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
1.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
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第 1 页(共 17 页)
A.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
C.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
B.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
D.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
2.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地里钻出的竹笋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B.恐龙化石
D.珊瑚礁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 的是(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4.下列植物的反应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B.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
D.捕蝇草捕捉昆虫 5.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人类能创造能量
②植物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
③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它们的食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 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 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 主要原因是( )
A.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B.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 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 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熔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7.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体现在( )
第 2 页(共 17 页)
A.能吸收粉尘
C.能杀菌
B.能吸收二氧化碳
D.能使空气清爽
8.如图在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左侧加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在右侧,说明(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C.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 9.云南“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生态系统成分 的角度看, 桂花耳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10.某品牌加酶洗衣粉外包装,洗衣粉中添加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则该洗衣粉( )
A.能适用于清洗任何污渍
B.能清洗衣物上的奶渍、油渍
C.清洗衣物对水温没有要求
D.能长时间浸泡清洗真丝羊毛衣料
1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 3 页(共 17 页)
(
A
.
) (
C.
) (
B
.
) (
D.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12.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
D.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生物
13.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第 4 页(共 17 页)
1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S2 所代表的面积越大,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后, 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15.下列地形变化是由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B.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二 、填空题
16.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2009 年 10 月 11 日,中国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 号极地科学考察船, 从上海启程奔赴南极.读南极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 在图中粗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 南极有 (填“极昼和极夜”或“阳光直射”)现象.
(3) 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4) 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当我国处于 (春、夏、秋、冬) 季时,是考察该 地区最理想的时期.
(5) 全球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南极环境的变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极地地区
冰雪融化冰层变薄; 制冷剂氯氟烃的使用,导致南极地区上空出现 .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 境已经刻不容缓.
(6) 在南极不宜搞大规模的旅游,原因是南极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
17.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蛾幼虫为食,云 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科学家在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时, 通过控制实 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 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发现, 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 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第 5 页(共 17 页)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 该森林内的云杉卷叶蛾的集合体属于一个 。
(2)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 。
18.如图为杭州某农田生态系统中, 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解。据图回答:
(1) 图甲中有 条食物链。
(2)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死亡率等特征, 那么 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
A.种群, 一只麻雀
B.种群,一个麻雀种群
C.物种的个体, 一只麻雀
D.物种的个体, 一个麻雀种群
(3) 图乙为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部分图解。请在相应位置将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过程补充完 整。 。
(4)能量从水稻流向昆虫,再流向青蛙,最后流向蛇时,因为 等因素影响能量会逐渐减少。
(写出一个因素)
三 、实验题
19.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果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葡萄酒便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果酒。图甲是葡萄酒酿 制流程图, 图乙为容器中的不同培养阶段发酵液中糖类物质和酒精浓度的变化曲线图。
第 6 页(共 17 页)
(1)优质葡萄酒的酿制需要品质优良的葡萄,农业上往往通过 (选填“有性”或“无性”) 生殖来保持葡萄的优良性状。
(2) 将图中第 3 步补充完整 。
(3) 葡萄酒酿制过程中往往需添加适量的 SO2 进行抑菌和抗氧化,发生反应如下: SO2+H2O=H2SO3
(4) 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用到的器材都需彻底消毒灭菌, 原因是器材上原本存在的微生物可能会影响发
酵效果。
(5) 请根据图乙解释酒精浓度从 T 开始升高的原因 。
四 、解答题
20.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表是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可吸入颗粒物、氮 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资料二:大气污染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全国 20 个大中城市因大气污染每年新增慢性支气 管炎患者 150 万人: 根据 2001 年的统计表明,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的每年达 90 多万人。
我国某日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日报表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A 可吸入颗粒物 111 Ⅲ轻度污染
第 7 页(共 17 页)
B 可吸入颗粒物 104 Ⅲ轻度污染
C 二氧化硫 61 Ⅱ良
D …… 24 Ⅰ优
(1) 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 (填序号)。
(2) 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 和 。
(3) 综合你所学的知识,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 和 。
(4) 大气污染使人易患 系统的疾病。
(5) 请你写出一条可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 21.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之一, 湿地内河道开阔, 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
的天然场所。湿地内有 31 种国家珍稀物种,有濒临灭绝的黑嘴鸥、黑脸琵鹭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
(1) 湿地公园中黑嘴鸥(如图甲)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 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合理的有 (可多选)。
①植被能净化水质,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公园内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④公园内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所以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 不会发生变化 (3)“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黑嘴鸥”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乙是某同学对该生态 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黑嘴鸥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同时期小鱼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
第 8 页(共 17 页)
0.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 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2)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判断是不是一个种群的关键点是看是 不是全部的生物,是不是同种生物, 是不是同一时空、同一区域的生物.
【解答】解:A.该森林公园内的全部的鸟很多种, 包含多个物种, 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A 错 误;
B、该森林公园内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物种,B 正确;
C、该松林林公园内的全部蝌蚪, 不符合种群的概念,C 错误;
D、该森林公园内的全部树木包含很多物种,不符合种群概念, D 错误。
故选: B。
2.【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解答】解: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 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地里钻出的竹笋是竹笋的生长现象,竹笋属于植物;恐龙化石、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礁 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 A. 3.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 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 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 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 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所以鼠、鼬、鹰属于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 己制造有机物, 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属于消费者,小麦属于生产者,故 A 正确.
故选: A.
4. 【分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第 9 页(共 17 页)
感性运动: 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解答】解:ABD、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捕蝇草捕捉猎物是对温度环境因素的反应,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都属于感性运动。 C、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是茎的向光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故选: C。 5.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 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解答】解: 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人类不能创造能量,错 误; ②植物所需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贮藏能量的有 机物, 释放出氧气, 正确; ③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它们的食物, 正确
故选: B。 6. 【分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 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南极 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易被破坏。所以科学家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
故选: A. 7.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 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因 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解答】解: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故选: B。 8.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
第 10 页(共 17 页)
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 特性。7、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新陈代谢(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够进行呼 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 命特征。
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的刺激,草履虫要躲避它,培养液对草履虫是有利的刺激,草履虫要趋向它。一 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在右侧(培养液),说明草履虫能够逃避有害刺激, 趋向有利刺激; 这体 现了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 C。 9.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 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 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 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 供给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 能将腐
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所以属于分解者。
故选: B。
10. 【分析】(1)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的蛋白质, 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将其分解。
(2) 酶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还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解:A.污物的成分不同,应该选择合适的洗涤用品发生反应, 并不是洗衣粉能适用于清洗任 何污渍,A 错误;
B、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分别清洗掉衣物上的奶渍和油渍, B 正确;
C、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酶在适宜的温度下, 可以发挥它的最大活性, 温度过高, 酶就会失 去活性,不能将蛋白质和油脂消化, 衣服上的奶渍和油渍也就不能洗掉了, C 错误;
D、因为真丝及羊毛衣料都含有蛋白质,使用这种洗衣粉, 里面的蛋白酶就会损坏衣料, D 错误。 故选: B。
11.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有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能量的
第 11 页(共 17 页)
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沿食物 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解答】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 素, A 正确。
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 正确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 正确。
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能量是 不断递减的,D 错误。
故选: D。
12. 【分析】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A.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只是该生物系统中的部分生物, 不属于群落,A 错误;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只是该生物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属于群落,B 错误;
C、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是一种生物, 属于群落, C 错误;
D、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生物是群落, D 正确。
故选: D。
13. 【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 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 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A 图的标志是禁止自行车行驶, 是为了安全;
B 图是挂在桥上的限重标志,是为了桥的安全;
C 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 是为了减少噪声的污染;
D 图表示的是此地距广州还有 20km。
故选: C。
14.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 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 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第 12 页(共 17 页)
【解答】解: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A 正 确。
B、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 正确。
C、S2 面积越大,即高越大(时间越长),恢复所需时间越长, 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C 错误。
D、在受到干扰后, 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 正确。 故选: C。
15. 【分析】地球上,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 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 力量。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 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解答】解: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水土流失形成的,与生物作用无关, A 错误;
B、珊瑚是腔肠动物, 捕食环节动物, 因此珊瑚虫可以分泌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 形成岛屿, 与生物作 用有关,B 正确;
C、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与生物作用无关, C 错误;
D、上海崇明岛形成的原因是河流堆积,与生物作用无关, D 错误。
故选: B。
二 、填空题
16. 【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完成;
(2) 根据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特点可知;
(3) 根据相对南极而言,其它地方都在它的北方可知;
(4) 根据南半球季节特点可知;
(5) 根据氯氟烃性质可知;
(6) 根据南极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
第 13 页(共 17 页)
(2) 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才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3) 相对南极而言,其它地方都在它的北方;
(4) 考察南极的最好季节是南半球处于夏季, 这时我国正好是冬季;
(5) 氯氟烃是一种含氟化合物, 会破坏臭氧, 造成臭氧空洞;
(6) 在南极不宜搞大规模的旅游,原因是南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17. 【分析】(1)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 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 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
(2)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属于 生产者。
故答案为:
(1) 种群。
(2) 生产者。
18. 【分析】(1)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 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 图中食物链有:水稻→ 昆虫→青蛙→蛇、水稻→ 昆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 第 14 页(共 17 页)
因此图中有 3 条食物链.
(2)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表明 a 是物种的个体;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 组成、死亡率等特征,表明 b 是一个麻雀种群,因此 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物种的个体, 一个麻雀 种群, 故选 D.
(3) 碳元素随着捕食输入麻雀种群, 麻雀种群中的一部分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 大气, 一部分碳元素随着捕食输入下一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碳元素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因此碳元素
流经麻雀种群的部分图解如图:
(4) 能量从水稻流向昆虫,再流向青蛙, 最后流向蛇时, 因为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被分解者分解利 用等因素影响, 能量会逐级减少。
故答案为:
(1) 3;
(2) D;
(3)
(4) 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
三 、实验题
19. 【分析】1.酒精发酵是指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的过程。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 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解答】解:(1)繁殖葡萄时,可选择性状优良的葡萄植株,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 湿润、含腐殖质较高、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下部就可长出不定根, 上部发芽,
从而发育成一棵新的植株。这种方法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留母 第 15 页(共 17 页)
本的优良性状。
(2) 通过加工和过滤可将葡萄糖汁和葡萄渣分离开来,因此图中第 3 步补充的内容应该是过滤。
(3) 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有氧呼吸让酵母菌大量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 发酵(无氧呼吸) 获得葡萄酒。因此, 酒精浓度从 T 开始升高的原因: 在 T 之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此时不生成酒精;在 T 时密封之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故答案为:
(1) 无性。
(2) 过滤。
(3)在 T 之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不生成酒精; 在 T 时密封之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四 、解答题
20. 【分析】(1)运用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表解答。
(2) 空气的污染物包括:可吸入的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解答。
(3) 运用空气污染物和防治空气污染物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等解答。
【解答】解:(1)空气质量日报内容表中 D 的污染指数最低, 空气的质量级别最小,是空气质量最好 的城市;A 的污染指数最高,空气的质量级别最大,是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2) 根据资料一可知, 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3) 综合你所学的知识,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工业生产、交通和燃料燃烧。
(4)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
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另外还 有致畸变的作用。
(5) 可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减少开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
故答案为:(1) D。
(2) 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3) 工业生产、交通、燃料燃烧。(合理即可给分)
(4) 呼吸。
(5) 减少开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合理即可给分)
第 16 页(共 17 页)
21. 【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 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 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黑嘴鸥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2) 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强。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 湿地公园和其他生态系统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构成生物圈。在湿地公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会破坏环境, 不利于环境保护;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一种动态平 衡。故合理的是①②。
(3) 同时期小鱼的数量变化是先上升在下降, 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动态平衡,大致曲线如下图:
故答案为:(1) 消费者。
(2) ①②。
(3)
第 17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