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3.1空气和氧气 第2课时 (课件 3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3.1空气和氧气 第2课时 (课件 3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7 08:57:1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空气与氧气(2)
---氧气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了解燃烧时的一
些特殊的实验现象,认识化合反应及氧化物;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
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学会闻气体;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复习导入
1、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化学式: )聚集而成,每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
2、物理性质是指 的性质;
如, 等;
3、化学性质是指 的性质;
如, 等。
O2
两个氧原子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讲解
了解一种物质过程,先应了解其结构、性质,然后知道其用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研究物质的性质是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
结构
性质
用途
讨论:
1、由生活经验可知,氧气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是怎样的?
依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结论:氧气也应该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闻气体的方法: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
讨论:
2、氧气的溶解性大吗?
氧气的溶解性不大,不易溶于水。
证据:急救呼吸困难的病人时,
需要使用氧气瓶,从氧气瓶中出来的
氧气,要先通入瓶中的蒸馏水,使之
湿润,然后才提供给病人呼吸使用。
活动:
阅读:教材P73-74,填一填下表:
化学式 分 类
结 构
溶解性
密 度
熔 点 (凝固点)
液化温度
O2
非金属单质
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毫升的氧气
密度(1.429 克 / 升)比空气密度(1.293克/升)略大
标准大气压下,-218℃ 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标准大气压下,-183℃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归纳: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氧气的三态变化: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但在压强 1.01×105 帕、
-183℃时氧气会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思考讨论
1、如何收集一瓶氧气呢?依据是什么?
1)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
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依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方法:
①先用水装满集气瓶,盖上玻片倒立在水槽中;
②导管口有均匀气泡冒出来时,将导管口移动到瓶口,使气泡进入瓶内;
③当瓶内水全部排出(气泡飘出瓶口外)时,用玻片盖好瓶口,取出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适用范围:
此法适用于收集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方法:
①将集气瓶正放水平桌面上,并加盖玻片;
②将玻片稍拉开一些,使导管伸入瓶底;
③收集气体,待完成收集后,盖严玻片。
适用范围:
此法适用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思考讨论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检验氧气是否已收集满?
器材: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与结论: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了。
由此可知,氧气具有 性,这是氧气的 性质。
助燃
(支持燃烧)
化学
注意:不是可燃性!
新知讲解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可与氧气反应。如许多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可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化学反应中现象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
1)反应前物质颜色、状态;
2)反应过程中看到的、闻到的、嗅到的现象,及感知到的温度变化;
3)反应后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活动:
1、红磷的燃烧: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其现象。然后把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的现象,用手触摸瓶壁有什么感觉?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白烟其实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O2 P2O5
活动:
2、碳的燃烧:
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成发红状态,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 观察现象。
2)等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O2 CO2
活动:
3、硫的燃烧:
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的硫磺,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其现象。然后把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的现象,闻一闻气味,用手触摸瓶壁有什么感觉?
现象:
淡黄色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实是生成物二氧化硫气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S O2 SO2
视频:硫燃烧
讨论:
若用紫球表示硫原子,用蓝球表示氧原子,反应中的原子重排可以表示为:
由此说明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组,产物中的原子具有与反应物中不同的组合形式,所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活动:
4、铁丝的燃烧:
1)取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2)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进盛有氧气、瓶底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的集气瓶里,不要触壁。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黑色固体,其实是生成物四氧化三铁。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Fe O2 Fe3O4
视频:铁燃烧
讨论交流
“铁丝的燃烧”实验讨论:
1)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螺旋状铁丝的一端要系上一根火柴?
3)为什么集气瓶底要铁铺一层沙子(换成水行吗)?
系上火柴的目的是通过火柴点燃放热,使铁丝达到着火点,促使铁丝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铁丝燃烧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现象更明显。
将沙子换成水也可以,瓶底装有少量水或铺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思考讨论
“铁丝的燃烧”实验讨论:
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灼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说明铁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小,没有达到能使铁燃烧的程度。
也就是说,铁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铁丝的表面积、燃烧区的温度、铁的颜色无关。
同时,也说明:同种物质,反应条件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归纳: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O2 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O2 CO2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S O2 SO2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Fe O2 Fe3O4
活动:观察以上几个反应,说一说,有什么相似点?
1)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2)条件点燃;3)反应物中一种是氧气;4)生成物都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
新知讲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这种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形式: A+B+……=C
3、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H2O、SO2、Fe3O4、P2O5、CO2都是氧化物。
形式:金属元素+氧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氧元素
2、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第3课时介绍
课堂练习
1、下列对氧气的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助燃性
C.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能产生火焰
D. 所有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
B
2、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
D.红热的木炭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3、下图表示制取氧气实验中的几个基本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溶液 B. 收集氧气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D
课堂练习
4、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
课堂练习
5、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B.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A
课堂练习
6、有关氧气的收集、检验、验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氧气
B.利用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a通入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丙中,若木条熄灭表明该气体是氧气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丁装置 d 处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
课堂练习
7、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四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B
课堂总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低温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也可变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氧气检验(鉴别)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4、氧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5、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板书设计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较活泼。
3、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5、化合反应:A+B→C
6、氧化物:氧元素+另一种元素
3.1 空气和氧气(2)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氧气的制取 ”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