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练习 九年级下科学综合练习卷(第1、2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测练习 九年级下科学综合练习卷(第1、2单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0 19: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周周测练习(一二单元)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某校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习园地种植了经航天飞船搭载的太空番茄种子,在收获的番茄 中有的味道较甜,有的味道较酸.控制番茄具有酸或甜等不同味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A.大液泡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膜
2.如图为染色体和 DNA 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DNA 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DNA 上只有一个基因
D.DNA 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3.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 X、Y、Z 生物, 即属于初级消费者, 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A.X
B.Y
C.Z
D .Y 和 Z
4.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表所示:
第 1 页(共 19 页)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
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
A.0.80 天文单位 B.1.20 天文单位
C.2.80 天文单位 D.7.20 天文单位
5.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 1 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 2
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 2 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 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和动物的总和
C.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水分和空气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全部
7.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第 2 页(共 19 页)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 乙一丙一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8.我们利用如图的气球做了关于星系运动特点的模拟实验,以下各实验步骤所描述的星系运动特
点中, 错误的是( )
A.在气球表面画上的这些小圆, 是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B.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 是模拟宇宙的膨胀
C.观察气球胀大过程中各圆点间距离的变化感知星系运动
D.气球胀大时,对甲圆点而言, 乙圆点的分离速度比丙快一些 9.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很感兴趣,便与同伴一起探究。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
数量(如下表)。根据调查结果, 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是( )
地点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1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1
第 3 页(共 19 页)
干草地中 2
A.明亮潮湿 B.阴暗潮湿 C.高温干燥 D.阴暗干燥
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 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11.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属于( )
A.热能 B.贮存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12. 如 图 为 部 分 遗 传 概 念 的 关 系 图 , 图 中 A . B 、 C 分 别 是 ( )
第 4 页(共 19 页)
A.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B.染色体、基因、遗传基因
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13.2018 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 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 保护水资源
14.观察如图, 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第 5 页(共 19 页)
A.都无种子
C.都有根、茎、叶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祝融号”在火星成功降落, 使火星成为关注热点。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应城火 红色而得名。火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两倍。回 答下列问题:
(1)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两大行星,除了地球外, 另一颗是 ;
(2) 火星上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在火星上一昼夜时长约为地球上的 小时。
16.如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7. “海水稻”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重点研究项目,“海水稻”能在恶劣的盐碱地 生长,基本不需要农药,其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比普通水稻还丰富,其稻谷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 决定“海水稻”耐盐碱性状的结构是 DNA 中的 。
(2) 图中的 A 和 B 细胞群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 其原因主要是细胞能进行 。
18.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季节和时间也不一样。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 第二年 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美洲烟草在夏季日 照时间长,植株高达 3m ﹣ 5m 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日照时间短,植株高不到 1m 即可开花。
(1) 无论花的形态怎样,花的主要结构是 。
(2) 由上文可以得知, 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和 。 19.西溪湿地是杭州市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西溪湿地气候适宜, 环境优美,含有许多野生动、植 物资源, 就连白鹭也留恋这里的环境,每年冬季到这里越冬。湖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鲤鱼、 鲢鱼等,湖地土质疏松多孔,蓄水和透水能力都很强,是天然的蓄水池。
(1)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 。生态系统除了要有生物还必须有 。 (2)西溪湿地中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这是长期 的结果。如果将大量的生活污水排
入西溪湿地中, 超过其 能力,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小龙虾喜欢生活在脏污环境,要用含镉的去污剂来清污,这样会导致小龙虾体内镉严重超标
而无法食用。现给你提供正常的饲料和含镉的同种饲料、生长发育状况相近的小白鼠若干,请设 计实验探究镉对人的健康是否产生影响。
(1) 小龙虾体表有 ,这使得它上陆地生活时能波少水分的散失,这体现了生物的结构与 适应。
(2) 该小组同学将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饲喂正常的饲料, 乙组饲喂 , 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3) 长时间观察记录两组小白鼠的 状况。
(4) 若乙组小白鼠病变率显著高于甲组, 则探究结论为 。 21.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分别在干土和湿土中做鼠妇实验,
第 6 页(共 19 页)
下表数字表示鼠妇的数量,请回答问题:
2 分钟 3 分钟 4 分钟 5 分钟 6 分钟 7 分钟 8 分钟 9 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1) 本实验了解鼠妇数量,可采用 法。
(2)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需控制其 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 。 (3)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我们可以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后再得出结论,当实验 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否定原来的
B.抄其他小组的结果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四 、解答题 (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如图所示:
(1) 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
(3) 如果植物长期被污染,则哪一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 。
23.台州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近年来,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
第 7 页(共 19 页)
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 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 利用率。 (3)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 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②CO (NH2 ) 2
③NH4HCO3
(4) 图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t1~tz 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 原因是 。
第 8 页(共 19 页)
0.第一周周测练习(一二单元)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分析】在细胞结构中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解答】解: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多种有味道的物质及营养物 质,在细胞结构中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控制番茄具有酸或甜等不同味道的遗传物质存 在于细胞核中。
故选: B。
2.【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 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 像螺旋形的梯 子; DNA 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 DNA 分子 组成, 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解:A.从图中看出,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A 正确;
B、从图中看出,DNA 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B 正确;
C、DNA 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因此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不是只有一个基 因,C 错误;
D、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因此 DNA 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D 正确。
故选: C。
3.【分析】解答此题一是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二是掌握食物链书写的原则,三是综合分 析推理判断。
【解答】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 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书写的
第 9 页(共 19 页)
原则是: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 由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 费者→…→最高级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它们是①草→X;②草→Y;③草→蝗虫→ Y;④草→蝗虫→Z.由②与③可知, Y 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Y。
故选: B。 4.【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 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解答】解: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天体,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火星到 太阳的距离 1.52 个天文单位,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 5.21 天文单位,选项中在此范围的是 2.80 天文单位, 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5.【分析】(1)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 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植物→草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 是生产者植物。 (2)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 10% ﹣ 20%的能量能够流入 下一个营养级。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 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 若图 2 中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 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 根据食物链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 肉食性动物含量 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丙对应的生物是草 食性动物。因此图 2 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若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蛇和食虫鸟因 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昆虫的数量减少。
故选: B。 6.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 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 向下 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
第 10 页(共 19 页)
的表面。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的共同家园, 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 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 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 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 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 A. 7.【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 点。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信息,确定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 物, 丁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甲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 呼吸作用。
【解答】解:由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能, 把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的过程。因此,乙代表植物﹣
﹣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丙代表植食动物、丁代表肉食动物﹣﹣消费者;甲代表细菌和 真菌﹣﹣分解者;①和②表示光合作用; ③表示呼吸作用。
A.如图③表示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该选项的分析符合图中 表示的信息。
B.如图甲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 要作用。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 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如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 →丙→丁。该选项的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的方向会逐渐减少,在食物链“乙→丙→丁”中, 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该选项的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第 11 页(共 19 页)
故选: D。 8. 【分析】A.用画的这些小圆模拟宇宙中的星系正确; B.气球不断地胀大, 是模拟宇宙的膨胀正确; C.各圆点间距离的变化, 说明星系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运动正确; D.气球胀大时, 对甲圆点而言, 乙圆点的分离速度小于错误。 【解答】 A.用气球做关于星系运动特点的模拟实验,用画的这些小圆模拟宇宙中的星系,不符 合题意 B.给气球充气, 使气球不断地胀大, 是模拟宇宙的膨胀, 不符合题意; C.各圆点间距离的变化, 说明星系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运动,不符合题意; D.气球胀大时, 对甲圆点而言, 乙圆点的分离速度小于丙,符合题意。
故选: D。 9.【分析】蜗牛喜阴暗潮湿的环境, 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 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 庭院内,因此蜗牛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环境。 【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 而“水泥 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 2 只. 所以,从表格数据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阴暗潮湿。
故选: B。 10. 【分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减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 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每一 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 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食肉动物),直到 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
故选: D。 11. 【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
第 12 页(共 19 页)
长、发育、 繁殖的需要, 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 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 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可以说, 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
3.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解答】解:人和动物的食物是由植物提供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人和动物从食物中直接获取的能量是化学能。
故选: C。
12.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 两种物质组成;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 形的梯子;DNA 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 DNA 分子组成, 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 图中,A 是染色体、B 是遗传信息、 C 是基因。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 DNA 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因此 A 是染色体;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因此 B 遗传信息;
DNA 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叫基因,因此 C 是基因;
故选: A.
13. 【分析】A.根据加大空气质量检测, 可以改善环境状况进行解答;
B、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解答;
D、根据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解答。
【解答】解: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 可以改善环境状况, 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故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易造成水的污染, 故符合题意。
D、加强水体污染治理, 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 【分析】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
第 13 页(共 19 页)
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 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 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 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 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组成。
【解答】解:A.水杉、小麦都具有种子。
B、衣藻、苔藓、蕨、小麦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衣藻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有茎、叶的分化, 没有真正的根。 D、小麦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故选:B。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分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
(2)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1 个恒星日,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个太阳日。
【解答】解:(1)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序, 火星内侧的是地球, 火星外侧的是木星。 (2)根据材料, 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因此其昼夜交替的周期与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 大致相当, 大约是 24 小时。
故答案为:
(1) 木星
(2) 24 16.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 (植物)、消费者(动物) 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组成。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 态平衡。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
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 14 页(共 19 页)
【解答】解:(1)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 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图中的太阳能。 (2)在生态系统中,在草原上适度放牧, 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 况下,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 太阳能。
(2) 自动调节。 17.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生物 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 细胞只是无限制的复制, 就不会形成生物体复 杂的结构,细胞的分化在于细胞从形态、结构、及功能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形成了不同的细 胞群体,才会使生物体变得结构复杂,更适于生存环境。
【解答】解:(1)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 决定“海水稻”耐盐碱性状的结构是 DNA 中的基因。
(2) 图中的 A 保护组织和 B 营养组织, 是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 胞群﹣﹣组织。
故答案为:(1) 基因。
(2) 分化。 18. 【分析】本题考查花的结构及开花结果的知识。结合植物的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 解本知识。
【解答】解:(1)植物的花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第 15 页(共 19 页)

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花蕊)。 (2) 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 光照时间。
故答案为:
(1) 花蕊;
(2) 温度;光照时间。
19.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 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 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 亡率等.
【解答】解:(1) 由分析可知: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这都是 自然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入湖中,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能力,其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促使藻类大量繁殖,与水中的鱼虾
等动物争夺氧气,使得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就会导致鱼类大最死亡.
故答案为:(1) 生物群落;非生物成分;
(2) 自然选择;自动调节。
三 、实验题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分析】(1)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
触角分节;
第 16 页(共 19 页)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即可。
【解答】解:(1) 小龙虾体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这使得它上陆地生活时能波少水分的 散失, 这体现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2) 该小组同学将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饲喂正常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含 镉的同种饲料, 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3) 长时间观察记录两组小白鼠的健康(生长发育)状况;
(4) 若乙组小白鼠病变率显著高于甲组, 则探究结论为镉对人的健康有不利影响。
故答案为:
(1) 外骨骼; 功能;
(2) 等量的含镉的同种饲料;
(3) 健康(生长发育)
(4) 镉对人的健康有不利影响。
21.【分析】(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 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本实验了解鼠妇在不 同土壤的潮湿程度中数量,可采用实验法。 (2)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那么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 所以土壤的潮湿程度是该小组探究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需控 制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保证单一变量。
(3)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 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 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 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
第 17 页(共 19 页)
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故答案为:(1) 实验
(2) 土壤的潮湿程度; 保证单一变量
(3) C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 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 是生产者。
(2)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会增加, 营养级越高, 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解答】解:(1) 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
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植 物→毛虫→食虫鸟; 毛虫和食虫鸟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2)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 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 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 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食虫鸟 的营养级最高, 如果植物长期被污染(如重金属),则食虫鸟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
(1) 植物→毛虫→食虫鸟。
(2) 食虫鸟。
23. 【分析】(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的集合叫群落。 (2)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般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生物群落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 指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现象能够充分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 (3)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
(4)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温度、 CO2 浓度等。
【解答】(1)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
第 18 页(共 19 页)
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因此, 该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2)在农业生产上,间作套种、合理密植都能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因此,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3)①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正确;
②CO (NH2 ) 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③NH4HC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错误。
故选: ①。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中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 的变化情况。t1~t2 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
故答案为:
(1) 群落;
(2) 能量(或“土地”、“空间”、“阳光”等合理即可);
(3) ①;
(4)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大于释放率)。
第 19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