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B.一般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多,下表皮的气孔少
C.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
2.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3.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4.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5.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6.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7.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天竺葵枝条;
②去掉其中一根天竺葵枝条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
③将A、C装置放置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
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索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8.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无色液体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
9.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照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照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黑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黑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10.小明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环境因素,若在实验过程中,橡皮管与压强计连接处气密性不好,则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发),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
A.左管液面不下降,右管液面下降 B.右管液面不下降,左管液面下降
C.左右两管液面均不下降 D.左右两管液面均下降
1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12.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建造自身组织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
13.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各项生理活动相关的不同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B.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适当增加①的含量利于农作物的增收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白天,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14.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15.对下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实验用的土壤充分干燥
B.乙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生物叶的下表皮时,观察到表皮细胞a中含有叶绿素
C.丙图: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发现叶片表面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丁图:用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质地坚硬的木质部
二、填空题
16.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下列措施或现象。
(1)移栽植物时,要通过修剪,只保留少量枝条和叶片,理由是________。
(2)将带叶的黄杨木枝条,插入稀释红墨水中,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切面某部分被染成微红色。发红的具体部位名称为________,水分能克服自身重力,自下而上运动的动力来自 ________。
(3)小刚同学在花鸟市场购买一盆杜鹃花,因施肥过频,造成植株枯萎死亡,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
17.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 (选填序号)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 运往根。
18.小科同学选用生长旺盛的蚕豆叶完成“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活动。请回答: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更多的是 ;
(2)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 细胞;
(3)小科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结构,并把观察结果用铅笔绘制在圆圈内(如图),接下去要表示各部分明暗的方法是 (填字母)。
A.用铅笔涂抹 B.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
19.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20.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所示。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3)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三、实验题
21.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2.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
(3)预期的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连接)。
23.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24.小科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图乙是玉米叶片结构示意图。
(1)实验中,培养液的浓度应 玉米根细胞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得到结论 ;
(3)移去小烧杯,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无色钟罩内部出现大量水珠,其主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 ] 散失。
25.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B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装置中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 (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 。
(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 和 。将装置D与装置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 叶片下表皮。
26.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四个装置相同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 。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片的气孔既能闭合,也能张开。
【解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陆生植物气孔的分布叶片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B符合题意。
2.B
【解析】1、植物细胞必定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2、蒸腾作用的意义是:① 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 ;② 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
3、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含水少时气孔关闭;
4、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反之会吸水。
【解答】A、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中含有细胞壁,A错误;
B、蒸腾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 ,B正确;
C、保卫细胞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气孔的开闭,当含水量少时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进入,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C错误;
D、左图气孔张开,保卫细胞水分充足,而当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时,叶片失水,保卫细胞的气孔是关闭的,应如右图所示,D错误。
3.A
【解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4.B
【解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6.C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7.D
【解析】A、通过观察茎中的红墨水分布,可知茎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故A错误;
B、可以看到红墨水最终会汇集在叶片处,因此可知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故B错误;
C、A与B对照可知,蒸腾作用受阳光的影响;故C错误;
D、该实验只使用了天竺葵一种植物,无法验证旱地植物叶片气孔的多少问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B
【解析】移栽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这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B
9.D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你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强弱如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有关系,题干中图示可以看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0.C
【解析】1、当压强计左右两管液面上的气体压强不同时,左右两管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压强大的一侧液面下降,压强小的一侧液面上升;
2、图中压强计一端连接橡皮管,一端与大气相通。当橡皮管一端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由于水分大量蒸腾后橡皮管内气压会减小,大气压大于橡皮管内气压,所以左管液面上升,右管液面将下降。
由图可知,压强计一端连接橡皮管,正常工作时,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散失后,橡皮管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橡皮管内气压后,左管上升,右管下降。但题中告诉我们“ 橡皮管与压强计连接处气密性不好 ”,所以橡皮管内的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由于两侧液面气压都是大气压,所以左右两管液面均不下降,C选项正确。A、B、D错误。
11.C
【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12.B
【解析】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说法错误。
B、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氧气、二氧化碳都是通过其进出叶片的,故说法正确。
C、 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制造有机物,故说法错误。
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13.C
【解析】A、呼吸作用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图可知 ①是进入叶片的氧气,②是呼出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A错误;
B、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 是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农作物增收,说法正确,B错误;
C、根吸收的水有90%以上用以蒸腾作用,只有少数用以光合作用,说法错误,C正确;
D、 在白天,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能够通过根毛的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水分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绝大部分的水分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因此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A
【解析】A.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一是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二是有利于样品粉碎并充分混匀,A正确。
B.图乙中a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素;b是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叶绿素,B错误。
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C错误。
D.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髓,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1)减少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保留少量枝条和叶片目的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
(2)木质部(或导管);蒸腾作用
(3)施肥过频,造成土壤液浓度增加,大于根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根部失水
【解析】(1)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3)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1)植物刚移栽时,其根毛会受到损伤从而使得其吸收水分的功能受到影响,所以此时需要通过修剪,只保留少量枝条和叶片的方法来减少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但又能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
(2)植物运输水分无机盐的是导管,在木质部,所以会看到 发红的具体部位名称为 木质部(导管), 水分能克服自身重力,自下而上运动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3)当施肥过频时,会使得土壤液浓度增加,大于根细胞液浓度,造成植物根部失水,最终造成 植株枯萎死亡。
17.(1)④ (2)筛管
【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往植物体其他各部分。图中①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1)图中④气孔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将通过茎中的筛管运往根。
18.(1)下表皮(2)保卫(3)B
【解析】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气孔在太阳猛烈照耀下会关闭。
(1)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视野中呈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
(3)可以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表示图中各部分明暗,B符合题意。
19.(1)输导;光合(2)左上(3)B(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解析】(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0.(1)阔叶的法国梧桐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 (2)髓 (3)汽化或蒸发
【解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1)此实验要求现象明显,所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要较强,叶片大的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2)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在木质部中央,由茎的结构可知,应该是髓。
(3)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汽化或蒸发,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三、实验题
21.(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程,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解析】(1)细胞的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2)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1)细胞的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用显微镜就能够观察到。
(2)叶片中的气体要从气孔散失到外界中。当将叶片放入热水中后,由于温度升高,里面的气体就会从气孔逸出而产生气泡的现象,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气孔的数量就越多,所以观察到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的现象, 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因为只要该实验的时间较长,即使上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下表皮少,也是会产生使蓝色滤纸试纸变成红色所需的量的水分,所以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正确。
22.(1)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数量
(3)A>B>C
【解析】(1)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控制其他条件都一样,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C没有叶片,对照三组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故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该实验中A枝条有叶片,B枝条没有叶片,C没有叶片,因此变量是叶的数量.
(3)A组的叶片最多,故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组的叶片数量仅少于A组,故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比A慢、C组没有叶片,因此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故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那么预期的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3.丙;AB
【解析】(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阳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多,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少,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用油放在水的上面,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
【解答】对浮水植物来说,一方面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分析表中数据,丙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890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可见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丙。
A叶片未处理,散失水分最多;B叶片上表皮气孔未密封,也会散失大量水分;C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都密封,只有叶柄及茎散失少量的水分;D叶片全部切除,切口也涂有凡士林,几乎没有水分蒸发。因此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AB。
24.(1)小于
(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⑥;气孔
【解析】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渗透方式:一种是通过共质体。就是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层层细胞向里深入,最终进入导管。
(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玉米幼苗能够正常从培养液中吸水,所以培养液的浓度要小于玉米根细胞液浓度;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3)无色钟罩内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而蒸腾的水蒸气是通过 ⑥ 气孔从叶片进入空气中的;
25.(1)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定量实验
(2)4
(3)C;D;A
(4)B;A
(5)少于
【解析】此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题干中获取信息,需要从曲线图中得出相应的结论,熟知: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则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且在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量。
(1)植物体内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且由于用油膜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可以阻止量筒里面的水散失到空气中,由于植物体的蒸作用与光照强度和空气的温度有关,所以可以根据量筒中的失水量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所以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那么变量就是光照,而其余的条件均相同,由于可以根据量筒中的失水量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所以此实验属于定量实验。
(2)水面加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3)根据题干所述,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土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中枝条一样,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所以试管内的水不减少,所以,曲线Ⅰ代表的是装置C、D内水的变化情况。
将装置D没有叶片,装置A有叶片,且没有进行涂抹凡士林处理,可以正常的进行蒸腾作用,所以两者进行对照,可以证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II代表的装置是B,因为装置B中,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下表皮气孔数量多,散失水分较多,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所以该纸条散失水分最多,所以,曲线III代表装置A。
(5)通过A与D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进行的,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说明通过叶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较少,所以通过A与B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推断叶片上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量。
26.(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
(3)少于
(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解析】本实验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则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且在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量。
(1)植物体内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用油膜盖水面,可以阻止瓶中里面的水散失,所以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不容易观察,因此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更加明显地观察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该方法属于转换法。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甲枝条水分散失做多,而乙枝条叶子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量少于甲枝条,丙枝条水分散失少于乙枝条,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最少,因此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因此小金还要测量的是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