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 中和反应
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小乐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
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
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
3.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酸碱反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1)由于人的胃里有胃酸,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液,浸泡水果5~6天即可除去涩味。
5.要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结果记录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吗?设计方案:向试管中加入2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0.4%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_____
2.重新设计方案,继续探究。(1)分别测量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稀盐酸的pH并记录(2)如图:分別取2 mL水和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0.4%的稀盐酸。测量所得溶液的pH并记录。 水的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稀盐酸的PH_____。混合后,溶液甲的PH_____,溶液乙的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获得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是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现象,可以借助测定溶液反应前后_____变化的方法来帮助人们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反应。
6.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雪认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已恰好完全反应。对此小丽提出质疑,理由是_____。
(3)活动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看到 _____的现象,证明小丽的质疑是合理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活动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8.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 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3)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
A.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和中和反应无关,此项符合题意;
C.胃酸中含有盐酸,碱性药物常用氢氧化镁为一种碱,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与中和反应有关,此项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详解】
A.①中NaOH溶液不易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氢氧化钠溶液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需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甲物质是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答案】10 NaOH+HCl=NaCl+H2O
【详解】
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pH=7,加入稀盐酸的体积10 mL时pH=7,故填:10;NaOH+HCl=NaCl+H2O。
4.【答案】
【详解】
(1)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5.【答案】无明显现象 小于7 减小 能 没有 酸碱度(或PH)
【详解】
1.向试管中加入2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0.4%的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
2.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水的pH等于7,向2 mL水中加入2 mL0.4%的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溶液甲pH减小。向试管中加入2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0.4%的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乙的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溶液乙的pH减小,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可以借助测定溶液反应前后pH的变化变化的方法来帮助人们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反应。
6.【答案】指示反应到达终点 NaOH+HCl=NaCl+H2O 如果稀盐酸过量,溶液也呈无色 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合理即可)
【详解】
(1)A 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通过颜色变化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情况,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因为如果稀盐酸过量,溶液也呈无色。
(3)要证明盐酸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钙,看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证明稀盐酸过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能使硅胶变色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实验 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详解】
活动探究 1:
无色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稀盐酸变成了无色,说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物是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H2O。
活动探究 2:
(1)通过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能使硅胶变色,由实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2)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实验。
(3)根据实验①②对比,③硅胶颜色的变化,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8.【答案】(1)H2SO4和Na2SO4;(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3)设20 g稀硫酸样品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详解】
(1)根据溶液的pH小于7,酸过量进行分析,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和Na2SO4;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3)见答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