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4.3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科学下册4.3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0 14:00:32

文档简介

九年级科学下册4.3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义乌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  )
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环保理念解答。
【解答】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环保理念。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符合环保理念。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符合环保理念。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与环保无关。
故选D。
2.(2022九下·舟山月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解答】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大气,属于环境污染。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甲烷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无污染。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无污染。
故选A。
3.(2022九下·舟山月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饮料罐、矿泉水瓶等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又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饮料罐、矿泉水瓶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的,属于可回收的材料。
故选A。
4.(2021九下·浙江期末)2018年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危害,5、森林锐减,6、土地碱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固体废物污染,10、白色污染。
【解答】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推广使用剧毒农药会污染土地,污染环境,因此此举措违背该主题,C符合题意;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09年3月19日,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展会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  )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解答】节能减排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节能减排的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不可再生 ③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物柴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物质排放很少,那些产生二氧化硫多的石油等污染环境极其严重。
【解答】生物柴油属于生物能源,使用其作为燃料,CO2等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缓解温室效应,可减少空气污染;由于产生的SO2减少,可减少酸雨危害;由于其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C
7.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答案】B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解答】A、化石燃料是常规能源,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热机在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过程中损耗掉了,B符合题意。
C、很多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量不断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节能的核心还是提高能量的转换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不可随意焚烧垃圾,因为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解答】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就地焚烧,产生的烟会污染空气,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这样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减少城市垃圾总量,因为将它用于栽培蘑菇,就是把垃圾变成了有用的资源了。
故答案为:D
9.“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进行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
【解答】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比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可以保护树木。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故答案为:A
10.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能够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
【解答】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C符合题意。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 B.践行低碳生活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解答】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这种丧失和灭绝的生物资源是无法弥补的。
故答案为:D
12.“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智能开关确保电灯人走灯灭 B.电冰箱使用中要做到及时除霜
C.家用电视机日夜处于待机状态 D.用太阳能热水器替换电热水器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因从小事做起,节能节电,提倡环保。
【解答】A、用智能开关确保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直冷冰箱需要定时除霜的,冰箱结霜后会影响热交换的效率,造成制冷能力下降,要想更好的节电就要定时冰箱除霜,B不符合题意。
C、电视机不使用时处于待机状态,电视机也会消耗电能,这样会浪费电能,C符合题意。
D、用太阳能热水器替换电热水器可以节能节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上述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是CO2和H2O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
【解答】A、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但是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比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并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比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因此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下列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解答】A、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
故答案为:C
15.如图的漫画直接反映了(  )
A.我国的鱼越捞越少了
B.我国人口对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C.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D.我国地大物博,要加强养鱼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水的污染,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污水排放导致水中的生物死去,人不知情,在排放了污水的河水中钓鱼,捕鱼后食用,就会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解答】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样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有鱼也会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B
(3)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低碳经济”理念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意义即可。
(2)根据题目信息所给的化学方程式,K2CO3在吸收池发生的反应中作反应物,在分解池发生的反应中是生成物;根据题意分析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而生成物是CH30H和H2O.
【解答】(1)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背而驰,B符合题意。
(3)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H3OH和H2O,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 CH3OH+H2O
17.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合理即可)
(2)会导致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能源;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原因和减缓温室效应方法切入。
【解答】(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是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8.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解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因为煤和石油燃烧时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因为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①不符合题意;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因为自行车不会污染环境,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数量,②符合题意;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来源于木材,此举措施属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书本大多用木材制作,此举措是保护森林资源,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 ②③④
19.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
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
(1)由图甲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 (  )
A.显著增长 B.平稳增长 C.稳中有降 D.显著减少
(2)图乙中的电厂发电功率为1×107 千瓦,要维持这样的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约需燃烧5×106千克煤,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大约是   焦,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达1.2×106千克,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煤的热值是3×107 焦/千克)
(3)为了减少有害物质二氧化硫(SO2)的排放,该电厂在原煤中加入生石灰,使煤中的硫在燃烧中转化为CaSO4而混入炉渣被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A
(2)1.5×1014;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
(3)2CaO+2S+3O2 2CaSO4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解答】(1)由图像可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显著增长;故A正确;故答案为:A;
(2)5×106Kg×3×107 J/Kg=1.5×1014J;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大量的粉尘,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1.5×1014J;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
(3)根据题干的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2CaO+2S+3O2 高 温2CaSO4;
故答案为:(1)A;(2)1.5×1014J;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3)2CaO+2S+3O2 高 温2CaSO4。
20.“碳排放”是关于   气体排放的一个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   。当今世界,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   能源,导致更多的   排入大气中。
【答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石能源;二氧化碳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
【解答】碳的排放是指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目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目前主要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故答案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石能源、二氧化碳。
2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
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付诸行动,节能减排已成共识。
(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____。
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
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少用手洗
C.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2)研究表明,利用垃圾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每燃烧1吨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25千瓦时。这
样既处理了垃圾,又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位于某市的垃圾发电厂有2台功率均为7.5×
103千瓦的发电机组。若这些机组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答案】(1)B
(2)解:2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W=Pt=75×103千瓦×2×12小时=1.8×105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故A错误;
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会增加对电能的消耗,而电能的产生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
C、太阳能是洁净的能源不会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生活;故C正确;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可以减少对电能的消耗,而电能的产生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故D正确;
(2)2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W=Pt=75×103千瓦×2×12小时=1.8×105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
22.(2016九下·萧山开学考)“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的特点是   .
(2)氢能指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试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   .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之一   ,是温室效应气体,它“让地球发烧”
(4)随着“低碳”意识的不断深入,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初中生积极提倡并去实践的生活方式.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从点滴做起,以下做法不符合科学的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家里的白炽灯将其更换为节能灯.
B.为了节约洗涤餐具时用的水,我们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C.家中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洗厕所.
D.家中的用电器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以避免待机时消耗的电能.
【答案】(1)能量巨大,但分散、间断、不稳定,清洁等
(2)2H2+O2 2H2O
(3)天然气;二氧化碳
(4)B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能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3)根据化石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进分析;(4)根据低碳的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解答】解:(1)太阳能具有能量巨大,但分散、间断、不稳定,清洁等特点;(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3)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之一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气体,它“让地球发烧”;(4)A、家里的白炽灯将其更换为节能灯,可以节约用电,故A正确;
B、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用品,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错误;
C、家中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洗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家中的用电器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以避免待机时消耗的电能,故D正确;
23.继2009年之后,今年3月27日在全球举行了一场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人们用黑暗的方式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这个就是通过关灯的方式减少通电   来减少电能消耗,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   V,如果小明家有100W的用电器停止使用1h,则节约用电   J。
【答案】时间;220;2.16×105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解答】“地球一小时”,号召人们自愿关灯一小时,这是通过减少通电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t=1h=3600s,由 得,
60W的用电器一小时的用电量为:
W=Pt=100W×3600s=3.6×105 J。
故答案为:时间;220;3.6×105 J
【分析】减少用电器的工作时间可以减少消耗电能;根据家庭电路电压来解答;
利用W=Pt求用电器一小时节约的电能。
24.2014年6月10日是“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是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
【答案】B;利用火力发电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解答】解:A.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造纸使用的木材,减小树木的砍伐,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符合题意,故A不选;
B.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并且生成一次性竹筷要消耗能源,使用不符合题意,故B选;
C.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C不选;
D.利用火力发电,增加了CO2的排放.
答案:B 利用火力发电等
25.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由于    (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答案】(1)CO2
(2)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故答案为:CO2.
(2)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用洗菜水或淘米水浇花等.
故答案为: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
三、实验探究题
2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所以生活中要减少少煤、石油的用量,那么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
(4)“低碳”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低碳要求,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故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
2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作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   ,且速度比乙房间   ,由此可得出结论:   。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答案】(1)作对照;负氧离子
(2)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
(3)降低;快;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保护森林,多植树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因为是为了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应该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3)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降低,而且速度比乙房间快,因此可以说明: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我们的启示:保护森林,多植树。
故答案为:(1)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2)降低;快;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3)保护森林,多植树
28.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1)不能
(2)小
(3)特异性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为图表分析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2)分析图乙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小。(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活力越小,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故答案为:(1)不能;(2)小;(3)特异性
四、解答题
29.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光合作用;另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
(2)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O3)在日光作用下转化成O2。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B.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
C.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3)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新的二氧化碳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答案】(1)氧气
(2)2O3 3O2;A
(3)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空气的成分及探究;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2)从臭氧和氧气的区别和特征切入。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也能释放氧气。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A、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为21%,A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臭氧和氧气都属于气体,但是化学性质并不同,C不符合题意。
(3)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反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守恒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氧气(2);A (3)B
3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漫画“断指”(如图所示)。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作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1)经济;生态系统;社会
(2)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等
(3)不同意,因为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4)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解答】(1)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每个人应当从自我做起,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要污染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不同意,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利于人类家园的发展。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故答案为:(1)经济;生态系统;社会(2) 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等 (3) 不同意,因为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4)D
31.如图所示的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开发中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发电方式。由于没有燃料燃烧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理念而正在世界形成热潮.但风力发电的特点是随机性强,5m/s以上的风速才可以发电。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春秋季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大丰风力发电厂正在开发建设中。
下表是某一台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功率:
平均风速m/s 5 6 7 8 9 10
功率kW 9 22 34 44 53 60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   能,供各种产业日常生活使用。
(2)当风速为10m/s时,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300kW h,则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3)盐城有较丰富的风力资源,即将并网的“十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2.5×108kW h,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kg的煤放出的能量。(煤的热值为3.0×107J/kg)
【答案】(1)可再生;电
(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解答】(1)风能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
故答案为:(1)可再生;电;(2)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20%;(3)相当于完全燃烧3×107kg的煤放出的能量。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发电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由表中数据找出风速为10m/s时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然后由W=Pt求出1h产生的电能;已知1h获得的风能,就求出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知道年发电量(相当于完全燃烧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和煤的热值,利用Q放=mq求需要煤的质量。
1 / 1九年级科学下册4.3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义乌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  )
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2.(2022九下·舟山月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3.(2022九下·舟山月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饮料罐、矿泉水瓶等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B.
C. D.
4.(2021九下·浙江期末)2018年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5.2009年3月19日,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展会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  )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不可再生 ③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8.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进行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10.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11.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 B.践行低碳生活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先污染后治理
12.“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智能开关确保电灯人走灯灭 B.电冰箱使用中要做到及时除霜
C.家用电视机日夜处于待机状态 D.用太阳能热水器替换电热水器
13.“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上述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是CO2和H2O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4.下列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5.如图的漫画直接反映了(  )
A.我国的鱼越捞越少了
B.我国人口对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C.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D.我国地大物博,要加强养鱼
二、填空题
16.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7.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18.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19.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
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
(1)由图甲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 (  )
A.显著增长 B.平稳增长 C.稳中有降 D.显著减少
(2)图乙中的电厂发电功率为1×107 千瓦,要维持这样的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约需燃烧5×106千克煤,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大约是   焦,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达1.2×106千克,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煤的热值是3×107 焦/千克)
(3)为了减少有害物质二氧化硫(SO2)的排放,该电厂在原煤中加入生石灰,使煤中的硫在燃烧中转化为CaSO4而混入炉渣被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碳排放”是关于   气体排放的一个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   。当今世界,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   能源,导致更多的   排入大气中。
2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
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付诸行动,节能减排已成共识。
(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____。
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
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少用手洗
C.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2)研究表明,利用垃圾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每燃烧1吨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25千瓦时。这
样既处理了垃圾,又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位于某市的垃圾发电厂有2台功率均为7.5×
103千瓦的发电机组。若这些机组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22.(2016九下·萧山开学考)“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的特点是   .
(2)氢能指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试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   .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之一   ,是温室效应气体,它“让地球发烧”
(4)随着“低碳”意识的不断深入,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初中生积极提倡并去实践的生活方式.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从点滴做起,以下做法不符合科学的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家里的白炽灯将其更换为节能灯.
B.为了节约洗涤餐具时用的水,我们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C.家中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洗厕所.
D.家中的用电器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以避免待机时消耗的电能.
23.继2009年之后,今年3月27日在全球举行了一场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人们用黑暗的方式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这个就是通过关灯的方式减少通电   来减少电能消耗,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   V,如果小明家有100W的用电器停止使用1h,则节约用电   J。
24.2014年6月10日是“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是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
25.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由于    (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三、实验探究题
2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2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作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   ,且速度比乙房间   ,由此可得出结论:   。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28.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四、解答题
29.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光合作用;另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
(2)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O3)在日光作用下转化成O2。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B.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
C.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3)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新的二氧化碳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3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漫画“断指”(如图所示)。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作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31.如图所示的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开发中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发电方式。由于没有燃料燃烧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理念而正在世界形成热潮.但风力发电的特点是随机性强,5m/s以上的风速才可以发电。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春秋季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大丰风力发电厂正在开发建设中。
下表是某一台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功率:
平均风速m/s 5 6 7 8 9 10
功率kW 9 22 34 44 53 60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   能,供各种产业日常生活使用。
(2)当风速为10m/s时,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300kW h,则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3)盐城有较丰富的风力资源,即将并网的“十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2.5×108kW h,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kg的煤放出的能量。(煤的热值为3.0×107J/k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环保理念解答。
【解答】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环保理念。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符合环保理念。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符合环保理念。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与环保无关。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解答】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大气,属于环境污染。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甲烷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无污染。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无污染。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又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饮料罐、矿泉水瓶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的,属于可回收的材料。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危害,5、森林锐减,6、土地碱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固体废物污染,10、白色污染。
【解答】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推广使用剧毒农药会污染土地,污染环境,因此此举措违背该主题,C符合题意;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解答】节能减排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节能减排的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物柴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物质排放很少,那些产生二氧化硫多的石油等污染环境极其严重。
【解答】生物柴油属于生物能源,使用其作为燃料,CO2等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缓解温室效应,可减少空气污染;由于产生的SO2减少,可减少酸雨危害;由于其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解答】A、化石燃料是常规能源,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热机在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过程中损耗掉了,B符合题意。
C、很多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量不断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节能的核心还是提高能量的转换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不可随意焚烧垃圾,因为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解答】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就地焚烧,产生的烟会污染空气,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这样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减少城市垃圾总量,因为将它用于栽培蘑菇,就是把垃圾变成了有用的资源了。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
【解答】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比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可以保护树木。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能够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
【解答】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C符合题意。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解答】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这种丧失和灭绝的生物资源是无法弥补的。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因从小事做起,节能节电,提倡环保。
【解答】A、用智能开关确保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直冷冰箱需要定时除霜的,冰箱结霜后会影响热交换的效率,造成制冷能力下降,要想更好的节电就要定时冰箱除霜,B不符合题意。
C、电视机不使用时处于待机状态,电视机也会消耗电能,这样会浪费电能,C符合题意。
D、用太阳能热水器替换电热水器可以节能节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
【解答】A、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但是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比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并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比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因此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解答】A、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水的污染,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污水排放导致水中的生物死去,人不知情,在排放了污水的河水中钓鱼,捕鱼后食用,就会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解答】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样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有鱼也会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C
16.【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B
(3)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低碳经济”理念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意义即可。
(2)根据题目信息所给的化学方程式,K2CO3在吸收池发生的反应中作反应物,在分解池发生的反应中是生成物;根据题意分析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而生成物是CH30H和H2O.
【解答】(1)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背而驰,B符合题意。
(3)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H3OH和H2O,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 CH3OH+H2O
17.【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合理即可)
(2)会导致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能源;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原因和减缓温室效应方法切入。
【解答】(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是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8.【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解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因为煤和石油燃烧时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因为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①不符合题意;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因为自行车不会污染环境,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数量,②符合题意;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来源于木材,此举措施属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书本大多用木材制作,此举措是保护森林资源,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 ②③④
19.【答案】(1)A
(2)1.5×1014;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
(3)2CaO+2S+3O2 2CaSO4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解答】(1)由图像可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显著增长;故A正确;故答案为:A;
(2)5×106Kg×3×107 J/Kg=1.5×1014J;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大量的粉尘,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1.5×1014J;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
(3)根据题干的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2CaO+2S+3O2 高 温2CaSO4;
故答案为:(1)A;(2)1.5×1014J;向空气中排放粉尘和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3)2CaO+2S+3O2 高 温2CaSO4。
20.【答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石能源;二氧化碳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
【解答】碳的排放是指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目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目前主要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故答案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石能源、二氧化碳。
21.【答案】(1)B
(2)解:2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W=Pt=75×103千瓦×2×12小时=1.8×105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故A错误;
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会增加对电能的消耗,而电能的产生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
C、太阳能是洁净的能源不会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生活;故C正确;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可以减少对电能的消耗,而电能的产生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故D正确;
(2)2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W=Pt=75×103千瓦×2×12小时=1.8×105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
22.【答案】(1)能量巨大,但分散、间断、不稳定,清洁等
(2)2H2+O2 2H2O
(3)天然气;二氧化碳
(4)B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能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3)根据化石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进分析;(4)根据低碳的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解答】解:(1)太阳能具有能量巨大,但分散、间断、不稳定,清洁等特点;(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3)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之一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气体,它“让地球发烧”;(4)A、家里的白炽灯将其更换为节能灯,可以节约用电,故A正确;
B、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用品,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错误;
C、家中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洗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家中的用电器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以避免待机时消耗的电能,故D正确;
23.【答案】时间;220;2.16×105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解答】“地球一小时”,号召人们自愿关灯一小时,这是通过减少通电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t=1h=3600s,由 得,
60W的用电器一小时的用电量为:
W=Pt=100W×3600s=3.6×105 J。
故答案为:时间;220;3.6×105 J
【分析】减少用电器的工作时间可以减少消耗电能;根据家庭电路电压来解答;
利用W=Pt求用电器一小时节约的电能。
24.【答案】B;利用火力发电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解答】解:A.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造纸使用的木材,减小树木的砍伐,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符合题意,故A不选;
B.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并且生成一次性竹筷要消耗能源,使用不符合题意,故B选;
C.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C不选;
D.利用火力发电,增加了CO2的排放.
答案:B 利用火力发电等
25.【答案】(1)CO2
(2)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故答案为:CO2.
(2)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用洗菜水或淘米水浇花等.
故答案为: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
26.【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所以生活中要减少少煤、石油的用量,那么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
(4)“低碳”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低碳要求,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故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
27.【答案】(1)作对照;负氧离子
(2)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
(3)降低;快;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保护森林,多植树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因为是为了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应该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3)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降低,而且速度比乙房间快,因此可以说明: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我们的启示:保护森林,多植树。
故答案为:(1)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2)降低;快;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3)保护森林,多植树
28.【答案】(1)不能
(2)小
(3)特异性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为图表分析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2)分析图乙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小。(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活力越小,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故答案为:(1)不能;(2)小;(3)特异性
29.【答案】(1)氧气
(2)2O3 3O2;A
(3)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空气的成分及探究;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2)从臭氧和氧气的区别和特征切入。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也能释放氧气。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A、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为21%,A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臭氧和氧气都属于气体,但是化学性质并不同,C不符合题意。
(3)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反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守恒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氧气(2);A (3)B
30.【答案】(1)经济;生态系统;社会
(2)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等
(3)不同意,因为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4)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解答】(1)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每个人应当从自我做起,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要污染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不同意,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利于人类家园的发展。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故答案为:(1)经济;生态系统;社会(2) 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等 (3) 不同意,因为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4)D
31.【答案】(1)可再生;电
(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解答】(1)风能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2)由表知:风速v=10m/s时,发电机输出功率P出=60kW,
由 得,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1h产生的电能W电=P出t=60kW×1h=60kW h;
此时风车组1小时获得的风能为W风=300kW 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3)发电机的发电量:W=2.5×108kW h=2.5×108×3.6×106J=9×1014J;
由题意知,Q放=W=9×1014J,
由Q放=mq得,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
故答案为:(1)可再生;电;(2)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是20%;(3)相当于完全燃烧3×107kg的煤放出的能量。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发电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由表中数据找出风速为10m/s时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然后由W=Pt求出1h产生的电能;已知1h获得的风能,就求出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知道年发电量(相当于完全燃烧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和煤的热值,利用Q放=mq求需要煤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