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中国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 提出 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
排和吸收 CO2 ,抵消产生的 CO2 排放量,实现 CO2 的“零排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CO2
B.空气中 CO2 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C.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D.海洋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后,海水的 pH 值会增大
2.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 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 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 )
A.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 减少了燃料消耗
B.场馆 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 减排二氧化碳 32 万吨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3.下列能源中,不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江河水流能 D.核能
4. 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
我国的人口( )
第 1 页(共 16 页)
A.数量太少
C.死亡率太高
B.性别比例失调
D.年龄结构不合理
5.下列既属于可再生能源又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 )
A.煤炭、潮汐能
C.风能、潮汐能
B.水能、天然气
D.石油、核能
第 2 页(共 16 页)
6. “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 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
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
7.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能源的过 度开发和消耗导致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从原料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能源中, 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8.今年全国两会上,“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 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 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我国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 和”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C.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D.提倡多建造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9.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能源的过 度开发和消耗导致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从原料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能源中, 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是( )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10.2010 年 3 月 27 日 8:30,“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 号召人们倡导低碳生活, 应对
气候变化。自然界中有很多过程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在下列叙述的过程中, 你认为会消耗大
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
①溶于海水、江河、湖水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某些结晶水合物的风化 ④动物的呼吸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为提升湖州的城市品位, 必须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下列治理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B.关闭各种化工企业
C.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D.推广无污染能源
12.2008 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响应这一主题,下列建 议中, 不可取的是( )
A.购买采含“氟里昂”的绿色环保冰箱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提倡使用手帕, 减少纸巾的使用
D.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13.我国赢得了 2008 年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王晨同学提 了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烧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上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提供不使用 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绿色奥运”角度分析,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全部
14.2008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这一主题旨在倡导 节约资源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下列保护大气圈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B.植树造林
第 3 页(共 16 页)
C.开发使用新能源
D.禁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其中 Y 为葡萄糖 C6H12O6 )。
(1) 图一中的 X 是 (用化学式表示)。
(2) 图二中的转化 3 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涉及的能 量转化情况为 。
(3)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对应的是图中的 。(填“转化 2”或“转化4”) 16.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 解决汽车事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一项课题。 如图是小 梅同学收集到的相关图片:
(1) 图中的内容是《东南快报》的一则报道。
①报道中提到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福州 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优点是 。
(2) 图是 2008 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中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图片。 ①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氢动力汽车目 前还不能普及, 原因是 。(答一点)
②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以色列科学家发 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
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 4 页(共 16 页)
17.现已探明,我国南海海底有极丰富的甲烷资源. 据报道,这些蕴藏在海底的甲烷在高压下形 成象冰一样的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 CH4 nH2O),它又称“可燃冰”.则
(1) 甲烷水合物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已知 1 米 3“可燃冰”(其密度为 1.76×103 千克/米 3 ) 可释放出标准状况下 164 米 3 的甲烷 气体(甲烷气体的密度为 0.717 千克/米 3 )和一定量的水,那么 n= ;
(3) 用“可燃冰”作燃料,你认为有哪些优点? . 18.科技造福人类的生活。
(1) 能源科学——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能源如: (写一种即可)。
(2) 农业科学——铵态氮肥不得跟 性物质混合施用, 否则降低肥效。
(3) 医药科学——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把青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 35℃) 加热煮沸来
提取青蒿素,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此方法 不会破坏青蒿素的原因是 。
19.能源、环保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煤、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不可再生化石燃料,要合理利用和开发。
(2) 含硫煤的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写出产生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 三 、实验题 (8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815 年, 英国科学家戴维发明了一种在矿井中使用的安全煤油灯, 这种灯在矿井里可照明但 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从而挽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广大矿工将它称为 戴维灯。戴维灯(如图甲) 就是在普通的煤油灯外面加了一个导热性非常强的金属铜丝网做的灯 罩,煤油灯燃烧时就不会点燃矿井里的甲烷。铜丝网真的能够阻碍甲烷气体的燃烧吗? 为了验证 戴维灯的工作原理, 小明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铜丝网与甲烷的燃烧
①选一根 0.6 米长的空心玻璃管,从左端通入甲烷气体将空气完全排出(如图乙),用火柴点燃 玻璃管左端的甲烷, 火焰逐渐从左端向右端移动直至冒出;
②在玻璃管中部竖直放置一个铜丝网(如图丙),重复第①步操作, 发现火焰只能燃烧到铜丝网
左端, 铜丝网右端没有火焰;
第 5 页(共 16 页)
③将点燃的火柴放到步骤②中玻璃管的右端出口,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玻璃管中铜丝网右端 气体本身也是可以燃烧的。
实验二:铜丝网与酒精灯火焰
将铜丝网从酒精灯火焰上方往下移动(如图丁),发现铜丝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火焰能继续燃 烧,直至完全熄灭。
(1) 实验一步骤①中要通入甲烷气体将空气完全排出后再点燃,是为了 。
(2) 实验一步骤③中横线处的实验现象是 。
(3) 结合上述实验和所学知识,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请推测戴维灯能防止瓦斯爆炸的原理 是: 。
四 、解答题 (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阅读图表, 回答下面问题:
甲图是 1995~2005 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比例变化图。乙图是我国煤炭产区和大型
火力发电厂的分布图。
(1) 2001 年以后, 我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呈 的趋势。
第 6 页(共 16 页)
(2) 乙图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3)南方的火力发电不但消耗了大量非再生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煤炭的运输还受到气候等 外界条件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请提出一条缓解南方用电紧张状况的合理建 议: 。
22.我国政府承诺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研究发 现,除了陆地植物固碳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固碳之地,如图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三种方式。 (1)自然溶解: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断地溶解到海水中。研究表明,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 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一年四季中,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季。 (2)植物固碳: 近海滩涂上的红树林、海洋浮游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最终这些 碳元素随着植物残体沉积到海底。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 原因是 。
(3)碳酸盐泵: 贝壳类、珊瑚等海洋生物将碳元素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起来。某地贝壳堤储存
了约 4 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多少亿吨碳元素?
第 7 页(共 16 页)
0.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分析】A.根据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B、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来分析;
C、根据缓解温室效应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CO2 ,故 A 正确;
B、空气中 CO2 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故 B 正确;
C、树木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会酸性增强,海水的 pH 减小, 故 D 错误。 故选: D。
2.【分析】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 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和资源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 关注。
【解答】解: A.利用“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的排放,体现绿色环保理念,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 32 万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物就地就近保护, 有利于植被的保护,体现绿色环保理念,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 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没有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故选项符 合题意;
第 8 页(共 16 页)
故选: D。 3.【分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上很多能源 都间接来自太阳能, 如现在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解答】解:除了地热能、潮汐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这是 “广义太阳能”,故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4.【分析】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 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解答】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 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 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 D 符合。
故选: D。 5.【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 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答】解:A.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不是新能源, 故错误; B、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不是新能源,故错误; C、风能、潮汐能既属于可再生能源, 又属于新能源,故正确; D、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不是新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 C。 6. 【分析】根据定义:“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 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进行分 析作答. 【解答】解: A.化纤材料主要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 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可以减少森林破坏,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两方 面实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 C、餐巾纸是以大量植物为原料,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消耗。符合“低碳生
第 9 页(共 16 页)
活”的精神
D、将空调开得很低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
故选: D。
7.【分析】从原料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太阳能是新型能源,其来源是无限的,且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是最有开发前景的能源。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其来源是有限的,燃 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解答】解:A.煤是化石燃料, 其来源是有限的, 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故 A 错 误;
B、石油是化石燃料,其来源是有限的,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故 B 错误; 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其来源是有限的, 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故 C 错误;
D、太阳能是新型能源, 其来源是无限的, 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最有开发前景的能源。故 D 正确;
故选: D。
8.【分析】根据“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 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 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结合题意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提倡绿色出行, 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B、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 错误。
C、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能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项错误。
D、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9.【分析】从原料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太阳能是新型能源,其来源是无限的,且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是最有开发前景的能源。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其来源是有限的,燃 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第 10 页(共 16 页)
【解答】解:A.煤是化石燃料, 其来源是有限的, 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故 A 错 误;
B、石油是化石燃料,其来源是有限的,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故 B 错误;
C、太阳能是新型能源, 其来源是无限的, 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最有开发前景的能源。故 C 正确;
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其来源是有限的, 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故 D 错误。
故选: C。 10. 【分析】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就是将二氧化碳反应掉或通过溶剂溶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 消耗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能与水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于海水、江河、湖水能消耗部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②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原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淀粉和氧气,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 ③结晶水合物风化是失去结晶水,与二氧化碳消耗无关;④动物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 化碳, 与二氧化碳消耗无关。综上所述, ①②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
故选: A.
11. 【分析】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使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发展 的同时也开始对环境污染采取了各种控制和治理措施。
【解答】解: A.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不会对水 体进行污染,属于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故 A 正确;B.严格控制企业排污,可控制空气污染及水 污染的工业污染源, 不可能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故 B 错误;C.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废水经 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不会对水体进行污染,属于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故 C 正确; D.推 广无污染能源, 故 D 正确。
故选: B。 12. 【分析】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和 资源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解答】解:购买采含“氟里昂”的绿色环保冰箱,有利于保护环境;使用手帕,减少纸巾的使 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ACD 做法可取;
第 11 页(共 16 页)
B 做法不可取,“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故选: B。
13. 【分析】举办绿色奥运是国人的梦想,那么为了梦想成真, 我们就要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污 染。如: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分类回收垃圾等。
【解答】解: 为了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举办绿色奥运,我们应该采用下列的建议:①开发新能 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重金属能污染水资源和土壤;③分类回收垃圾, 这样可以节约资源;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因为磷元素 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水资源的 污染。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故可以采纳的是①②③⑤⑥ ⑦。
故选: B。
14.【分析】“低碳生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 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 应。
【解答】解: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开发使用新能源都会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产量, 有利于保护大气圈。“禁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与实际不符。
故选: D。
二 、填空题 (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2) 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3) 根据呼吸作用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1)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 H2CO3 ;故答案为: H2CO3;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是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即图二中的转 化 4;故答案为:转化 4。
16. 【分析】(1)①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反应物, 再据此写出方程式;②根 据天然气的成分和燃烧产物是否污染环境回答。
(2)①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反应物,再据此写出方程式;根据目前氢气的 第 12 页(共 16 页)
制法和氢气的性质回答不能普及的原因;②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反应物, 再 据此写出方程式。
【解答】解:(1)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
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②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从而改善空气 质量。
(2)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产物是水, 所以方程式为:2H2+O22H2O;但目前氢气的制取成本高,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 在技术上的困难。
②硼(B) 和水在高温下反应, 生成氢氧化硼[B (OH) 3]和氢气,所以方程式为:2B+6H2O
2B (OH) 3+3H2 ↑。
故答案为:(1) ①CH4 ;CH4+2O2CO2+2H2O;
②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或改善空气质量;
(2) ①2H2+O22H2O;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②2B+6H2O2B (OH) 3+3H2 ↑。 17.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 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3) 根据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1) 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 CH4 nH2O)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答案 为:纯净物;
(2)1 米 3“可燃冰”(其密度为 1.76×103 千克/米 3 )的质量为 1 米 3 ×1.76×103 千克/米 3=1.76 ×103 千克; 164 米 3 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的密度为 0.717 千克/米 3 ) 的质量为 164 米 3 ×0.717 千克/米 3 ≈117.6kg,可燃冰与甲烷间的质量关系如下:
CH4 nH2O=CH4+nH2O
第 13 页(共 16 页)
16+18n 16
1.76×103kg 117.6kg
n≈12
故答案为: 12;
(3)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可以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空气质量等; 故答案为: 可以缓解 能源短缺(合理即可)。
18. 【分析】(1)根据新能源知识可知;(2) 根据铵盐与碱反应原理可知;(3) 根据沸点的特点 可知。
【解答】(1) 根据新能源知识可知,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要积极开发利用新 能源,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源等;(2) 铵盐与碱反应会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 肥不得跟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否则降低肥效;(3) 当液体处于沸点时,虽然不能吸热,但温度不 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把青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 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 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 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此方法不会破坏青蒿 素的原因是沸点较低,煮沸后保持沸点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 太阳能;(2) 碱;(3) 沸点较 低,煮沸后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19.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 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不可再生化石燃料。
(2) 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故答案为:
(1) 石油;
(2) S+O2 SO2。
三 、实验题 (8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分析】(1)根据通入甲烷气体将空气完全排出后再点燃,甲烷是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
第 14 页(共 16 页)
(2)根据步骤②的实验现象,发现火焰只能燃烧到铜丝网左端,铜丝网右端没有火焰进行分析;
(3) 根据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一步骤①中要通入甲烷气体将空气完全排出后再点燃,是为了排除空气, 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排除空气,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 生爆炸; (2)根据步骤②的实验现象,可知实验一步骤③中横线处的实验现象是铜丝网右端气体燃烧, 铜丝左端没有火焰; 故答案为: 铜丝网右端气体燃烧,铜丝左端没有火焰; (3)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戴维灯的作用与上述实验铜丝网的作用相似, 铜丝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开来,防止未燃气体达到着火点,爆炸就不会发生了, 故答案为: 铜丝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开来, 防止未燃气体达到着火点,爆炸就不会发生了。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 【分析】目前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煤炭,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电力工业主要有水力发电和 火力发电两种形式。我国北方电力工业火力发电为主,南方电力工业以水力发电为主。
【解答】解:(1)读图可知, 2001 年以后, 我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 (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 乙图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北多南少。 (3)南方的火力发电不但消耗了大量非再生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煤炭的运输还受到气候等 外界条件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缓解南方用电紧张状况的合理措施有开发核电、开 发太阳能、开发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等。
故答案为:(1) 上升;
(2) 北多南少;
(3) 开发核电。 22. 【分析】(1)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因此冬季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 二氧化碳最多;
(2)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海洋超过一定深度, 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 持生长;
第 15 页(共 16 页)
(3)先根据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然后根据碳酸钙的纯度及质量计算 其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解答】(1) 根据“研究表明, 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冬季温度最低, 可知, 一年四季中, 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冬季; (2)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海洋超过一定深度, 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 故答案为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
深度不能发生, 其原因是海洋超过一定深度, 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
(3) 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 CaCO3 可知,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2%,所以 碳元素的质量 m=4 亿吨×95%×12%=0.456 亿吨; 答:该地贝壳堤固定了0.456 亿吨碳元素。
故答案为:
(1) 冬
(2) 海洋超过一定深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
(3) 0.456 亿吨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