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产生初步发展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复兴明清之际新发展—理学批判继承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二.理学的概念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及观点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五.宋明理学的影响本课知识要点儒学吸收佛道有效成分,更具理性化、思辨化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理学的含义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三、程朱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遏人欲而存天理。”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三、程朱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哲学观: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气。 C、方法论: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禁锢人们思想B、道德观:“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材料三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①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③分析陆王心学与材料三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陆王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2.“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