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1.空气污染是全世界居民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现实,冬季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环境保护也敲响了警钟。常见污染物为PM2.5,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有利于大气中PM2.5降低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提倡汽车出行
C.增加燃煤发电 D.大力植树造林
2.人类正面临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下列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人呼出的CO2 B.厨房烹饪中产生的油烟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 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3.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减少酸雨的形成
B.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
4.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含硫煤做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开发新能源
5.下列做法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焚烧垃圾 B.燃煤取暖 C.风力发电 D.燃放烟花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的污染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7.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染污,下列有关处理秸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秸杆发酵产生沼气
B.秸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
C.秸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秸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8.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出行时,用共享单车替代机动车
C.增加燃煤的使用量
D.推广使用新型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具体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在校园内将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露天焚烧 B.保护野生动物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治理露天烧烤
10.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 B.在水源地大量网箱养鱼
C.革新工艺,循环利用工业用水 D.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11.2020年,无锡又有滨湖区、惠山区等地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提倡公交出行 B.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太湖
C.将工业废渣直接填埋 D.将工业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 ,应禁止使用
C.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D.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是先排放后治理
13.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挥发等。
(1)下途径中,产生PM2.5相对较少的是(______)
A.道路扬尘 B.煤炭发电 C.炼制石油 D.汽车尾气
(2)减少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3)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___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4)如图是自然界碳、氧循环简图
a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_______。
b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4.美丽中国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减缓解_____。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气体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C.为保护好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②自然界的水多为硬水,判断的方法及现象_____。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
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②空气中性质稳定,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详解】
A.在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煤作燃料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C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B.厨房烹饪中产生的油烟,对人体健康不利,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可以诱发急病,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甲醛有毒且破坏蛋白质,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答案】C
【详解】
A.用天然气替代煤,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与核能等绿色能源,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详解】
A.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正确;
B.大量使用含硫煤做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形成酸雨,错误;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温室效应,正确;
D.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详解】
A.焚烧垃圾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会产生不良影响,故选项错误;
B.煤作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一些烟尘,会产生不良影响,故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故选项正确;
D.燃放烟花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会产生不良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详解】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合题意;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的污染,不合题意;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详解】
A.利用秸杆发酵能产生沼气,正确;
B.秸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正确;
C.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错误;
D.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正确;
故选C。
8.【答案】C
【详解】
A.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选项正确;
B.出行时,用共享单车替代机动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选项正确;
C.增加燃煤的使用量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选项错误;
D.推广使用新型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选项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详解】
A.在校园内将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露天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符,符合题意;
B.保护野生动物,与关爱自然的做法相符,不符合题意;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治理露天烧烤,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详解】
A.漫灌会使大量水渗透和蒸发,造成水资源浪费,不符合该主题;
B.在水源地大量网箱养鱼会因为鱼类粪便,缺氧死亡而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该主题;
C.革新工艺,循环利用工业用水,可节约用水,符合该主题;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该主题;
故选:C
11.【答案】A
【详解】
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有利于保护空气,正确;
B.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太湖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错误;
C.将工业废渣直接填埋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错误;
D.将工业废气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详解】
A.没有化学,也会产生环境问题,化学是把双刃剑,只要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选项说法错误;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合理使用,不能禁止,选项说法错误;
C.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化工生产不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D.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答案】A 石油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光合作用 分解反应
【详解】
(1)A.道路扬尘属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不属于PM2.5,相对来说产生的PM2.5相对较少,故A正确;
B.煤炭发电能产生很多颗粒,有的颗粒能达到直径≤2.5微米,故B错误;
C.炼制石油的过程中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在此过程中会会挥发出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也能释放出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故D错误。
故选:A;
(2)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3)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4)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b.图中①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是 “一变多”, 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属于分解反应。
14.
【答案】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 AC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泡沫较少 D 氮气
【详解】
(1)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光合作用可以减小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
②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形成,煤杂质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
(2)①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利用水资源保护,选项A正确;
B.天然水含有色素、异味、细菌以及可溶性物质,不得处理后直接饮用,选项B错误;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不影响环境,选项C正确;
D.不得过度使用净水剂和消毒剂,造成水体污染,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硬水加入肥皂水后,浮渣较多,泡沫较少;
(3)①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都是造成污染的污染物,只有二氧化碳不形成污染,故选D;
②氮气在空气体积分数最大,且性质稳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