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3.2氧化和燃烧(2)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3.2氧化和燃烧(2)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7 08: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3.2氧化和燃烧(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灭火的3种方法;
2、能说出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知道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灭火的原理和火灾自救
1、灭火的原理:
(1)清除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 (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 。
2、注意点: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
2)灭火原理实际就是 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3)一般火灾可用 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 ,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如 着火、 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
3、火灾自救的方法: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 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
(2)楼内失火时,要 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的蔓延速度。
(3)发现时因电造成的失火时,应先 。
(4)室内浓烟密布时,应 在地面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 。
(5)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 渗入。
(6)打开窗户,在窗口 。
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1)化石燃料通过燃烧以 的形式给人们提供能量。
(2)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是化石燃料中的 转化为 的过程。
(3)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 。
2、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 ,而化石燃料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 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 现象或 现象。
(1)常见的 反应:燃烧,生石灰与水,镁带与盐酸等;
(2)常见的 反应: Ba(OH)2与NH4Cl反应、氯酸钾分解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等。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例题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例题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 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 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例题5、质量相等两份药品甲和乙,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质量M(纵坐标)随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题6、家中为了防止煤气泄漏,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闻到煤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B. 闻到煤气味,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请求尽快修理
C. 用肥皂水涂在管道连接处,检查漏气的位置,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检修
D. 先打开油烟机排出泄漏的煤气
三、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火灾时进行逃生和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
A . 利用疏散通道进行逃生 B . 逃跑时应低头弯腰,必要时可以爬行
C . 身上着火,不能奔跑,应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D . 火灾时,可以通过阳台窗户跳下
2、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 隔绝氧气 B. 缺乏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木材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坐电梯离开
C.救火时,应该打开所有门窗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发生
5、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 )
A.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7、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8、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 。
四、课后巩固:
1、下列不能用于灭火考虑的是(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撤离可燃物
2、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3、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反应
C.冰的融化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4、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燃烧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8、分析和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烧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D.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9、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A.清除了可燃物 B.木条的着火点升高
C.隔绝了氧气 D.温度降到木条的着火点以下
10、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
图1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为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 ℃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 ℃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  。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13、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见图甲)。 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猜想】根据燃烧条件,知道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率,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推测此气体是__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M处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与交流】根据以上探究,要保证“滴水生火”魔术成功,从反应物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可燃物 氧气
2、1)不 不同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2)破坏燃烧 3)水 着火点 油类 电器
3、(1)火源 (2)关好 (3)切断电源 (4)俯伏 口鼻
(5)浓烟 (6)呼救
知识点2、
1、热能 化学能 热能 二氧化碳和水
2、化石燃料
3、能量 放热 吸热 放热 吸热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放热现象也有吸热现象,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反应也能放热,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符合题意; D、人类利用的能量也有通过物理反应获得的 ,不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C.木材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说明了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如果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由以上分析可知,A、C、D正确,B错误。
例题4、D
解析: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例题5、C
解析:因为乙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甲为固体氯酸钾,且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乙反应快,时间短,乙中混有二氧化锰,则乙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C符合题意。
例题6、B
解析:A. 如果闻到燃气味,立即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燃气密度,保证个人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故A选项正确;B. 闻到燃气味时,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说法错误,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故B选项错误;C. 用肥皂水涂在管道接缝处,检查漏气位置,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故C选项正确;D. 使用液化石油气炉时,应该先点火,后开气,可使石油气充分燃烧,同时也避免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故D选项正确。
三、随堂练习:
1、D 2、A 3、A 4、C 5、D 6、C
7、D 8、(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四、课后巩固:
1、A 2、C 3、C 4、A 5、C 6、A 7、D 8、C 9、D
10、(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11、(1)①(阻断)隔离可燃物 ②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水的密度比油的大,水会下沉 水的沸点比油的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盖上锅盖(加大量青菜)
12、(1)四 40×5/502×100% (2)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3、猜想:放出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探究:(2) 氧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吸滤瓶内压强增大 拓展:滴加的水应适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