眼皮是显性基因,单眼皮是隐性基因;所以小雅的基因是aa,则其父亲、母亲的基因都是Aa;外公、外婆的基因是AA和Aa;
(2)小雅父亲和母亲的基因是Aa,则后代的可能出现的基因组合是AA;2Aa;aa;即出现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生男孩的概率是50%;所以二胎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
(3)通过手术成为双眼皮的过程中,没有改变基因,所以这种双眼皮是不可遗传的,不能生育双眼皮的孩子;
(4)小雅父亲的基因是Aa,所以其产生的精子基因是A和a;即DE正确;
(5)有性生殖中基因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来实现的;基因能够控制性状,但同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隐性;Aa;AA或Aa;(2)37.5%;(3)不能,因为通过手术做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变异;(4)DE;(5)生殖细胞;基因和环境。
30.如图是某种罕见的人类遗传病家族遗传图解,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个体Ⅰ1、Ⅰ2和个体 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 染色体;个体Ⅰ1、Ⅰ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个体Ⅱ4、Ⅱ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 。
(2)如果个体Ⅱ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Ⅲ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 ;图示中Ⅲ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 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Ⅳ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 。
【答案】(1)Ⅱ3;常;Aa;Aa;
(2);Ⅲ3、Ⅲ4
(3)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1)图中I1、I2都正常,II3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II3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患病的基因型是aa、I1、I2遗传给患病(aa)II3基因一定是a,因此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从图1看出,
正常子代个体中含有a基因的个体占2/3,因此II4、II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2/3。
(2)如果个体II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III1携带的a基因一定来自II2,因此II2的基因型是Aa,该遗传图解如图2:
从遗传图解看出,个体III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1/2。III3、III4肯定都正常,IV2、IV4患病,III4遗传给患病(aa)IV2、IV4的基因是a,所以III3、III4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因此图示中III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是个体III3、III4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IV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正常的女子遗传给患病(aa)儿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正常的女子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3
: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儿的可能性是50%,从图3看出,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50%,所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50%50%=25%,即1/4。
故答案为:(1)Ⅱ3;常;Aa;Aa;(2);Ⅲ3;Ⅲ4(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演化的自然综合练习01
一、单选题
1.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 )
A.密度和温度都极小的时刻 B.密度极大,温度极小的时刻
C.密度极小,温度极大的时刻 D.密度和温度都极大的时刻
2.下列有关热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B.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热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所以热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
D.热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
3.“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主要是( )
A.认识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肯定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C.阐明天体运行现象,为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
D.开创了对天体的观察研究
4.(2022九下·定海月考)下列是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2九下·义乌期中)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我国湖北神农架地区,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传染病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6.(2022九下·舟山月考)如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下列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
B.染色体、DNA、基因
C.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D.化合物、氧化物、碱
7.(2021九下·浙江期末)根据生物的进化,下列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A→B→C→D→E B.B→A→D→C→E
C.B→C→A→D→E D.A→D→B→C→E
8.(2021九下·浙江期末)如图为部分遗传概念的关系图,图中A、B、C分别是( )
A.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B.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 )
A.22对+XX B.22条+Y C.22条+X D.X
10.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经杂交产生的小麦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
11.现代鸡的品种有很多,但其祖先却都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原鸡体重约1kg,每年产卵8~12个。以上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
A.生殖的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13.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如图所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实际上是指( )
A.遗传 B.血浆 C.血细胞 D.血型
1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明的单眼皮和小芳的双眼皮 B.人类的皮肤白化和肤色正常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16.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17.下列关于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生物体的细胞中时,只表现隐性性状
B.通常,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组成是Dd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D.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18.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基因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也不能遗传
D.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19.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不管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其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
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可推测出3和4的决定眼睛颜色性状的这对基因组成相同
C.眼睛的棕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
D.3和4的两个孩子分别是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第三胎是棕色眼睛的概率为25%
20.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症、乙肝、先天性愚型 D.色盲、甲肝和乙肝、佝偻病
二、填空题
21.已知控制有耳垂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无耳垂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 性状。
(2)父亲的性状是 (选填“有耳垂”或“无耳垂”),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是无耳垂女孩的概率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原因是 。
22.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
(1)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 现象。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国新生儿都要注射乙肝疫苗,这属于上述措施中的 。
23.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如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 个基因。
(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对染色体,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男性的一对染色体是X和Y,其中来自母方的一条性染色体是 。
(3)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 。
24.变异可分为 的变异和 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样的变异称为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 而引起的,许多 因素和 因素,都可使 突变的机会增多。
25.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通过对马蛔虫生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假设一对雌、雄马蛔虫的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请画出马蛔虫雄性亲本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包括上面的基因)。
(2)比耐登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C.同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26.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工作图正式完成,如图A、B表示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回答问题:
(1)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染色体的是图 ,男性性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 。
(2)男性、女性的性染色体在A、B图中应是第 对染色体。
三、解答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 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 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 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8.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它150天可长至1200g,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并且体积较大。
(1)转基因鲤鱼的一些性状与其亲本明显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 。
(3)转基因鲤鱼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 。
(4)由此推论,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是控制性状的 ,而不是 。
(5)采用这种技术育种的方法称为____。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技术育种 D.选择育种
29.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 性状。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外公的基因组成为 。
(2)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双眼皮男孩的可能性是 。
(3)小雅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吗?为什么? 。
(4)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E
(5)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 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若图乙中所示两个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 共同作用的结果。
30.如图是某种罕见的人类遗传病家族遗传图解,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个体Ⅰ1、Ⅰ2和个体 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 染色体;个体Ⅰ1、Ⅰ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个体Ⅱ4、Ⅱ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 。
(2)如果个体Ⅱ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Ⅲ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 ;图示中Ⅲ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 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Ⅳ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掌握大爆炸理论的由来及主要观点。
【解答】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所以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时刻,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A: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错误。
B:热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正确。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热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所以热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错误。
D:热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心说”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为人类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挑战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上帝创造一切的教义,使神权统治的根基产生了动摇
【解答】A."日心说”中的关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日心说”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D.“日心说”提出之前科学家已经在对天体进行了观察研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因此染色体包含DNA和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因此DNA包含基因。所以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为C。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及其传播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2.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
4.遗传性是指后代在这一连续系统中重复其亲代的特性和特点。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变异,由于没有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解答】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传染病,B错误。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正确。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遗传物质的传递;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I包含II和Ⅲ,而II和Ⅲ之间是并列关系。
【解答】A.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不能构成图中关系,故A错误。
B.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四大基本反映类型,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氧化物和碱都属于化合物,且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等。无脊椎动物包括肠腔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
【解答】图中A是蝴蝶,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鳄鱼,属于爬行类;D是鸟,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类。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上述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A→B→C→D→E,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通过分析可知,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A是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因此B是遗传信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因此C是基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因此,可表示女性正常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答】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而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性状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AB、生殖、遗传过程中不会导致物种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变异会发生物种的变化,如果不能遗传,则无法将变异传递到下一代,也会产生多种物种;故C错误;
D、由一种生物演变出多种品种,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普遍存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遗传的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体现了变异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属于哺乳类动物,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兰兰得到了爸爸和妈妈的各一部分遗传物质;故C符合题意;
D、袁隆平采用杂交的方式获得杂交水稻,利用了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DNA是长链状的分子,每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DNA上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答】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细胞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基因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基因随生殖细胞代代相传,生物个体在进行生殖时,这成对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之中,即是说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彼此分开,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减半即是选项②和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叫遗传。人的体内有染色体,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解答】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子女体内的染色体是从父母双方获得的,因此有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解题。
【解答】豌豆的圆粒指的是豌豆的形状,而豌豆的黄粒指的是豌豆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性状,故不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50%,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杂合状态下能在性状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纯合状态时性状能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
【解答】 A、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A符合题意;
B、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不符合题意;
C、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基因组成是Dd的,表现出显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隐性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C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隐性基因是指在显性基因存在时,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2)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解答】 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染色体上的基因B表示显性基因,A不符合题意;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受精卵中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B不符合题意;
C、基因b是隐性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但这个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C符合题意;
D、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A、通常所指眼的颜色都是虹膜的颜色,角膜无色透明,便于透光,A不符合题意;
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第二代3、4的虹膜都是棕色,第三代10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中看出,“如果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眼睛颜色是棕色的概率是7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A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解答】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色盲症,分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为性连锁遗传,男多于女,双眼视功能正常而辨色力异常。患者常主觉辨色无困难,而在检查时发现。后天性多继发于一些眼底疾病,如某些视神经、视网膜疾病,故又称获得性色盲,色盲属于遗传病。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经检查,多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先天性愚型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1)相对
(2)有耳垂;Dd
(3)12.5%(或 )
(4)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
【解答】(1)人的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2)已知控制有耳垂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无耳垂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有耳垂,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
(3)该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小丽是无耳垂,而父亲是有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从(2)题遗传图解看出,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无耳垂的概率是25%。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女孩的概率是50%。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的几率是25%×50%=12.5%。
(5)我国婚姻法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很高。
故答案为:(1)相对(2)有耳垂;Dd(3)12.5%(或 )(4)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22.【答案】(1)变异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解答】(1)对比七千年前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发现有差别,而DNA属于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现象是变异导致的。
(2)新生儿内没有乙肝病毒抗体,属于易感人群,通过注射乙肝病毒让新生儿获得乙肝抗体,这种注射疫苗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变异(2)保护易感人群
23.【答案】(1)DNA;蛋白质;1;多
(2)23;X
(3)蛋白质;环境
(4)两个个体的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2)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XY,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来自父方的是染色体Y。
(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过指导的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1;多;(2)23;X;(3)蛋白质;环境;(4)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24.【答案】不遗传;可遗传;改变;物理;化学;基因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
【解答】变异根据能否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的;导致遗传物质改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的机会增加;
故答案为:不遗传;可遗传;改变;物理;化学;基因。
25.【答案】(1)解:如图所示:
(2)B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解答】(1)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马蛔虫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如图: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人精子或卵细胞。随着染色体的分离成对的基因也分开,进人不同的生殖细胞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2)B
26.【答案】(1)B;XY
(2)23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人的染色体有两类,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结合图片思考解题。
【解答】(1)女性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Y,因此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染色体的是图B,男性性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XY。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因此男性、女性的性染色体在A、B图中应是第23对染色体。
故答案为:(1)B;XY(2)23
27.【答案】(1)不遗传;圆
(2)基因;可遗传
(3)基因;环境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进化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
【解答】(1)方形西瓜的变异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方形西瓜的种子自然生长,结出的西瓜依然是圆形的;
(2)普通西瓜种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这种导致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由材料可知,生物的变异是基因和环境共同的结果;
故答案为:(1)不遗传;圆;(2)基因;可遗传;(3)基因;环境。
28.【答案】(1)变异
(2)鱼的个体大小;草鱼生长激素基因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基因;性状
(5)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解答】(1)子代鲫鱼的性状与亲本明显不同,是变异的结果;
(2)由实验可知,记录的数据是鱼的体重和体积,即个体的大小;实验中让鲤鱼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实现鲤鱼的快速生长;
(3)转基因鲤鱼获得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能够快速生长,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子代与亲本之间传递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5)使一种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物种体内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育种;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变异;(2)鱼的个体大小;草鱼生长激素基因;(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4)基因;性状;(5)C。
29.【答案】(1)隐性;Aa;AA或Aa
(2)变异;37.5%
(3)不能,因为通过手术做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变异
(4)DE
(5)生殖细胞;基因和环境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包括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总和。
【解答】(1)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其母亲、父亲也都是双眼皮,但小雅是单眼皮,说明双眼皮是显性基因,单眼皮是隐性基因;所以小雅的基因是aa,则其父亲、母亲的基因都是Aa;外公、外婆的基因是AA和Aa;
(2)小雅父亲和母亲的基因是Aa,则后代的可能出现的基因组合是AA;2Aa;aa;即出现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生男孩的概率是50%;所以二胎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
(3)通过手术成为双眼皮的过程中,没有改变基因,所以这种双眼皮是不可遗传的,不能生育双眼皮的孩子;
(4)小雅父亲的基因是Aa,所以其产生的精子基因是A和a;即DE正确;
(5)有性生殖中基因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来实现的;基因能够控制性状,但同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隐性;Aa;AA或Aa;(2)37.5%;(3)不能,因为通过手术做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变异;(4)DE;(5)生殖细胞;基因和环境。
30.【答案】(1)Ⅱ3;常;Aa;Aa;
(2);Ⅲ3、Ⅲ4
(3)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1)图中I1、I2都正常,II3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II3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患病的基因型是aa、I1、I2遗传给患病(aa)II3基因一定是a,因此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从图1看出,
正常子代个体中含有a基因的个体占2/3,因此II4、II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2/3。
(2)如果个体II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III1携带的a基因一定来自II2,因此II2的基因型是Aa,该遗传图解如图2:
从遗传图解看出,个体III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1/2。III3、III4肯定都正常,IV2、IV4患病,III4遗传给患病(aa)IV2、IV4的基因是a,所以III3、III4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因此图示中III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是个体III3、III4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IV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正常的女子遗传给患病(aa)儿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正常的女子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3
: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儿的可能性是50%,从图3看出,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50%,所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50%50%=25%,即1/4。
故答案为:(1)Ⅱ3;常;Aa;Aa;(2);Ⅲ3;Ⅲ4(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