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知识点1 判断物质是否能够形成溶液
1.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均一、稳定的 B.澄清、透明的 C.久置不会分层 D.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液态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葡萄糖注射液 D.牛奶
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4.下列物质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放入水中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
C.植物油滴入汽油中 D.植物油滴入洗洁精中
5.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胡椒粉 C.蔗糖 D.食盐
知识点2 乳化现象
6.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D.用水冲洗掉杯子上的食盐
7.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D.用洗发液清洗头发
知识点3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8.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9.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活性炭
10.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知识点4 水溶液的微观构成与某些性质
11.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b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值( )
A.大于b B.小于b C.等于b D.无法确定
12.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是( )
A.钠离子 B.水分子 C.钠原子 D.氯离子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少量固体溶于水,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
B.溶液都能导电
C.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参考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 判断物质是否能够形成溶液
1.【答案】D
【详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都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而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是澄清透明的,久置不会分层,观察选项,故选D。
2.【答案】D
【分析】A.液态空气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牛奶是混合物,但不均一,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D
【解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
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
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
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
4.【答案】C
【详解】A.碘难溶于水,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有很多不溶解的,不属于溶液,故A错误;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但难溶于汽油,所以高锰酸钾溶解在汽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溶解在洗涤剂中属于乳化现象,得到的仍然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详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胡椒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知识点2 乳化现象
6.【答案】A
【详解】A.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原理,符合题意;
B.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是良好的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酒精清洗碘渍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乳化;
D.用水冲洗掉杯子上的食盐,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详解】A.洗洁精中有乳化剂,它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变成无数细小的油滴,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是利用乳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洗衣粉中有乳化剂,它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变成无数细小的油滴,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污是利用乳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是有机溶剂,能溶解衣服上沾染的圆珠笔油,不是利用乳化现象,是利用溶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洗发液是利用乳化现象配制,用洗发液清洗头发故是利用乳化现象,D不符合是题意。
故选C。
知识点3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8.【答案】B
【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9.【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A错误;
B.氯化钠溶解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B错误;
C.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C正确;
D.活性炭不溶于水,D错误。
故选:C。
10.【答案】白糖溶于水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详解】白糖溶解时溶解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溶解水合释放的热量。总的热效应是吸热的。所以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
故填:白糖溶于水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知识点4 水溶液的微观构成与某些性质
11.【答案】C
【详解】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溶液中各处的密度相等。观察选项,故选C。
12.【答案】C
【详解】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该溶液中没有的微粒是钠原子。
故选:C。
13.【答案】B
【详解】A.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能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说法正确;
B.溶液不都能导电,例如蔗糖水、酒精溶液都不能导电,说法错误;
C.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说法正确;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说法正确。
故选: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