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科学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0 14:05:56

文档简介

九年级科学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1所示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2.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因为(  )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4.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5.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6.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C.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不会污染环境,开发前景广阔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我们要珍惜能源
7.“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帖的是(  )
A.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D.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
8.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南水北调工程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9.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趋势,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裸地面积 ②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 ③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 ④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不管怎样利用都不会枯竭
B.森林数量巨大,人们的砍伐速度总是赶不上森林的增长速度
C.森林的数量是有限的,最终必然会枯竭
D.如果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
1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控制“三废”的排放
C.自然资源的保护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2.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大会的
主题为“食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下列公众的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②自备篮子买菜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稻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3.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14.“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5.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减小
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
C.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增大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二、填空题
16.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   。
17.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18.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1)请说出人类面临的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2)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你认为如何去保护自然环境?(不少于30字)   
19.化石能源:   、   、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储量是   的,总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由于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   ,因此,    ,积极寻找替代煤和石油的   ,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20.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   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   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   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1.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习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备受全球关注,如图为人类能源消耗图,试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请你写出一条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或建议:   .
2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全新的冰雪理念、欢乐祥和的氛围极具代表性的冰雕,彰显冰城哈尔滨独有的内涵与个性.冰雪大世界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走近更让我们骄傲的建设冰雪大世界的人.
(1)在松花江上,他们用铁据将冰切割成块,再用带钢钩的尼龙绳子把冰块拉上岸,铁据和钢钩属于    材料,尼龙绳属于    材料;
(2)拉上岸的冰块用铲车将冰块运走,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3)现在冰雪大世界的彩灯还是靠电源供电发光的,专家们将研究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劳动了一天的工人师傅,饭量都很大,多数都能吃四个大馒头,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   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经缓慢氧化供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如图1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选择下列三种材料中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制品属于    .
(3)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①开发    等新能源(举一例),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写化学式)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图2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5)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请写出炼铁高炉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电池是一种将   能直接转化成   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   变化,将   能转化成   。
25.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   效应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试说出一个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例   。
三、实验探究题
26.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   %以上.
27.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   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28.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   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   。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   。
四、解答题
29.(2019九下·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据测算,1米3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米3。1米3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一氧化碳,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则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 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30.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其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物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的优点: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燃烧的热值高,大约是汽油热值的二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氢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解水的方法,但消耗电量太多,成本高,不经济,不能大规模地制取氢气。第二种方法,也是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材料二:太阳能具有总量巨大、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大技术领域,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光电转换就是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目前该技术领域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如图是某海岛上一村民建在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它属于家用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该电站发的电,满足自家使用后,多余的并入电网。
(1)①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
②自然界最普遍的光化转换发生在植物体上,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   。
③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照6小时能发电   千瓦时。
(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你认为以下课题中具有研究价值的是   。(填字母编号)
①寻找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的方法,节约制氢成本
②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从自身出发,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该怎么做。请写出一项具体做法   。
32.阅读下面有关能源问题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1)图象显示的是自17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从中你发现了   趋势.
(2)你知道哪些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写出两种即可)
(3)在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谈谈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观察每幅图片,分析标志中包含的意义。
【解答】图A中是可回收标志,图B中是节水标志,图C中是中国环境标志,图D中是中国节能标志,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并努力开发新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A不合题意;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会使资源匮乏,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C不合题意;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解答】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解答】A、化石燃料是常规能源,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热机在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过程中损耗掉了,B符合题意。
C、很多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量不断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节能的核心还是提高能量的转换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能够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
【解答】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C符合题意。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珍惜能源,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不要乱砍乱伐,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
【解答】 A、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的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煤是不可再生能源,A符合题意。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是核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的能源,前景广阔.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为了经济发展和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要消耗大量能源去实现,能源应当被我们珍惜,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才能和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会导致地下水大幅度减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 ①错误;
②南水北调工程 ,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南涝北旱的局面,提高水的利用;故②正确;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是错误的,因为工业和生活污水存在较大的污染,不能直接灌溉农田,故③错误;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能大大的节约用水;故④正确;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故 ⑤正确;
⑥推广节水器具 ,可以节约水资源,故 ⑥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主要从该种措施是否能够使植被更好的生长角度考虑。【解答】 退耕还林,减少裸地面积,可以使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达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目的,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① 合理; 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能够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能够使植被生长更好,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②合理; 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③④合理; 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④ 合理。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解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所以森林资源的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该说法认识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解答】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备篮子买菜,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会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故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化石能源是一种矿产资源。
【解答】由三者的概念可知,自然资源包含矿产资源,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属于矿产资源,绝大多数能源也属于自然资源,C图关系符合要求,C选项正确。
故选C
14.【答案】(1)D
(2)D
(3)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答】(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森林火灾。(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发展工业,随意排污。(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D;(2)D;(3)D
15.【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相同情况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2)根据天气气、液化石油气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分子数的情况下,氧气的消耗量液化石油气更多。据此可以对灶具进行改装设计。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相同分子数的情况下,氧气的消耗量液化石油气更多,所以要将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在不改变液化气进气量的情况下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不改变空气进气量的情况下减小液化气进入量,B选项正确。
故选B
16.【答案】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解答】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从人均资源来看,又是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故答案为: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17.【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解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因为煤和石油燃烧时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因为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①不符合题意;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因为自行车不会污染环境,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数量,②符合题意;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来源于木材,此举措施属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书本大多用木材制作,此举措是保护森林资源,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 ②③④
18.【答案】(1)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解答】(1)人类目前面临的常见环境问题有工业废气排放导致的酸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车辆等导致的噪声污染等等;
(2)保护自然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控制人口增长;
故答案为:(1)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9.【答案】煤;石油;动植物;有限;污染;节约能源;新能源
【知识点】化石能源;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了解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化石能源燃烧的部分产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由于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节约能源 ,积极寻找替代煤和石油的新能源,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故答案为:煤;石油;动植物;有限;污染;节约能源;新能源
20.【答案】(1)科学
(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1)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科学;(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21.【答案】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能源(合理均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图中所表示的是人类能源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变化的趋势中可明显看出其快速增长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即可.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能源消耗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且在进入十九世纪后明显加快.在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主要可从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的角度来考虑.
故答案为: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能源(合理均可).
22.【答案】(1)金属;有机合成
(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节约能源
(4)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①铁据和钢钩属金属材料,尼龙绳属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故填:金属,有机合成;
(2)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用太阳能代替电能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
(4)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能量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答案】C;A;太阳能;SO2;温度达到着火点;3CO+Fe2O32Fe+3CO2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A、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淀粉;
B、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C、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D、花生油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油脂.
故填:C;
(2)塑料制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
(3)①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正处在开发、利用阶段.
故填:太阳能;
②煤燃烧时经常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作用是:煤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生石灰能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反应,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物质向空气中排放,可以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SO2.
故填:SO2;
(4)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分析解答;
(2)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3)①化石燃料日益短缺,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从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去分析解答;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4.【答案】化学;电能;化学;化学;电能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分析】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能量转化效率高,废弃电池如果乱扔乱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5.【答案】温室;使用太阳能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各种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称为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温室;使用太阳能
【分析】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温室效应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根据含碳元素的物质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来考虑防止措施。
26.【答案】(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D
(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4)3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1) 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说明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
(2)由信息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是由于森林的毁灭导致的,所以其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D符合题意;
(3)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土壤、水的缺乏导致的,而这些都是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所致的,因此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4)科学家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的林地,水土流失要比无森林覆盖的土地减少60%以上,因此要使一个国家农牧业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要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2)D;(3) 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4)30.
27.【答案】(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及图表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实验结果测定方法为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排除无关因素,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为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
28.【答案】(1)CO2和H2O;2H2S+O2=2S↓+2H2O
(2)消费者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有机物(CxHyOz)可以被分解为CO2和H2O等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环境。
【解答】(1)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CO2和H2O等无机物;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2)引入食藻虫,可取食藻类,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故答案为:(1)CO2和H2O;2H2S+O2=2S↓+2H2O;(2)消费者
29.【答案】(1)2(CH2O)n nCH4↑+nCO2↑
(2)厌氧异养型;1.296×106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微生物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新陈代谢类型有:自养需氧型:蓝藻,绿藻等是光能自养;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化能自养。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O2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杆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根据题意,反应物的化学式是 (CH2O)n ,生成物是CH4 和 CO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2) 甲烷细菌 不能合成有机物,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 。 1米3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6×3600= 1.296×106 焦;
(3) 7.2×108 ÷( 3× 107×60% )=40千克
(4) ①②④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 2(CH2O)n nCH4↑+nCO2↑ ; (2) 1、厌氧异养型 2、1.296×106 (3) 40 (4) ①②④
30.【答案】(1)光合作用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是分析题,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中①由无机环境指向绿色植物,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原因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煤和石油燃烧的碳排放量,即图中的序号 ④。(4)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物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 ④;(4)②③④
31.【答案】(1)化学;叶;12
(2)②③
(3)合理即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叶。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光照6小时能发电12千瓦时。(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可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或者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如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替燃油车;出门随手关灯等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叶;12;(2)②③;(3)合理即可
32.【答案】(1)加速
(2)解:我们目前利用的新能源有很多,如风能,生物能,这两种新能源有待继续开发利用
(3)解:目前全世界都出现能源危机,所以要节约能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取的方法很多,如随手关灯,空调温度调的适中等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通过图表分析,发现能源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呈现加速状态;了解对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现状及如何从我们自身节约能源.
【解答】解:(1)通过图表我们会发现,能源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所以呈现出加速趋势
1 / 1九年级科学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1所示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观察每幅图片,分析标志中包含的意义。
【解答】图A中是可回收标志,图B中是节水标志,图C中是中国环境标志,图D中是中国节能标志,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2.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并努力开发新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A不合题意;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会使资源匮乏,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C不合题意;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因为(  )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解答】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答案】B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解答】A、化石燃料是常规能源,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热机在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过程中损耗掉了,B符合题意。
C、很多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量不断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节能的核心还是提高能量的转换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能够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
【解答】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C符合题意。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C.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不会污染环境,开发前景广阔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我们要珍惜能源
【答案】A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珍惜能源,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不要乱砍乱伐,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
【解答】 A、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的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煤是不可再生能源,A符合题意。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是核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的能源,前景广阔.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为了经济发展和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要消耗大量能源去实现,能源应当被我们珍惜,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帖的是(  )
A.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D.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才能和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南水北调工程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会导致地下水大幅度减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 ①错误;
②南水北调工程 ,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南涝北旱的局面,提高水的利用;故②正确;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是错误的,因为工业和生活污水存在较大的污染,不能直接灌溉农田,故③错误;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能大大的节约用水;故④正确;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故 ⑤正确;
⑥推广节水器具 ,可以节约水资源,故 ⑥正确;
故答案为:A。
9.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趋势,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裸地面积 ②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 ③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 ④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主要从该种措施是否能够使植被更好的生长角度考虑。【解答】 退耕还林,减少裸地面积,可以使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达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目的,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① 合理; 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能够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能够使植被生长更好,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②合理; 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③④合理; 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能减轻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 ④ 合理。
故答案为:D
10.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不管怎样利用都不会枯竭
B.森林数量巨大,人们的砍伐速度总是赶不上森林的增长速度
C.森林的数量是有限的,最终必然会枯竭
D.如果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解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所以森林资源的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该说法认识正确。
故答案为:D
1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控制“三废”的排放
C.自然资源的保护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故答案为:A
12.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大会的
主题为“食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下列公众的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②自备篮子买菜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稻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解答】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备篮子买菜,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会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故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化石能源是一种矿产资源。
【解答】由三者的概念可知,自然资源包含矿产资源,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属于矿产资源,绝大多数能源也属于自然资源,C图关系符合要求,C选项正确。
故选C
14.“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D
(2)D
(3)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答】(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森林火灾。(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发展工业,随意排污。(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D;(2)D;(3)D
15.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减小
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
C.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增大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相同情况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2)根据天气气、液化石油气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分子数的情况下,氧气的消耗量液化石油气更多。据此可以对灶具进行改装设计。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相同分子数的情况下,氧气的消耗量液化石油气更多,所以要将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在不改变液化气进气量的情况下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不改变空气进气量的情况下减小液化气进入量,B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6.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   。
【答案】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解答】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从人均资源来看,又是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故答案为: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17.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解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因为煤和石油燃烧时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因为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①不符合题意;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因为自行车不会污染环境,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数量,②符合题意;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来源于木材,此举措施属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书本大多用木材制作,此举措是保护森林资源,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 ②③④
18.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1)请说出人类面临的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2)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你认为如何去保护自然环境?(不少于30字)   
【答案】(1)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解答】(1)人类目前面临的常见环境问题有工业废气排放导致的酸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车辆等导致的噪声污染等等;
(2)保护自然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控制人口增长;
故答案为:(1)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9.化石能源:   、   、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储量是   的,总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由于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   ,因此,    ,积极寻找替代煤和石油的   ,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答案】煤;石油;动植物;有限;污染;节约能源;新能源
【知识点】化石能源;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了解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化石能源燃烧的部分产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由于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节约能源 ,积极寻找替代煤和石油的新能源,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故答案为:煤;石油;动植物;有限;污染;节约能源;新能源
20.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   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   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   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1)科学
(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1)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科学;(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21.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习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备受全球关注,如图为人类能源消耗图,试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请你写出一条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或建议:   .
【答案】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能源(合理均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图中所表示的是人类能源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变化的趋势中可明显看出其快速增长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即可.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能源消耗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且在进入十九世纪后明显加快.在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主要可从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的角度来考虑.
故答案为: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能源(合理均可).
2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全新的冰雪理念、欢乐祥和的氛围极具代表性的冰雕,彰显冰城哈尔滨独有的内涵与个性.冰雪大世界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走近更让我们骄傲的建设冰雪大世界的人.
(1)在松花江上,他们用铁据将冰切割成块,再用带钢钩的尼龙绳子把冰块拉上岸,铁据和钢钩属于    材料,尼龙绳属于    材料;
(2)拉上岸的冰块用铲车将冰块运走,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3)现在冰雪大世界的彩灯还是靠电源供电发光的,专家们将研究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劳动了一天的工人师傅,饭量都很大,多数都能吃四个大馒头,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   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经缓慢氧化供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金属;有机合成
(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节约能源
(4)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①铁据和钢钩属金属材料,尼龙绳属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故填:金属,有机合成;
(2)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用太阳能代替电能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
(4)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能量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如图1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选择下列三种材料中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制品属于    .
(3)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①开发    等新能源(举一例),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写化学式)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图2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5)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请写出炼铁高炉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C;A;太阳能;SO2;温度达到着火点;3CO+Fe2O32Fe+3CO2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A、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淀粉;
B、西红柿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C、牛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D、花生油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油脂.
故填:C;
(2)塑料制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
(3)①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正处在开发、利用阶段.
故填:太阳能;
②煤燃烧时经常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作用是:煤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生石灰能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反应,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物质向空气中排放,可以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SO2.
故填:SO2;
(4)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分析解答;
(2)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3)①化石燃料日益短缺,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从可燃物燃烧时,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去分析解答;
(5)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4.电池是一种将   能直接转化成   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   变化,将   能转化成   。
【答案】化学;电能;化学;化学;电能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分析】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能量转化效率高,废弃电池如果乱扔乱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5.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   效应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试说出一个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例   。
【答案】温室;使用太阳能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各种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称为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温室;使用太阳能
【分析】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温室效应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根据含碳元素的物质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来考虑防止措施。
三、实验探究题
26.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   %以上.
【答案】(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D
(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4)3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1) 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说明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
(2)由信息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是由于森林的毁灭导致的,所以其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D符合题意;
(3)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土壤、水的缺乏导致的,而这些都是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所致的,因此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4)科学家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的林地,水土流失要比无森林覆盖的土地减少60%以上,因此要使一个国家农牧业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要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2)D;(3) 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4)30.
27.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   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答案】(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及图表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实验结果测定方法为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排除无关因素,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为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
28.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   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   。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   。
【答案】(1)CO2和H2O;2H2S+O2=2S↓+2H2O
(2)消费者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有机物(CxHyOz)可以被分解为CO2和H2O等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环境。
【解答】(1)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CO2和H2O等无机物;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2)引入食藻虫,可取食藻类,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故答案为:(1)CO2和H2O;2H2S+O2=2S↓+2H2O;(2)消费者
四、解答题
29.(2019九下·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据测算,1米3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米3。1米3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一氧化碳,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则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 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答案】(1)2(CH2O)n nCH4↑+nCO2↑
(2)厌氧异养型;1.296×106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微生物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新陈代谢类型有:自养需氧型:蓝藻,绿藻等是光能自养;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化能自养。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O2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杆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根据题意,反应物的化学式是 (CH2O)n ,生成物是CH4 和 CO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2) 甲烷细菌 不能合成有机物,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 。 1米3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6×3600= 1.296×106 焦;
(3) 7.2×108 ÷( 3× 107×60% )=40千克
(4) ①②④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 2(CH2O)n nCH4↑+nCO2↑ ; (2) 1、厌氧异养型 2、1.296×106 (3) 40 (4) ①②④
30.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其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是分析题,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中①由无机环境指向绿色植物,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原因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煤和石油燃烧的碳排放量,即图中的序号 ④。(4)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物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 ④;(4)②③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的优点: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燃烧的热值高,大约是汽油热值的二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氢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解水的方法,但消耗电量太多,成本高,不经济,不能大规模地制取氢气。第二种方法,也是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材料二:太阳能具有总量巨大、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大技术领域,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光电转换就是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目前该技术领域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如图是某海岛上一村民建在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它属于家用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该电站发的电,满足自家使用后,多余的并入电网。
(1)①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
②自然界最普遍的光化转换发生在植物体上,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   。
③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照6小时能发电   千瓦时。
(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你认为以下课题中具有研究价值的是   。(填字母编号)
①寻找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的方法,节约制氢成本
②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从自身出发,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该怎么做。请写出一项具体做法   。
【答案】(1)化学;叶;12
(2)②③
(3)合理即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叶。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光照6小时能发电12千瓦时。(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可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或者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如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替燃油车;出门随手关灯等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叶;12;(2)②③;(3)合理即可
32.阅读下面有关能源问题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1)图象显示的是自17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从中你发现了   趋势.
(2)你知道哪些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写出两种即可)
(3)在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谈谈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加速
(2)解:我们目前利用的新能源有很多,如风能,生物能,这两种新能源有待继续开发利用
(3)解:目前全世界都出现能源危机,所以要节约能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取的方法很多,如随手关灯,空调温度调的适中等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通过图表分析,发现能源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呈现加速状态;了解对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现状及如何从我们自身节约能源.
【解答】解:(1)通过图表我们会发现,能源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所以呈现出加速趋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