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教学设计+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3.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教学设计+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2 21:33:0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学会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影响物质溶解
性的因素
细心的小明发现,妈妈烧菜时,既放了盐也放了油,结果油浮在汤上面而盐消失了。
贪玩的小明玩自行车时,不小心碰到了链条弄脏了手,用水总洗不掉,结果爸爸拿来了汽油,一下子就洗干净了。
贪心的小明往冷开水里放了许多糖,不断的搅拌但糖总是不能全部溶解。妈妈告诉他给水加热,小明照办,果然全部溶解了。
“小明的发现”
温度
溶剂性质
溶质性质
1
2
3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提出猜想
用量筒量取等量的水,分别加入4个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红糖、面粉、泥沙各3g,充分振荡,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序号 溶质 溶剂 现象
1 食盐3g 等量的水
2 红糖3g 等量的水
3 面粉3g 等量的水
4 泥沙3g 等量的水
结论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

食盐完全溶解
红糖完全溶解
面粉基本不溶于水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泥沙不溶于水
实验用品:
食盐、红糖、面粉、泥沙、水、食用油、煤油、硝酸钾、酒精灯、试管、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设计方案
分别用量筒取等量的水和煤油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食用油,充分振荡,比较食用油在水、煤油中的溶解情况。
序号 溶质 溶剂 现象
5 食用油 水
6 食用油 煤油
结论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

食用油不溶于水
食用油溶于煤油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用品:
食盐、红糖、面粉、泥沙、水、食用油、煤油、硝酸钾、酒精灯、试管、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设计方案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g硝酸钾,再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将其中一只试管加热,观察两支试管中物质的溶解情况。
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现象
7 硝酸钾 水 室温
8 硝酸钾 水 加热
结论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温度
溶剂性质
溶质性质
1
2
3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得出结论
学以致用: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拌起来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β-胡萝卜素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得少,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得多。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表达交流
随堂检测
你争我抢
1
3
2
4
下列与固体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无关的因素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溶质的形状
D.温度
C
返回
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不溶
B
返回
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多选)
A、温度相同
B、水的质量相等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
ABC
返回
恭喜今天的幸运星获得
小礼品卡
返回
1.下列与固体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无关的因素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溶质的形状
D.温度
C
2.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不溶
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硝酸钾固体也溶解呢?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一:向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三: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振荡,观察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在 一定量溶剂中,
在 一定量溶剂中,
一定温度下,
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绝大多数固体而言
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你说、我说、大家说: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间无绝对的联系)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种溶质,饱
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含有未溶溶质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倒出一些溶液。
(5)在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比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
1、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
B
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D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恒温蒸发掉20克水 B.温度不变,加入20克硝酸钾
C.降低温度到10℃ D.升高温度到30℃
D
练习:
课堂小结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共31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第二课时)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 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一、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1)一定
(2) 溶剂(一般为水)
(3)达到 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 )
温度
100g
饱和
g
2.意义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达到饱和状态。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 C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3克食盐,则
食盐在20 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2)20 C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某溶质23克,
则该物质在20 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3)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克,则氯化
钠的溶解度为36克。
(4)20 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克,
则氯化钠在20 C时的溶解度为36克。




达到饱和状态
温度
46克
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W=
S
100g+S
——
×100%
20℃时,食盐的溶解度S=36g,则在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
A.20% B.26.4% C.25% D.30%
D
相同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溶解度/g (20℃)
溶解性
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溶物质。
S≥10
1≤S<10
0.01≤S<1
S<0.01
0.01g
10g
1g
难(不)溶
易溶
可溶
微溶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
.
.
.
T/℃ 0 20 40 60 80 100
S/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绘制: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四、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硝酸钾
氯化钠
(1)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2)A点的意义是
A.
t1
在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B.
(3)B点是NaCl的饱和溶液吗?
(4)B点对于KNO3溶液的意义是?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
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该 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4)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表示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 :
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30
0.05
0.15
90
70
0
10
20
50
60
3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如硝酸钾等。
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 。
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 ,例如 。
减小
熟石灰
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右图是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 ,在T1℃时甲物质的
溶解度 10g,(选填“大于”
或“小于”或“等于”)甲物质
的溶解性属 (填“难溶”、
“微溶”、“可溶”、“易溶”)
(2)当温度由T3 → T2时,甲溶液由A → B的变化
是 (选填“饱和→不饱和”或“不饱和→饱和”)
(3)当温度由T2 → T1时,甲溶液由B → C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增大
小于
可溶
不饱和→饱和
变小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打开可乐盖时有气体冒出
畅饮可乐后会打嗝
打开瓶塞,压强减小,CO2溶解性减弱,所以从水中逸出
温度升高CO2溶解性减弱,从体内逸出
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影响气体
溶解度的因素
1、气体溶解度:
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关键词:
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
1体积水
饱和状态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压强、温度
1、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答: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汽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超过该压强下的溶解度允许的数值,因而有大量气泡冒出。
练习
2、[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3.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C
硫酸亚铁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重铬酸钾晶体
结晶:
1、结晶: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
如:硝酸钾
利用蒸发溶剂法结晶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一:
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
在40ml沸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至不再溶解为止,将上层热的饱和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里,把盛有热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
实验二:
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部分晶体
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设计实验方案,从硝酸钾和氯
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硝酸钾。
步骤:
1、加热加水溶解
2、降温结晶
3、过滤(得到KNO3晶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循着知识发展的主线,让学生逐步认识本节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 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糖和都易溶于水,那谁更易溶于水呢? 思考,猜想 引起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设置问题: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归纳总结: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识拓展:在一定温度下,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各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思考:(1)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氢氧化钙和硝酸钾,行不行? (2)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100克水能溶解0.1克氢氧化钙也能溶解0.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氢氧化钙、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提示题的设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定向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的三个前提条件: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生】答:在相同的温度下,在等量的溶剂中,比较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质量的大小就能比较他们的溶解性。【实验方案】在同一温度下(室温),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取100ml的水,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钙和硝酸钾,比较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质量的多少。【学生上台探究实验】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性【归纳】要比较不同固体溶解性的大小一定要注意: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态三个前提条件。不同温度,不同固体是无法比较他们的溶解性【引出】比较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我们比较的是什么?【生】比较的是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固体的质量。为了便于比较许多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我们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克数,就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溶剂是水。那么在此实验中,在此时100克水中氢氧化钙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就称之为此时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而此时硝酸钾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我们称之为此时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其实以后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我们比较的就是他们的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利用学生实验的结果】【问】实验表明在室温时,哪一种固体溶解性大呢?【结论】在15℃(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小于硝酸钾的溶解性【归纳】溶解度的概念【设问】同学,你能找出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吗? 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溶质的质量,单位克)【设问】溶解度为何一定要指明温度呢?刚才的实验中在此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此温度时的溶解度,那么温度升高的话100克水中是否还是最多只能溶解那些硝酸钾呢?溶解度的溶剂的标准是100克,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温度时10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了600克,是否他的溶解度就是600克呢?【提出问题】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从这句话你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学生交流】答:20℃,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20℃,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得到饱和溶液20℃,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溶质的质量是36克,溶剂的质量是100克,饱和溶液质量136克等等温度:20℃  溶质质量 36克 溶剂质量100克  饱和溶液质量136克在20℃时, 氯化钠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多少克?如果加入20克氯化钠呢?饱和溶液的质量呢?【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 )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 )3、 20℃时,200g水中加入72g食盐后溶液达到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72g。 []4、10℃时,100g水中溶解了15g蔗糖,所以1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g 。 (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1)20℃时,将25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经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2)保持温度不变向上述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经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这证明原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此时溶液质量为 g;(3)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8g氯化钠,经充分搅拌后,此时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质量为 g;[]【设问】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那么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又如何呢?【讲述】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室温20℃)溶解性的分类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g1~10g1~0.01g<0.01g我们知道溶解性要受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及温度的影响,那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例如:20℃时, KNO3的溶解度是31.6克,而NaCl的溶解度为36克,原因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不同(2)外部因素:温度。【师】强调:当溶质和溶剂确定后,影响溶解度的外部因素只有温度,此时要改变某物质的溶解度只能通过改变温度【设问】我们知道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的影响是否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探究实验二【探究实验二】分别加热1、有未溶硝酸钾晶体的溶液2、有未溶的氯化钠晶体的溶液3、饱和澄清石灰水学生边做边交流:问现象,问温度对它的溶解度的影响。[]【学生交流】(1)中的硝酸钾很快溶解完;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2)中剩余的氯化钠无明显减少;温度对它的溶解度影响不大(3)加热至沸腾时溶液明显变浑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少。实验表明,温度升高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过渡】那么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究竟是多少呢?请看屏幕【出示】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物质020406080100KNO313.331.663.9110169246NaCl35.73636.637.338.439.8Ca(OH)20.1850.1650.1410.1160.0940.077【师】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仅可以用上面的表格来表示,还可以用坐标法来表示,即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在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的相应的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绘制成溶解度曲线。【比一比、赛一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画三种物质)(以组为单位)学生画老师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什么意义呢?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呢?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是几度?能否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画在一张表上?为什么?【学生交流】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 (预先准备)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幅度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较小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无法和氯化钠、硝酸钾的画在同一张表格,因为它的溶解度太小大约在23℃时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23℃以上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23℃以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约38克【提醒】比较23℃、小于23℃、大于23℃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温度,不是同一温度的不同物质无法比较其溶解度。【出示】溶解度曲线表【提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设问】溶解度曲线除了能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能表示什么? A.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表示温度下的溶解度[]B.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表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溶解度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引入】我们学习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等难溶于水,这说明各种气体在水中也有不同的溶解度。【提问】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那么气体溶解度又受什么影响呢?请同学思考 为什么我们喝了汽水、啤酒后会打嗝,夏天为什么鱼会经常浮出水面?【提问】 当我们打开一瓶汽水时,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小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提问】如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实验】冷却硝酸钾饱和溶液结晶,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小结】结晶方法:1、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回顾本课讲的内容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2.图6-17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 ,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3.在0℃时,图6-17中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 g。80℃时140g硝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5. 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液加热到70 ℃(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出氢氧化钙约 g
课堂小结
板书 二、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溶质的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固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2.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发生了改变的量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质量分数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5.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压强 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
6.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7.20℃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增加
8.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充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10.关于饱和溶液的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 B.是浓溶液
C.混合物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二、填空题:
11.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与       的性质有关。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正是利用                                 的性质。
12.用“不变”、“增加”、“减少”填空:
有一饱和KNO3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向其中加少量KNO3后,溶液质量      。
(2)向其中加水,则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13.图6-3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_____。[]
14.将下列各种词语填在与之相符的空格中:
乳化 氧化 催化 结晶
(1)金属制品在空气中大多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变化称为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
(4)用洗洁精可洗去衣服表面用水洗不净的油渍,这个现象称为________
三、简答题
15.养鱼专业户在炎热的夏天和下暴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气压减小)的闷热天气里,都要给鱼增氧,否则鱼塘会缺氧而出现翻塘死鱼?试解释其原因。
四、实验题:
16.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碳酸钠,还具有一些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做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与泥砂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至少答两点)
五、计算题:
17.100 g40%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5%。问:从50℃降至10℃的过程中有无氯化铵晶体析出?若能析出晶体,则析出晶体质量为多少?
[]
答案
1.B 2.BD 3.D 4.B 5.D 6.C 7.BD 8.C 9.B 10.D
11.溶质和溶剂 油脂易溶解在汽油中 12.(1)不变(2)不变 增加(3)减少 减少13.(1)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2)t℃以上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14.(1)氧化(2)催化(3)结晶(4)乳化1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炎热的夏天、下暴雨前,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量也就减少,鱼易缺氧而死亡。16.(1)过滤(2)活性炭(3)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宝贵的水资源。17.有氯化铵晶体析出。析出晶体20 g
图6-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