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一课一练:4.1土壤的成分【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一课一练:4.1土壤的成分【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07: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2.在“观察土壤生物”的活动中,不应该作为土壤生物记录在表格中的是(  )
A.某种蚂蚁 B.某种蚯蚓 C.某种植物 D.某种生物遗体
3.为了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小明利用校园花坛中的一些土壤做了如下四个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当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烧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读出注入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大致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枳分数 B.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壊中含有水
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且能燃烧的无机盐
D.为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可以取一定质量潮湿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可以观察到土壤颜色发生变化并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4.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土壤生物数量
C.空气体积分数 D.无机盐含量
5.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6.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7.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质。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的是 (  )
A. B.
C. D.
8.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9.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天问一号”于今年择机实施,将对火星进行全面综合性探测。火星表面岩石受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形成火星土壤,由红色细粒和角砾碎屑组成,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火星的时候,把火星土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一定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10.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11.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12.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它从月球上带回了“土特产”——1731克月壤。要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13.土壤形成的正确顺序为(  )
a.岩石的风化 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
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A.abcd B.bcad C.abdc D.cbad
14.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有机质 C.腐殖质 D.无机盐
15.如图为验证“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实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
B.选取土壤应该是湿润且富含有机物的
C.实验时能闻到臭味,有黑色物质生成
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后再测质量
16.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②③比较说明了   ;②④比较说明了   。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
18.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左右。
19.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査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⑵把他们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如图所示;
⑶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________现象;
⑷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________现象;
⑸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________
20.从新疆引进的某品种西瓜在砂粒比例较多的土壤中产量最高,则
(1)适宜该西瓜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土壤。(填“壤土类”、“砂土类”、“黏土类”)
(2)在多雨水地区种植该西瓜,应多加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
21.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22.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査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⑵把他们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如图所示;
⑶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⑷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⑸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   
三、实验题
23.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有误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24.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入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25.有入提出:“行入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证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6.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27.同学们准备测定校园某区域内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在该区域内选择相对干燥的地方,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壤,体积记作V0,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②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③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1;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2,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V0/厘米3 V1/毫升 V2/毫升
1 … 225 200
2 … … …
3 … … …
(1)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   ,实验效果明显。
(2)根据第1次实验可知,该土壤样品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是    。
(3)为使实验更可靠,同学们准备开展多次实验以求得平均值,但每次实验需要重新取土壤样品。就如何选取土壤样品,同学们有下列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要在同一地方(上述区域内)取样;
观点二:要在不同地方(上述区域外)取样。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2.D
【解析】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全部生物之总和。
【解答】某生物遗体已经不需要呼吸,不需要营养物质,不会运动,而蚂蚁、蚯蚓、植物依旧是有生命的生物,因此某种生物遗体不需要记录在表格中,D符合题意。
3.B
【解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A、注入的水一部分进入土壤的空隙中,大部分还是留在烧杯中,所以注入水的体积要远远大于进入土壤中水的体积,所以用该方法无法计算出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枳分数,故说法错误。
B、在加热试管中的土壤样品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壁时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壊中含有水,故说法正确。
C 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且不能燃烧的无机盐 ,故说法错误。
D、因为要测量土壤质量的减少情况,所以需要排除土壤中原有水分减少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应该 取一定质量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故说法错误。
4.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没有对土壤浸出液进行处理,故没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进行鉴别;通过图示装置分析可知,装置中没有收集昆虫的容器;故也不能测出土壤生物的数量;本题只能根据同等页面需要的水的量的多少来判断土壤中含有的空气的量的多少; 故选C。
5.D
【解析】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C
【解析】岩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故答案为:C。
7.C
【解析】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A、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A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B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错误。
D、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3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秒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中的(水),气体是指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D正确。 故选:C
9.C
【解析】由地球土壤的组成可知, 火星表面岩石受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属于矿物质。火星上缺少空气、水和腐殖质。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壊,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表的作用下形成的,对照题目解题即可。
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1.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 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3.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 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故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B正确。
11.【答案】C
【解析】 A、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A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B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错误。
D、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3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秒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中的(水),气体是指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D正确。 故选:C
12.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答案】D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没有水分、空气、腐殖质,没有生物,昼夜温差大。
【解答】月球上没有水、空气、没有生物的存在,故不存在腐殖质,而空气、水、腐殖质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改造月球土壤时应提供,月壤中存在较多的岩石,即存在矿物质,D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土壤是由岩石转化而来的,岩石通过风化导致岩石破碎后,慢慢产生低等生物,在低等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原始土壤,当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故C符合;故答案为:C。
14.D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15.C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A、铁丝网的孔径如果过大,土壤颗粒会掉落的;故A错误;
B、土壤如果是湿润的,加热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也会导致质量的变化,有较大的误差;故B错误;
C、土壤中的有机物加热后会有气味,同时会有黑色物质残留;故C正确;
D、加热的土壤必须等到冷却后才能称量;故D错误;
16.A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
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7.(1)土壤中有无空气;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土壤的质地(2)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解析】(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空气;②③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②④的区别在于土壤的质地。(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③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④比较说明了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所以生长得最好。
18.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
【解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
19.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解答】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1)砂土类 (2)C、D
【解析】黏土类土壤保水、保费型号,壤土类土壤空气和水含量基本相同,矿物质颗粒含量居中,砂土类土壤透气性、透水性较好。
(1)西瓜根系发达,耐旱却不耐涝,砂土土质,透气好,因此选择砂土类土壤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含糖量的提高。
(2)西瓜不耐涝,因此种植该西瓜,应多加注意的田间管理是松土通气、排水防涝。
21.(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2.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解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解答】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题
23.(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
(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满量筒水的体积和其量程相等,根据分度值读出甲乙量筒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2)知道长、宽、高可求土壤的体积,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即为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和土壤的体积之比即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的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
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
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
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
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 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
所以,空气的体积: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3)土壤中的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植物体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
24.(1) ×100% (或 ) (2)无机盐
【解析】(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解答】(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25.(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
(3)大于
【解析】(1)实验虽然不能避免误差,但能减小误差。
(2)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得出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解答】(1)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比较,可知疏松的土地和踩踏过的土地哪个空气含量高,因此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即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地和铁块”如此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若发现V1>V,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6.(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解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7.(1)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
(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1)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土壤的空隙部分较大,含有的空气多,吸收的水分相对较多,实验效果更明显;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土壤的空气体积为225ml-200ml=25ml,;;
(3)不同地方的土壤结构不同,其成分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使用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
4.1土壤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