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
课堂导入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钾、碳酸钠、氯化铵
NaCl === Na+ + Cl-
BaCl2 === Ba2+ + 2 Cl-
Na2SO4 === 2 Na+ + SO42 -
KNO3 === K+ + NO3-
Na2CO3 === 2 Na+ + CO32-
找出上列电离方程式的共同点。
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都是酸根阴离子。
NH4Cl === NH4+ + Cl-
这便是今天要学习的盐。
盐
将上述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思考:
我们现在所说的盐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呢
不是,盐是一类物质,它包括的种类很多,食盐只是其中一种,自然界中很多盐是晶体。
盐
1. 盐的组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常见酸根:
CO32-(碳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离子)
例如:NaCl、Na2CO3、CaCO3、KMnO4、CuSO4 、Fe(NO3)3 、NaHCO3、NH4NO3
盐
2. 盐概念的理解
理解:
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氯化钠是盐类中的一种,不能认为盐就是氯化钠。
2) 盐类物质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 (NH4)2CO3。
3)NaHCO3、 Cu2(OH)2CO3等物质中除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外,还会有氢元素或氢氧根,也属于盐类物质。
盐
3. 盐的分类
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进行分类
(1)根据阳离子的不同
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铵盐等(如氯化钠为钠盐)
(2)根据酸根的不同
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盐酸盐等(如氯化钠为盐酸盐)
盐
交流与讨论1
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2)、碳酸钠(Na2CO3)、硫酸铜(CuSO4)、硝酸铵(NH4NO3)都是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事实,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阴离子都是酸根阴离子。
复分解反应
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硫酸铜溶液: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
盐酸与石灰石: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
CuSO4+2NaOH =
Cu(OH)2 ↓ +Na2SO4
CaCO3+2HCl =
CaCl2+CO2↑+H2O
Fe + CuSO4 = FeSO4 +Cu
Na2CO3+2HCl=2NaCl+CO2↑+H2O
①观察: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
+
+
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
特点:
(1)反应物、生成物均只有两种化合物;
(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
特 点:双交换,价不变。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包括:
酸 + 碱 —— 盐 + 水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那么酸碱盐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复分解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分析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SO42-的溶液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硝酸,证明含有SO42-
向盛有少量BaCl2溶液的试管滴入硫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BaCl2+Na2SO4=BaSO4↓+2NaCl
1. 有沉淀生成
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的溶解性(20℃)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H4+ 溶、挥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Mg2+ 不 溶 溶 溶 微
Al3+ 不 溶 溶 溶 ——
Mn2+ 不 溶 溶 溶 不
Zn2+ 不 溶 溶 溶 不
Fe2+ 不 溶 溶 溶 不
Fe3+ 不 溶 溶 溶 ——
Cu2+ 不 溶 溶 溶 ——
Ag+ —— 溶 不 微 不
复分解反应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
1. 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各不相同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硫酸钙银是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氯化物只有银不溶,
碱溶钾钠钡氨钙, 酸除硅酸全都溶。
2. 物质溶解性口诀
注: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稀硝酸。
复分解反应
2. 有气体生成
(1)碳酸钠+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现象:出现大量气泡
(2)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NaHCO3+HCl=NaCl+CO2↑+H2O
复分解反应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钙:
硫酸与氢氧化钾:
硫酸与氢氧化钠:
HCl + KOH = KCl + H2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KOH=K2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3. 有水生成
复分解反应
思考:什么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呢???
实验现象及结论:
BaCl2+H2SO4==BaSO4 +2HCl
2NaOH+H2SO4==Na2SO4 + 2H2O
Na2CO3+H2SO4==Na2SO4 + H2O + CO2
BaCl2+ Na2CO3==BaCO3 + 2NaCl
BaCl2+ NaOH ==不反应
Na2CO3 + NaOH ==不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水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水;②生成气体;③生成沉淀。(满足一条即可)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HCl+ NaOH = H2O + NaCl
H++OH- = H2O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2H++CO32- = CO2↑+H2O
NaHCO3+HCl = NaCl+H2O+CO2↑
H++HCO3- = CO2↑+H2O
Na2CO3+Ca(OH)2 = 2NaCl+CaCO3↓
Ca2++CO32- = CaCO3↓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反应物中这些离子对结合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
复分解反应
小结: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有“三看”
一看成分:一般如有相同的离子成分,则该反应不能发生。
2. 二看产物: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只需有其中一种,反应就能发生 。
3. 三看反应物的溶解性:有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另外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需溶于酸,反应才能发生。无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需溶于水,反应才可能发生。
盐的化学性质
1.盐 + 金属→盐 + 金属
反应条件:
①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溶于水;
②“前换后”(或说“强换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③K、Ca、Na 在盐溶液中一般先容易与水反应。
盐的化学性质
主要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能用浓硫
酸、硝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Sn
K
Ca
Na
Mg
Al
Zn
Fe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盐的化学性质
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2CO3+CaCl2 =CaCO3↓+2NaCl
4.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BaCl2+Na2SO4=BaSO4↓+2NaCl
NaCl+AgNO3=AgCl↓+NaNO3
盐的化学性质
生成盐的化学反应
金属
盐
盐
酸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
酸
碱
碱
盐
盐
盐
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如NaCl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
2.盐能与
酸
碱
盐
金属
盐的化学性质
盐 + 金属 = 新盐 + 新金属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复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AB + CD →AD + CB
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典例讲解
1. “84消毒液”是宾馆、医院、学校等一些公共场所常备的消毒剂,适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次氯酸钠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 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C
D
典例讲解
3.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 D.CuSO4+2NaOH=Cu(OH)2↓+Na2SO4
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 D.分解反应一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