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
2.使学生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4.使学生了解用体积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3.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有关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教学难点】
1.溶液稀释的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经常表示为百分比)。
【讲解】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组成都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引入】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有下列定义式:
定义式
【讲解】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的意义。
2.定义式中各质量的单位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单位。
第二部分
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引入】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可以进行有关溶液组成的一些计算。
【讲解】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1)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度
状态 饱和 不一定饱和
计算公式
单位 克 1
相同点 都可以表示溶液的组成
【引入】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可以表示溶液的组成,所以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换算的。
(2)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第三部分
三、溶液稀释的计算
【引入】将浓度大的溶液变成浓度小的溶液叫溶液的稀释。
将浓度大的溶液变成浓度小的溶液叫溶液的稀释。
溶液在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板书】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稀溶液的质量等于浓溶液的质量和所加水的质量之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思路如下:重视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物质给出化学式,揭示化学式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注重示范引导, 强调书写规范,展示化学式的严谨和简约之美,促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国际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学习化学式的必要性;简化对化合价概念的教学,突出对化合价含义和作用的学习,强化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加强记忆并初步形成书写化学式的技能。通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