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填空题专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填空题专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7 23:05:3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填空题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
【答案】(1)草→黑尾鹿→狼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 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草→黑尾鹿→狼;
(2)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1) 草→黑尾鹿→狼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2.(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生物成分   。
图中与猫头鹰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条
(2)该生态系统中,如果青蛙被大口捕捉,则短时间内食草昆虫的数   
一段时间后,食草昆虫的数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答案】(1)分解者;7
(2)增加;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生物成分分解者。
草→兔→猫头鹰;
草→鼠→猫头鹰;
草→鼠→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图中与猫头鹰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7条。
(2)该生态系统中,如果青蛙被大口捕捉,则短时间内食草昆虫的数增加。
一段时间后,食草昆虫的数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3.(2022九下·兰溪月考)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 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选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
【答案】(1)水平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据此解答。
【解答】(1)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人工湿地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
4.(2022九下·杭州月考)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   。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答案】(1)5;太阳能
(2)非生物成分
(3)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一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
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
5.(2021九下·海曙月考)浙江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   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   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   。
【答案】(1)有性
(2)子房
(3)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解答】(1)秋茄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子房发育形成的;
(3)秋茄的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1)有性;(2)子房;(3)适应。
6.(2021九下·富阳期中)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和物质转化情况(A、B、C代表食物网中的某些生物),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比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图一中的C所代表的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   ;若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C,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有:   。
【答案】(1)4
(2)捕食和竞争;B或野兔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解答】(1)、 图一中共有4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A鹰;绿色植物B鹰;绿色植物BC鹰;绿色植物Y野兔C鹰;
(2)、图一中的C所代表的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
甲的总能量比乙多,所以甲是乙的上一级。
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C,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 B或野兔 。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7.(2021九下·浙江期末)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黄河源头的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甲、乙两图。其中图甲表示一个黄鼠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乙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2)图甲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的生存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
(3)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乙的b点和c点之间,原因是   。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乙中c点以上,会造成的后果是   。
(5)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
【答案】(1)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2)C~D
(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
(4)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荒漠化
(5)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是由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但是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
(2)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加剧限制了鼠群数量增长。
(3)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乙的b点和c点之间,因为b点和c点之间放牧量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量。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乙中c点以上,生产者净生产量长期为小于0,那么会造成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沙漠化。
(5)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2)C~D(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4)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荒漠化(5)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合理即可)
8.(2021九下·绍兴月考)习总书记于2020年3月31日到杭州西溪国家地公园考察调研时指出:“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
图示为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问题:
(1)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   。
(2)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3)在该食物网中,除了体型差别外,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数量比水蚤数量少的原因是    。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
(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的食物链包含了藻类→孑孓→划蝽→青蛙→绿鹭;藻类→孑孓→鲶鱼→绿鹭;藻类→水蚤→划蝽→青蛙→绿鹭;藻类→水蚤→划蝽→鲶鱼→绿鹭;藻类→水蚤→鲶鱼→绿鹭;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绿鹭;藻类→轮虫→划蝽→鲶鱼→绿鹭;藻类→轮虫→水蚤→鲶鱼→绿鹭;共8条食物链;
(3)由食物链可知,鲶鱼是比水蚤等级更高的消费者,而食物链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越来越少的,等级越高的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8;(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9.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答案】(1)腊梅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现象;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解答】(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答案为:(1)腊梅(2)自动调节
10.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   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   。当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   、   、   ,还会间接影响大气、水的   ,改变   乃至   的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类的生存。
【答案】能量和物质;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质量;地区;全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动态平衡。当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还会间接影响大气、水的质量,改变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类的生存。
故答案为:能量和物质;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质量;地区;全球
11.(2020九下·瑞安月考)乐成街道灵山景区的秦垟北村拥有100多亩种植的基地,通过统一包装,结合市场分析,借助微商、电商的力量把红嘴毛芋推向了市场,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1)红嘴毛芋喜湿耐热,土壤肥沃较利于其生长,春季施复合肥为主,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有 ;
A.硝酸钾 B.硫酸钾 C.氯化铵 D.磷酸铵
(2)该基地种植的所有红嘴毛芋构成了一个   。
(3)如图是该基地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A;D
(2)种群
(3)植物→虫→鸟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答】(1)A、KNO3中还有K和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SO4中含有K元素,属于钾肥;
C 、NH4Cl含有N元素,属于氮肥;
D、(NH4)3PO4含有N和P元素,属于复合肥;
(2) 该基地种植的所有红嘴毛芋构成的是一个种群;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植物被虫捕食,虫被鸟捕食;
故答案为:(1)AD;(2)种群;(3) 植物→虫→鸟 。
12.(2020九下·宁波月考)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狼和鹿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包含虾类的一条食物链是   。
(2)图2中,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杀狼,使鹿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4;海藻→(低栖动物→)虾类→大黄鱼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食物网又称食物链网或食物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实际上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相互交错相联,构成复杂网状关系。
【解答】(1)由图1分析可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为:①海藻→小型鱼类→大黄鱼;②海藻→虾类→大黄鱼;③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大黄鱼;④海藻→底栖动物→虾类→大黄鱼。
(2)由图2分析可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狼类,鹿的数量因为缺少捕食者而急剧增加。因为鹿的数量增加导致植被被大量的破环,从而导致鹿的数量因缺少食物而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4、海藻→(低栖动物→)虾类→大黄鱼;(2)自动调节
13.(2020九下·下城开学考)如图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一蚕一气一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
(1)“桑一蚕一气一鱼   (填“是或“不是”)一条食物链,理由   。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燃料。沼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最初源自于   。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
【答案】(1)不是;食物链是体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不包括沼气
(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的利用率高。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如草→兔→鹰。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两者都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渠道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周而复始地循环。
【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气(沼气)属于非生物,同时食物链必须是箭头链接指向捕食者。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燃料。在生态系统中,沼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
(3)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故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物质循环利用,环保,能量高效利用。
14.(2019九下·秀洲月考)研究科学经常涉及平衡的问题。
(1)生态系统通过   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2)我们根据物体处于   状态来判断它是受力平衡的。
【答案】(1)自动调节能力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
【解答】(1)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物体受力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能力;(2)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5.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草→鼠→蛇→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营养结构解题。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食物链体现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故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
故答案为:(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草→鼠→蛇→鹰。
16.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答案】(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X是分解者。
【解答】解:(1)食物链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据图,过程⑤、过程⑦均是箭头指向X,而X只通过过程⑥释放二氧化碳,可知,X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图中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只有过程①,过程①通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分解者;(3)①。
17.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反映的是   和   之间的关系,它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而   则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5)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答案】(1)有机物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消费者
(4)有机物;无机物
(5)相互依存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食物链是根据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链的起点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终点生物是各种动物,而分解者微生物则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各种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故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形成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故答案为:(1)有机物;(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消费者;(4)有机物、无机物;(5)相互依存。
18.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   。
(2)图中A是   者,B是   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
(3)C是   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   。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   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生物圈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分解;细菌;真菌;循环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据图可知,C是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生物圈;(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3)分解者、细菌、真菌、循环。
19.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将低洼地挖成塘,挖出的泥土堆在塘边成基,在基上种桑,桑叶养蚕,蚕粪下塘养鱼,塘泥又作为桑树的肥料。请根据上述“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述模式中,充分利用了   能。
(2)蚕粪养鱼,塘泥作肥料,既充分利用了   ,又能防止蚕粪和塘泥对环境的   。
(3)生态农业能体现生态、   和   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1)生物
(2)养料;污染
(3)环境;经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能源的种类有很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涉及的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由生物体产生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中的太阳能,它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1)桑、蚕、鱼、塘泥中的微生物都属于生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生物质)能。
(2) 蚕粪养鱼,塘泥作肥料,既充分利用了养料,又能防止蚕粪和塘泥对环境的污染。
(3)生态农业能体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故答案为:(1)生物;(2)养料;污染;(3)环境;经济
20.(2018九下·嘉兴月考)美国格里芬湖美洲短吻鳄大批神秘死亡,科学团队经过 6 年时间的调查才了解真相。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使湖水富营养化,致使蓝藻大量繁殖、疯狂生长,导致大量的水生植物、鱼类死亡,水质恶化;只有美洲真鰶喜欢这种环境,短吻鳄长期的单一以美洲真鰶为食,会造成维生素 B1 缺乏,进而损伤了大脑导致几百条短吻鳄死亡。如图是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短吻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顶级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摄食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   ;
(2)水质恶化是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3)右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4)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造成的。
【答案】(1)消费者;能量
(2)非生物
(3)6;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
(4)自动调节;人类活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4)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水生植物和蓝藻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其余的为消费者,短吻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材料中的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使湖水富营养化,致使蓝藻大量繁殖、疯狂生长,导致大量的水生植物、鱼类死亡,水质恶化,其中水质恶化是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3)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鲈鱼→美洲短吻鳄;蓝藻→美洲真鰶→美洲短吻鳄。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
(4)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1)消费者;能量;(2)非生物;(3)6;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4)自动调节;人类活动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填空题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
2.(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生物成分   。
图中与猫头鹰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条
(2)该生态系统中,如果青蛙被大口捕捉,则短时间内食草昆虫的数   
一段时间后,食草昆虫的数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3.(2022九下·兰溪月考)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 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选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
4.(2022九下·杭州月考)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   。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5.(2021九下·海曙月考)浙江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   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   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   。
6.(2021九下·富阳期中)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和物质转化情况(A、B、C代表食物网中的某些生物),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比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图一中的C所代表的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   ;若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C,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有:   。
7.(2021九下·浙江期末)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黄河源头的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甲、乙两图。其中图甲表示一个黄鼠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乙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2)图甲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的生存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
(3)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乙的b点和c点之间,原因是   。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乙中c点以上,会造成的后果是   。
(5)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
8.(2021九下·绍兴月考)习总书记于2020年3月31日到杭州西溪国家地公园考察调研时指出:“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
图示为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问题:
(1)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   。
(2)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3)在该食物网中,除了体型差别外,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数量比水蚤数量少的原因是    。
9.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10.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   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   。当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   、   、   ,还会间接影响大气、水的   ,改变   乃至   的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类的生存。
11.(2020九下·瑞安月考)乐成街道灵山景区的秦垟北村拥有100多亩种植的基地,通过统一包装,结合市场分析,借助微商、电商的力量把红嘴毛芋推向了市场,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1)红嘴毛芋喜湿耐热,土壤肥沃较利于其生长,春季施复合肥为主,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有 ;
A.硝酸钾 B.硫酸钾 C.氯化铵 D.磷酸铵
(2)该基地种植的所有红嘴毛芋构成了一个   。
(3)如图是该基地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
12.(2020九下·宁波月考)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狼和鹿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包含虾类的一条食物链是   。
(2)图2中,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杀狼,使鹿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3.(2020九下·下城开学考)如图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一蚕一气一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
(1)“桑一蚕一气一鱼   (填“是或“不是”)一条食物链,理由   。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燃料。沼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最初源自于   。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
14.(2019九下·秀洲月考)研究科学经常涉及平衡的问题。
(1)生态系统通过   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2)我们根据物体处于   状态来判断它是受力平衡的。
15.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16.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17.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反映的是   和   之间的关系,它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而   则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5)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18.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   。
(2)图中A是   者,B是   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
(3)C是   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   。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   起着重要的作用。
19.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将低洼地挖成塘,挖出的泥土堆在塘边成基,在基上种桑,桑叶养蚕,蚕粪下塘养鱼,塘泥又作为桑树的肥料。请根据上述“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述模式中,充分利用了   能。
(2)蚕粪养鱼,塘泥作肥料,既充分利用了   ,又能防止蚕粪和塘泥对环境的   。
(3)生态农业能体现生态、   和   效益的协调统一。
20.(2018九下·嘉兴月考)美国格里芬湖美洲短吻鳄大批神秘死亡,科学团队经过 6 年时间的调查才了解真相。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使湖水富营养化,致使蓝藻大量繁殖、疯狂生长,导致大量的水生植物、鱼类死亡,水质恶化;只有美洲真鰶喜欢这种环境,短吻鳄长期的单一以美洲真鰶为食,会造成维生素 B1 缺乏,进而损伤了大脑导致几百条短吻鳄死亡。如图是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短吻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顶级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摄食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   ;
(2)水质恶化是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3)右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4)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造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草→黑尾鹿→狼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 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草→黑尾鹿→狼;
(2)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1) 草→黑尾鹿→狼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2.【答案】(1)分解者;7
(2)增加;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生物成分分解者。
草→兔→猫头鹰;
草→鼠→猫头鹰;
草→鼠→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图中与猫头鹰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7条。
(2)该生态系统中,如果青蛙被大口捕捉,则短时间内食草昆虫的数增加。
一段时间后,食草昆虫的数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3.【答案】(1)水平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据此解答。
【解答】(1)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人工湿地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
4.【答案】(1)5;太阳能
(2)非生物成分
(3)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一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
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
5.【答案】(1)有性
(2)子房
(3)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解答】(1)秋茄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子房发育形成的;
(3)秋茄的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1)有性;(2)子房;(3)适应。
6.【答案】(1)4
(2)捕食和竞争;B或野兔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解答】(1)、 图一中共有4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A鹰;绿色植物B鹰;绿色植物BC鹰;绿色植物Y野兔C鹰;
(2)、图一中的C所代表的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
甲的总能量比乙多,所以甲是乙的上一级。
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C,则图一中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 B或野兔 。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7.【答案】(1)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2)C~D
(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
(4)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荒漠化
(5)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是由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但是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
(2)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加剧限制了鼠群数量增长。
(3)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乙的b点和c点之间,因为b点和c点之间放牧量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量。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乙中c点以上,生产者净生产量长期为小于0,那么会造成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沙漠化。
(5)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2)C~D(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4)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荒漠化(5)适当控制放牧量;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放牧等(合理即可)
8.【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
(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的食物链包含了藻类→孑孓→划蝽→青蛙→绿鹭;藻类→孑孓→鲶鱼→绿鹭;藻类→水蚤→划蝽→青蛙→绿鹭;藻类→水蚤→划蝽→鲶鱼→绿鹭;藻类→水蚤→鲶鱼→绿鹭;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绿鹭;藻类→轮虫→划蝽→鲶鱼→绿鹭;藻类→轮虫→水蚤→鲶鱼→绿鹭;共8条食物链;
(3)由食物链可知,鲶鱼是比水蚤等级更高的消费者,而食物链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越来越少的,等级越高的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8;(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9.【答案】(1)腊梅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现象;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解答】(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答案为:(1)腊梅(2)自动调节
10.【答案】能量和物质;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质量;地区;全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动态平衡。当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还会间接影响大气、水的质量,改变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类的生存。
故答案为:能量和物质;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质量;地区;全球
11.【答案】(1)A;D
(2)种群
(3)植物→虫→鸟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答】(1)A、KNO3中还有K和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SO4中含有K元素,属于钾肥;
C 、NH4Cl含有N元素,属于氮肥;
D、(NH4)3PO4含有N和P元素,属于复合肥;
(2) 该基地种植的所有红嘴毛芋构成的是一个种群;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植物被虫捕食,虫被鸟捕食;
故答案为:(1)AD;(2)种群;(3) 植物→虫→鸟 。
12.【答案】(1)4;海藻→(低栖动物→)虾类→大黄鱼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食物网又称食物链网或食物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实际上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相互交错相联,构成复杂网状关系。
【解答】(1)由图1分析可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为:①海藻→小型鱼类→大黄鱼;②海藻→虾类→大黄鱼;③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大黄鱼;④海藻→底栖动物→虾类→大黄鱼。
(2)由图2分析可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狼类,鹿的数量因为缺少捕食者而急剧增加。因为鹿的数量增加导致植被被大量的破环,从而导致鹿的数量因缺少食物而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4、海藻→(低栖动物→)虾类→大黄鱼;(2)自动调节
13.【答案】(1)不是;食物链是体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不包括沼气
(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的利用率高。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如草→兔→鹰。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两者都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渠道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周而复始地循环。
【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气(沼气)属于非生物,同时食物链必须是箭头链接指向捕食者。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燃料。在生态系统中,沼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
(3)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故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物质循环利用,环保,能量高效利用。
14.【答案】(1)自动调节能力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
【解答】(1)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物体受力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能力;(2)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5.【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草→鼠→蛇→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营养结构解题。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食物链体现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故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
故答案为:(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草→鼠→蛇→鹰。
16.【答案】(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X是分解者。
【解答】解:(1)食物链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据图,过程⑤、过程⑦均是箭头指向X,而X只通过过程⑥释放二氧化碳,可知,X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图中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只有过程①,过程①通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分解者;(3)①。
17.【答案】(1)有机物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消费者
(4)有机物;无机物
(5)相互依存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食物链是根据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链的起点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终点生物是各种动物,而分解者微生物则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各种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故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形成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故答案为:(1)有机物;(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消费者;(4)有机物、无机物;(5)相互依存。
18.【答案】(1)生物圈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分解;细菌;真菌;循环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据图可知,C是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生物圈;(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3)分解者、细菌、真菌、循环。
19.【答案】(1)生物
(2)养料;污染
(3)环境;经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能源的种类有很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涉及的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由生物体产生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中的太阳能,它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1)桑、蚕、鱼、塘泥中的微生物都属于生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生物质)能。
(2) 蚕粪养鱼,塘泥作肥料,既充分利用了养料,又能防止蚕粪和塘泥对环境的污染。
(3)生态农业能体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故答案为:(1)生物;(2)养料;污染;(3)环境;经济
20.【答案】(1)消费者;能量
(2)非生物
(3)6;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
(4)自动调节;人类活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4)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水生植物和蓝藻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其余的为消费者,短吻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材料中的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使湖水富营养化,致使蓝藻大量繁殖、疯狂生长,导致大量的水生植物、鱼类死亡,水质恶化,其中水质恶化是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3)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鲈鱼→美洲短吻鳄;蓝藻→美洲真鰶→美洲短吻鳄。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
(4)格里芬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1)消费者;能量;(2)非生物;(3)6;水生植物→小杂鱼→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或者水生植物→小杂鱼→鲈鱼→美洲短吻鳄;水生植物→小虾→蓝鳃太阳鱼→美洲短吻鳄;水水生植物→小虾→鲈鱼→美洲短吻鳄);(4)自动调节;人类活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