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综合检测卷
1.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目前未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有关资源、能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为了节约水资源,可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3.2020年6月5日迎来了第49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围绕这一主题,下列行为或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牙刷
B.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C.废旧电池掩埋处理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4.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5.氢气“让人喜欢让人忧”,主要是因为( )
A.常温下密度很小,难以液化
B.是无污染的新能源,但易引起爆炸
C.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D.常温下稳定,需要加热、点燃才能参加反应
6.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
A.塑料器具 B.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7.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关于高铁列车上的物品说法正确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车窗上的钢化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不锈钢座椅含碳量比生铁高 D.充电插座的塑料外壳具有热塑性
8.N95口罩对防止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起到了很好作用,制造N95口罩的原材料是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 )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材料的是( )
A.尼龙书包 B.纯羊毛手套 C.塑料直尺 D.塑胶跑道
10.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全世界都缺乏医疗物资,下列医疗防护用品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橡胶手套 B.全棉手术服
C.塑料防护面屏 D.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防护衣
11.哈尔滨在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重点进行路桥建设、水源治理,届时建成“护水亲水,空气清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新型城市(如图),下列做法能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
C.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
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12.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生活垃圾分类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13.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前后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种。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3)关于能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14.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什么?(答一点即可)_____;
(2)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答一点即可)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石油
15.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SO2、C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没有计入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_____。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_____。
(3)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填序号)。
A.氢气 B.汽油 C.乙醇 D.可燃冰
(4)要使甲烷燃烧,除了要与空气接触,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 “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列举一条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措施______。
②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3) “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
①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 C.臭氧 D.稀有气体
②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 NO、NO2 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X 的化学式为______。
17.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太阳能汽车是一种 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提示:反应l:
(1)该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最终转化为_____。
(2)反应Ⅰ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反应Ⅱ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Ⅲ是在点燃条件完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
D.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因此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
故选:B。
2.【答案】B
【详解】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选项正确;
C.工业废水中含有污染物,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和水体,选项错误;
D.现阶段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不现实的,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选项错误,故选B。
3.【答案】D
【详解】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牙刷,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
B.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掩埋处理,会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会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值得提倡,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详解】
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故选:D。
5.【答案】B
【详解】
A.氢气“让人喜欢让人忧”,主要是因为氢气是无污染的新能源,但易引起爆炸,
故选:B。
6.【答案】B
【详解】
A.塑料在自然界中不存在,需要人工合成,是人造材料,不符合题意;
B.石器的材料在自然界中存在,不需要人工合成,符合题意;
C.青铜器使用的铜合金在自然界中不存在,需要人工合成,是人造材料,不符合题意。
D.铁器使用的铁合金在自然界中不存在,需要人工合成,是人造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详解】
A.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它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钢化玻璃其实还是玻璃,只是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提高了玻璃的强度,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的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当玻璃承受外力破碎时,碎片会成类似蜂窝状的钝角碎小颗粒,不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故B符合题意;
C.不锈钢座椅的材质属于钢,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充电插座的塑料外壳具有热固性,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会使插座变形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详解】
聚丙烯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故选:B。
9.【答案】B
【详解】
A.尼龙书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纯羊毛手套是用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选项正确;
C.塑料直尺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塑胶跑道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其中含有聚氨酯预聚体、废轮胎橡胶等多种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详解】
A.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全棉手术服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C.塑料防护面屏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D.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防护衣属于复合材料,故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详解】
A.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导致水污染,符合题意;
C.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不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B
【详解】
A.加强工业废气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天然气 三 ABD
【详解】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答案填:天然气;
(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那么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结合图例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ABC三种物质;
(3)由题中给的材料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选项正确;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综合更有效的利用,故B选项正确;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选项错误;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ABD。
14.【答案】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或贮存困难等) 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 D
【详解】
(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现在最理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通过太阳能和催化剂使水分解,所以现在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故填: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或贮存困难等);
(2)燃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烟尘、一氧化碳等,同时相同质量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小,故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故填: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
(3)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故选D。
15.【详解】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SO2、C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没有计入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二氧化碳。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新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
(3)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形成的冰状固体,可以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是一种未来的理想能源;故选D。
(4)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要使甲烷燃烧,除了要与空气接触,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甲烷的着火点,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答案】SO2 不使用含磷洗涤剂(合理即可) 蒸馏 BC
【详解】
(1)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遇水生成酸,形成酸雨;
(2)①为保护水资源,可以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②蒸馏后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是最高的;
(3)①空气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毒气体,有毒气体主要包括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故答案选BC。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生成物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2X中一共有2个钠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NO2。
17.【答案】电能 分解 或
【详解】
(1)根据题图可知,该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2)根据提示,反应Ⅰ是,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3)根据题图可知反应Ⅱ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Ⅲ是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完成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